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对互联网思维有着什么样的解释?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5-11-18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当然需要一些新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思维方法,植入“新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听到更多的就是“互联网基因”或者“电商基因”这两个词。

比如,对于苏宁没有“电商基因”的质疑,掌门人张近东回应,“不是会发几条微博就有电商基因了,苏宁骨子里就是一个科技企业”。

其实,“电商基因”也是“互联网基因”。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就是植入新基因——互联网基因。

什么是互联网基因呢?就是互联网思维。

其实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是经过一番变动的。第一个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他在2011年提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2012年提出“互联网思想”。到了2013年,很多知名的自媒体人罗振宇、金错刀等频繁地推广“互联网思维”,于是这个词又回到了“互联网思维”,最后经过2013年11月央视《新闻联播》背书,开始被互联网之外的大众所接受,变成了一个大众名词。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解释和定义有很多种,佛说梵语,道说真言,儒说论语,但都不够清晰和精准。

我对互联网思维下一个定义: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客户)为中心,从用户(客户)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出发,用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原理、机制、工具、技术、系统、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突破既有模式和行业局限,来全新定义和设计自己业务的思维方式。

几个互联网思维版本

最近几年,尤其是2014年,“互联网思维”火的一塌糊涂。做企业的,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不管是谈产品、还是谈营销,还是谈服务,都会谈“互联网思维”。不做企业的,大家也追赶时髦,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甚至有公务员说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善行政服务。

2013年11月3号,《新闻联播》播出的头条新闻就是《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央视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通过海尔和小米两个案例,来讲互联网思维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互联网思维大大影响了主流媒体,已经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了。

用“互联网思维”做的手机叫“互联网手机”、用“互联网思维”做的电视叫“互联网电视”、用“互联网思维”做的汽车叫“互联网汽车”、用“互联网思维”做的金融叫“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思维”做房地产叫“互联网房地产”、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叫“互联网农业”,等等。

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最出名的有以下几个版本:

1、李彦宏版

早在2007年,李彦宏在接受《赢周刊》采访时就已经有过这样的表述:“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把在互联网人精堆里磨炼出来的经验带到传统企业去,会有很大的投资回报。”一年之后,李彦宏更进一步预言,“5年后不会再有专门的互联网公司,到时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联网做生意”。

2011年,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演讲指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的思维’。”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正式记录中,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提出“互联网思维”一词。

2014年3月,李彦宏出席重要记者会,面对300多家境内外媒体侃侃而谈,他说“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当中仍有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

同时,李彦宏非常重视技术,28岁就获得了“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业界公认技术情结最强的互联网企业家。他的技术风格不仅决定了百度的技术特质,也延伸出互联网思维的技术驱动。

李彦宏非常重视平台化和接口化。从2009年开始,基于李彦宏的“框计算”理论,百度的信息索引与需求匹配进入到一个新的技术高度,由此而衍生的“百度数据开放平台”和“百度应用开放平台”,也成为用户和站长、开发者之间对接结构化数据或具体应用的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平台化”、“接口化”成为李彦宏对于百度迎战移动互联网的思考,百度由此开始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并在2014年完成百度移动端超过PC端流量的自我飞跃。

李彦宏没有系统表述过互联网思维,我总结一下有以下四点:

(1)互联网人视角思维。学习互联网公司,用互联网人视角和经验改造传统产业。

(2)生意工具思维。未来,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联网做生意,互联网将成为一种做生意的通用工具。

(3)技术思维。技术驱动商业,技术改变商业。

(4)平台化和接口化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大企业需要升级为平台化和接口化企业。

2、雷军版

雷军在2012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他用词是“互联网思想”。此后雷军参加每一场公开演讲,都会使用这个词,而小米也是凭借这种思维模式,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就声名鹊起,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手机厂商和移动互联网厂商。

雷军版本的互联网思维是“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雷军是这样讲的:

(1)口碑。核心是口碑,把用户当朋友,不要把用户当上帝;

(2)专注。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

(3)极致。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3、周鸿祎版

很多人没有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版本的互联网思维称之为“互联网思维”,因为周鸿祎自己称之为“互联网方法论”。

2014年8月28日晚间消息,伴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播出,周鸿祎接受了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的专访,周鸿祎在节目中分享了他的互联网方法论:

第一,用户至上。互联网讲的不是把东西卖给谁他成为我的客户,而是我如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我的用户永远保持连接,我的用户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次性交易,是个长期的关系。在互联网上聚集越多的用户(就是网聚人的力量),就会产生越大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巨大的创新。

第二,体验为王。在传统经济里,很多时候给用户提供的产品,够用就好,能卖就成。但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用户选择成本很低,鼠标一点就用你了,鼠标一点又不用你了。所以要想办法除了提供服务功能以外,要让大家感受到超出他预期的感受,这样用户才会对你产生交易之外的感情上的认同,用户才能变成你的粉丝,你才会有口碑。所以,体验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赢得用户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免费模式。互联网出来之前很多人一提免费不是骗子就是不可能。因为现实生活免费基本不可能,免费是一种推销的噱头或营销的技巧。互联网时代使得免费分发软件,免费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而且用的人越多,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就会越低,近乎为零。所以免费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一种战术,甚至有可能是一种战略,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商业模式。

第四,颠覆式微创新。互联网里有很多颠覆式的活动,但颠覆并不是今天做什么惊天动地的机会。今天看Twitter、Facebook的颠覆,看微信颠覆运营商,颠覆有几个很简单的要素:

要么把个产品变得很简单,让原来很复杂的事儿变得很简单,那是体验上的颠覆,比如微信里发语音,发照片,分享给朋友,比彩信方便,就可以不用彩信了。

商业模式的颠覆,指的是把原来很贵的东西变得很便宜,或者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比如像免费杀毒就是商业模式的颠覆。

这两种颠覆在互联网里比比皆是。今天互联网里很多创新未必是发明神奇的算盘,或像可口可乐一样找到新奇的秘方或发明前所未有的物质。今天互联网很多创新是从用户出发,围绕用户去做很多细微的细节,去做持续的体验和商业模式的改进,最后让用户对你的产品越来越依赖。

4、其他版本

赵大伟老师的“独孤九剑”版本很火,他也专门出书,由于很长,大家可以看他的书。其互联网思维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此外,著名财经作家、IT观察家、资深媒体人冀勇庆老师讲了“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服务思维”三大互联网思维,搜狗创始人王小川也提出过“用户量、连接、智慧”三大互联网思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