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编办以电子政务建设红利 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现代化
来源:呼伦贝尔市编办 更新时间:2015-12-01

 

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手段,是机构编制管理与现代网络技术互相融合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迎合大数据时代需求,更好地服务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编办电子政务中心致力于将 “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到日常的机构编制管理中,以PC互联网端(市编办官方网站)和移动互联网端(呼伦贝尔市编办微平台)为基础,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使机构编制管理呈现出数字化、透明化、便捷化等特点,有力助推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一、强根固本,抓好机构编制电子政务队伍建设

开展好电子政务工作的关键是加强队伍建设。市编办始终把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做为基础工作来抓,先是设立专门的所属事业单位——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然后引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以此来充实电子政务队伍。首先,积极引进人才。通过与人社部门协调,引进了3名所学专业与电子政务工作高度匹配的硕士研究生,3人分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其次,注重培养人才。一方面,要求所有新进人员按照办内学习安排,结合知识结构自行选题,以主讲人的身份参与到“办内讲坛”中来;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战略,为新进人员和办内年轻同志创造外出学习机会,分别派往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参加机构编制业务专题培训。第三,提拔重用人才。考虑到年轻同志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特点,在干部选拔方面突破老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提拔任命专业素质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干事激情的“85后”年轻同志作为电子政务中心负责人,大大提高了年轻同志提升素质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二、借力网络,实现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线上延伸

呼伦贝尔市编办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电子政务内容,实现了业务工作与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

(一)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强化内网办公系统建设

长期以来,办内以科室为中心的政务发展模式,客观上形成了许多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加上许多数据以纸质形式躺在档案库里,为共享和使用制造了诸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电子政务中心为打破这一既有模式,将这些数据及相关文件迁上内网办公系统,实现了办公数据的“云”交互。2013年,呼伦贝尔市编办会同机要部门,对呼伦贝尔市内网办公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结合自身文件收发和传阅的实际,推倒原有数据壁障,连接各“信息孤岛”,搭建了内部办公系统,建立了系统内部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市编办内部通知下发、公文流转、发文查询、数据交流的全网络化运转。如今,市编办所有非涉密公文流转全部从内网办公系统完成,使原来几天才能完成的公文传阅在数小时内就能全部完成;还对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2012—2014年度所有的文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管理,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和内网检索系统,将各类业务和政务档案整理、扫描,不仅实现了数字化存储,更简化了查找资料的繁琐步骤,实现从“翻阅”到“点击”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公文检索和查阅的效率。加强多岗位密钥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在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上,按每个人岗位职责的要求,协调科室之间、职工之间合理划分权限。在平台中设置多种不同权限的用户,严格用户权限的管理。上述举措带来的是办内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

(二)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加强实名制系统建设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日趋完整准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大量机构编制基础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保障。为适应机构编制管理新常态,今年年初,市编办按照自治区要求全面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网络化进程,依托电子政务内网,搭建实名制网络系统平台。目前全市13个旗市区编办已全部接入内网,并配备了专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基本完成了实名制数据库由单机版向网络版的数据迁移,逐步实现机构编制数据的网络化应用。网络版实名制系统的运行,使实名制系统数据更加透明化,管理更加规范化,从根本上杜绝了基层在实名制数据上“做假账”现象的发生,使呼伦贝尔市本级及所辖14个旗市区的编制数量变动情况,纳入到上级编办的实时在线监控范围。

(三)以“微创新”为抓手,助推网上名称管理工作

网上名称管理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新增的一项业务。从这项工作开展之初,呼伦贝尔市编办从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去推进这项工作。通过确定专人负责、实施按周通报、与其它业务工作挂钩等方式,优质完成了当年的域名注册工作。2014年成立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配齐了相关人员,进一步规范了从中文域名注册、网站开办审核、网站挂标到年度报告的网上名称管理工作流程,创新了宣传、联系工作平台。从开始的域名工作QQ群,到今天微信端的网上名称工作群;从几年前的工作人员亲赴现场一站式注册,到现在的网上集约化运行;从之前的发送纸质文件督促落实,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端的“分享、转发”,正是这一次次“微创新”的小步快跑,促成了此项工作的大步推进。

(四)以互联沟通为指引,搭建全系统共同学习平台

呼伦贝尔市编办积极推动办内各项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以“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思维,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创新开办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系统“在线讲坛”,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实时共享。为确保这一创新举措发挥优势作用,市编办摒弃了网速慢、限制多、连接不便的内网端会议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硬件设施。如今,“在线讲坛”已发展成为集讲座学习、业务指导、实时会谈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比如,市编办各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以及旗市区编办主任每年通过“在线讲坛”完成一次业务知识专题讲座,仅2014年就举办“在线讲坛”24场,为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比如,市编办还通过“在线讲坛”与各旗市区编办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业务指导,有力促进了全系统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坚持创新,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编办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把建设信息平台、寻找优质信息发布媒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促进了信息工作的发展。

(一)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建设机构编制门户网站,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

门户网站是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窗口。2012年,“呼伦贝尔机构编制网”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站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进”的思想为导向,立足于机构编制工作实际,设置了工作动态、政策法规、政务关注等对外宣传栏目,同时设置了业务在线、事业法人、通知公告等业务办理栏目。经过两次改版升级后,网站呈现出架构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功能完备的特点,成为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系统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和业务交流、工作学习平台。网站自上线运行以来,共刊发各类信息、调研报告1189篇。为配合自治区编办电子政务建设,搭建模块统一、覆盖全局、资源共享的机构编制系统网站群,呼伦贝尔市编办已将网站于今年6月接入到自治区编办的网站群之中,进一步提高了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门户网站的开通,对于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系统的信息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使我们的信息工作跨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更将全市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带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二)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开办政务微信平台,将机构编制信息装于方寸屏幕之中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电子政务服务,是政府转变传统办公方式,实现管理创新和业务再造的有利契机。呼伦贝尔市编办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信息高速传播的需求,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内容涵盖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新精神、新指示以及全市机构编制系统精品工作信息的“呼伦贝尔市编办微平台”。对微平台的使用,使切实感受到了大数据对电子政务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服务,让呼伦贝尔市编办微平台建设,实现了从个性化发展到人性化传播质的飞跃。首先,机构编制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服务优先级高(会推送到手机通知栏,默认会有声音提示),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的获取信息习惯,采用信息早餐的形式,在早8点这一阅读的黄金时间推送至每一位关注者手中。其次,机构编制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可以瞬时同步完成,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异,保证了高效的信息传递,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加工和流失。第三,解决了机构编制工作社会公众参与度低的问题。用户方便快捷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不仅可以从多个渠道感知这些信息,还可以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参与到信息生产过程中来,在传播链条上发声互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以建章立制为抓手,提高网络信息撰写质量

撰写出准确、及时、权威的信息是宣传机构编制工作的重点。为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编办制定了多项具体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呼伦贝尔机构编制系统信息调研工作考评办法》,以季度为单位统计全市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并在市编办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达到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的目的;制定了《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网信息编审规范》,进一步规范了网络信息编写及审查,保证了网络信息撰写、报送、评审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市编办还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起了领导负责机制,市办各科室科长是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挖掘、审查本科室信息,完成每月信息报送指标等任务,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随时关注信息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起了信息工作调度机制,将信息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之中,在每月进行的重点工作调度会上,对信息工作的开展进行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全市机构编制系统收获了网络信息质和量的双提升。

几年来,呼伦贝尔市编办虽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探索出一些创新路径,但仍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互联网+机构编制”的敏感度和契合度还不够高。比如,刚刚通过PC互联网开通门户网站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摸索着用公众号搭建起微平台的时候,“大数据”、“云”计算来了。总体来说,电子政务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整体电子政务水平和先进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我们相信,是科技背后的梦想改变了世界,只有不驻足观望、不畏葸不前,才能永立发展潮头。我们要继续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互联网+机构编制”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