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建设一线 电子政务“因地制宜”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当前的某些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存在缺乏如何真正地走入应用、走向服务基层的手段。那么电子政务如何才能真正融入政府实际工作当中,走进服务公众的生活当中,烹饪出一道适合国情、适合民情的家常菜呢?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
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可以看出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清醒地认识到了以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情况,强调需求,强调应用,强调推广。

  远离宫廷菜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电子政务的确进展很快,在"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的光环下,各地、各级政府以上电子政务为重要工作任务,甚至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绩挂钩。各式各样电子政务工程迅速上马,加紧建设,一股电子政务建设热潮席卷全国。但是,在快速建设的同时,某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也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专家不客气地指出某些电子政务工程实际上是"面子工程",是一道中看却不实用的"宫廷菜"。

  这道宫廷菜的尴尬就在于,是拿来"看"而不是"吃"的。某些电子政务工程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实质应用,在服务政务以及服务公众等方面比较薄弱,在急需通过电子政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在少数广域网上运行的行业信息网管理较好,而起实质作用的,在局域网上运行的政务信息网(如内部办公系统)却管理和应用较差,这样的问题是行业数据根本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再如有些公共信息网建设和管理都较好,信息发布也较快,而其内部的政务内网却往往建设维护较差,从而达不到数据的快速更新和发布,其公共信息网建设的再漂亮也效果不佳。

  回归"家菜"本色

  为了能变宫廷菜为家常菜,让老百姓都能品电子政务之"味"。很多政府官员、专家和IT厂商都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并开始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同时,首届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应用案例展览会也将在政府主管领导的直接关怀下于11月份召开,其中对于电子政务的讨论与相关典型案例的剖析将在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了配合这次大会的召开,很多专注于电子政务方面的记者和专家通过深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一线,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用户,能真切感受到目前在基层、在行业深处有很多好的电子政务的应用实例。下面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电子政务应用案例挖掘整理出来,看看那些能让老百姓吃到口的家常菜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能做成家常菜的原料会是哪些。

  但愿这些值得推荐的电子政务"家常菜"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