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开启“互联网+”模式探索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
来源:大众网 更新时间:2015-12-07

 
济南讯(通讯员 郝小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热度不断攀升,移动互联网正以铺天盖地的阵势,改变着各行各业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在“互联网+”正对各行业“风口带动”的时代,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地制宜,紧跟步伐,创新监管理念和工作思路,开启了“互联网+”食药安全监管的模式,实现了监管方式的新突破,全面提升全县食药安全保障水平。

一、开启“互联网+” ,众望所归。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公共卫生的话题,它不仅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施政所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开启“互联网+”模式首先是消费者的要求。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都是一个老生常谈、谈必心塞的话题,却也是绕不开的民生关切,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化媒体崛起,舆论的主战场转移,食品安全危机一触即发,广大消费者人心惶惶,那么保障食品安全就是民生的迫切需要。

开启“互联网+”模式其次是企业所需。传统产品需要进一步互联网化,“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餐饮”等已经使传统的销售模式渐渐淡出市场,带来的是“从链到网”的巨大变化。

开启“互联网+”模式更是监管部门的“好粥道”。在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上,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产业环节众多而分散,传统以人工监管模式首先受制于从事专职专业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数量的有限,而需要监管的食品种类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在太多,根本无法实现精细化监管,再加上监管技术手段与方式的落后,导致产生大量安全监管漏洞。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体现了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这也意味着防患于未然比起事后补救更重要,注重事前监管和环节把控,而不是事后的处罚和追责,所以事前监管更关键。

二、开启“互联网+”,打造新生态。

开启“互联网+”模式是这样一件一举兼得的好事,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向第三方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资源和第三方服务,提高食品安全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公示更多生产经营现场情况、数据、销售物流数据等,构建起大数据监管框架,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加强事前监管,也让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而形成企业与监管部门双赢的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一)“互联网+视频监控”,从透明橱窗到网络展示。

近年来,我县推广的“明厨亮灶”工程可以使餐饮饭店和学校食堂后厨“可视”,通过玻璃幕墙、后厨操作间安装电子监控器、大厅安装显示屏等方式把后厨的工艺流程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但是这种展示有局限性,比如家长无法了解孩子在校的饮食情况。

鉴于此,我局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认为用“互联网+”保护餐桌是不可或缺的,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于是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建立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既是在企业前端安装摄像头等视频监控设备,通过大数据网络传输、解码、传至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执法人员能够随时“查岗”, 远程监控、零距离监管,同时每家企业均会生成一个独有的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一扫即时观看企业后厨或现场情况,该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向消费者、企业用户和监管人员提供网络实时视频查看和管理服务的可视化系统。

目前全县200家企业已经纳入首期计划,70家单位已经上墙,实现了即时观看。首期计划全面覆盖学校食堂及大中型餐饮饭店的仓库、烹调间、洗(碗)消(毒)间、备餐间、初加工间、生产企业的实验室等关键环节,下一期将逐步扩大到药店的药师在岗情况、卫生院药房、商场超市等,全面实现可视化远程监管。

(二)“互联网+一票通”,从纸质手写到电子追溯。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传统的索证索票“一票通”,是将批发单位的销售凭证与零售单位的进货凭证统一格式,统一内容,合二为一,关联使用。凭证中标明商标名称、价格、数量、保质期、生产日期、索票索证等必要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零售商尤其是小食杂店台帐“建账难、坚持难”的问题。

“互联网+一票通”产生了食品经营电子一票通追溯系统,该系统是指依托电子监管软件,以流通环节大型商超、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为主要内容形成进销货“一票通”制度的追溯系统,批发商随车随时打印电子小票,且自动生成电子台账,方便操作,效率提高。不仅可以使全县所有预包装食品、大型农贸市场的农副产品实现可追溯,经营者也完善了索证索票记录,而且监管部门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这些大数据,实时管理经营主体、食品质量与流向。一期将全县212家批发单位全部纳入追溯系统内,目前已经在全县35家批发单位试运行。

(三)“互联网+内部办公”,从繁琐复杂到一秒办公。

传统纸质办公时期的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办事效率低下。公文的收、阅、传、办要经过的环节很多、耗时长,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比较多;传统纸质企业档案保管时限短、查询不便、无法共享;案件报批材料多而杂,信息修正麻烦,程序流转不明晰。

“互联网+办公”促成了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该系统是集政务管理、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功能的局内部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系统,囊括了日常办公、行政执法、应急处置、监管对象基本资料、案件流转等数据内容。系统建立的监管对象数据中心,全方位展示监管信息,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实时上传,不同颜色标注风险情况,开展针对性检查,实现痕迹化监管无缝隙。同时公文流转、上下文传递均能网上查询、网上监管、网上审批,快速、远程完成各种程序性工作,形成全网络数字化办公,各项工作由繁重走向简便,由杂乱走向规范,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和应变能力,“一秒办公”不再是神话。

(四)“互联网+食品快检”,从单一到21处全覆盖。

冠县一直以来都将食品快检技术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技术具有检测快速、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筛查面广等优势,改变了以往执法人员靠眼看、鼻闻的监管模式,为执法办案提供强力保障,成为了我局监管食品安全的新常态,2014年度,在食品快检方面,冠县局共完成31个品种、2446批次的抽样检测工作,共检测出不合格品种218批次,不合格率8.92%。

为进一步发展快检技术,我县今年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了一整套的食品快捡网络数据平台,同时一方面壮大局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发展基层监管所及农产品交易场所快检中心21处,每一处搭建检测平台、均配置电脑、网络、配备农残仪、综合快检箱等试验仪器及专职快检人员,负责日常抽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每一处检测的数据均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局中心,实现共享,及时管控风险,力保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五)“互联网+开展宣传”,从间接到直接。

在以往的宣传中,我局不存在自己的宣传媒介,基本是处于写稿然后往其他媒体上发稿的阶段,宣传力度有限。

自今年以来,我局开展了多途径、多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互动,购置了2台专业录像机,运行开通了《冠县食品药品安全》微信网络平台,每天推送相关食药常识,充分运用食药监局原有的官方网站大力宣传。同时录制专题电视台节目《食药之窗》、编辑发行《食药之声》报纸、印制8万余份的宣传挂图、轧制宣传车深入集市、乡村、学校等进行宣传,已经将宣传活动从间接宣传到直接的氛围强势拉开,行成群防群控、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实现社会共治格局。

三、开启“互联网+”,建长效机制。

通过开启“互联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每一项生产经营过程、生产经营设施以及流通数据都能集中展现,“互联网+”提供的手段还可以让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同阶段的数据能够无缝衔接,并通过食药局设置的规则让系统自动提醒食品安全风险,改变原来以人盯企业来监管的模式,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管控的精细化、全程化、常态化,进而倒逼企业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开发的视频监控、电子一票通、内部办公系统、食品快检建设四大互联网系统,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药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形成了统一、科学、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评价体系,让食药安全管控做到随时随地、无缝衔接、不留死角,全面开启了冠县“互联网+”时代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新局面。

“互联网+”的技术即是机遇又是挑战,食品企业将迎来新的洗牌,食药监管同样面临一大考验,其技术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一步一个脚印的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使全县食药安全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