“互联网+”的济源探索系列报道之四 “数据脉动”何以飞进寻常百姓家
来源:济源日报 更新时间:2015-10-30


    “吃饭网上订,书籍网上购,同学结婚微信发红包……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市民孔素素感慨,她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随着我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城市的光线早已照射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互联网+”让我市社会医疗、交通、餐饮等领域都出现了新的业态,为百姓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如今,沟通衔接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商品服务的民生“大网”已然成型,互联网为市民开启了更快捷、更便利、更优质的民生服务体验模式。

    大数据支撑信息惠民
    市民卡、智能手机成便民利器

    外出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先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预约),然后再确定出门时间,方便、快捷又省时。这种做法,市民李先生已坚持一年有余。

    其实,智能交通在我市早已推行。2013年7月,我市通过刷手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和骑乘公共自行车。如今,市民只需通过手机上的“济源交通”APP下订单,达成用车协议,即可实现“电召”出租车。

    互联网开启市民智能生活。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我市铺设光纤线路6283公里,建成3G/4G基站1799个,宽带接入用户10万余户,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5%,实现了市域范围内的网络全覆盖,与之对应的信息系统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此基础上,我市城市交通、医疗服务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均已开启“智能”模式,市民卡、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便民利器。

    “一张旅游年卡在手,游遍济源美丽景色。”今年9月底,我市市民卡·旅游年卡正式发行。旅游年卡是我市市民卡扩张应用的部分功能。作为“智慧济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市民卡可实现查询、缴费、消费三大功能。市民通过市民卡,既可查询住房公积金、社保等信息,又可缴纳各类公共事业费用。同时,市民卡具备小额支付电子钱包的功能,可在网上及实体店进行小额支付。

    除了政府提供的智能服务外,市民在生活中还能享受许多“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服务。“上半年,我参加了职称考试,因为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索性就报了网上学习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顺利地通过了职称考试。”崔小双高兴地说,“没有互联网,我不可能接触到专业的老师,也不可能一次性通过职称考试。”

    对百姓而言,“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肯定的是,在“互联网+”的春风下,百姓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改善、提升。

    “市民之家”触“网”
    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服务

    “麻烦您帮我办理护照业务。”10月23日,市民王丹丹手持身份证、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站在窗口前办理护照业务。没过几分钟,王丹丹的业务就办理妥当。王丹丹开心地说,她来之前就在网上了解了办理护照所需的证件并准备齐全,因此办理过程十分顺畅。

    自2014年10月“市民之家”投用以来,这个由多部门组成的集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等于一体的“政务超市”便以办事方便快捷而广受好评。如今,“触”网后的“市民之家”功能之多、效率之高令人赞叹。

    “网”罗民生事,乐解百姓难。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公共服务资源跨界融合、服务体系结构重塑、电商平台开放式运营……我市民生服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进化”速度,以全新姿态、全新架构出现在公众面前。

    “我们在政府网站上开通了‘市民之家办事窗口全景图’‘办事大厅’等多个网络窗口及栏目。市民只需在家敲击键盘、点击鼠标,便可享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据工作人员介绍,“市民之家办事窗口全景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个性化服务。进入网络办事大厅,各事项审批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申报、预约等功能一览无余。在网上,市民只需注册一个用户名,便可了解所办事项的相关信息,同时根据窗口提供的受理通知单,还可在网上查询事项办理状态,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当下,“市民之家”开通有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应用平台,还开通有网上咨询和投诉通道,并在“市民之家”大厅咨询引导台设立网上自助服务区,开通网上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拓宽民意诉求渠道。“‘互联网+’时代,各单位办理事项的工作和进度都‘晒’在阳光下,十分透明。这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方便了百姓办事。”市民王战旗说。

    截至目前,我市“市民之家”进驻单位48家,可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619项。网络版的“市民之家”上线后同样成为市民们办事的重要渠道,每月平均用户访问量接近20万次。  

    加速拥抱“互联网+”
    助力济源成为智慧城市标杆

    今年7月份发布的《互联网+指数·河南篇》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三,同时进入全国100强。这一数据令人欣喜,但是仍需审视一些问题。

    “事实上,我们在实现信息化智慧升级道路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没有得到最大价值的发挥。”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前我市提供的网络服务利用率并不高,依旧存在市民频繁咨询、办理的情况。这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浪费了现有的网络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在身体不适时会选择上网寻医问药。“前些日子,我因运动过量导致右脚疼痛,甚至不能下地走路。通过上网寻医问药,在网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后,现在终于可以下地走路了。”市民李桥说,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依法进行远程会诊,可以为一些患者提供就诊便利。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担忧。前段时间,在富士康上班的史莹莹通过微信下单点餐,吃完后上吐下泻,花了不少钱才治好。随后,她向商家索赔,商家以无事实证据为由拒绝支付赔偿。

    史莹莹遇到的情形正是很多市民担忧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日常消费行为更加普遍。但这种消费行为在给消费者带来“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时,也存在一些商家地址不明、资质不全、所提供产品安全未知等问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开展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济源在打造智慧城市蓝图方面承担示范任务,为百姓提供更便民、更安全的“互联网+”服务任重道远。记者  王会  实习生  马欢 卢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