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 80 年代末期,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电子政务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政务整体市场涵盖了硬件、软件以及 IT 服务。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2年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 超高速宽带网络、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技术环境及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至“十二五”末,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中央和省级应超过85%,地市和县区分别平均达到 70%、50%以上。

    据 CCID统计,2013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 1,634.2 亿元,同比增长16.91%。2007-2016 年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 2014-2016 年为CCID预测值) :

2007-2016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电子政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 我国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当前呈现出政府对硬件投入比重逐年下降,软件和 IT 服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 2014 年财政行业信息化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为 22.2 亿元,占总投资的 35.3%;软件投资达到 25.1 亿元,占总投资的 39.9%。与此同时,服务投资快速增长,达到15.6 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提高至 24.8%。具体投资如下图所示。

2010-2014年中国财政行业信息化投资结构

    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内容和方向。 随着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主导,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二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