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都匀市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喜看橙黄橘绿
——

 
2006-01-09 16:43:15
作者:
 

    走进都匀市的乡(镇)村,如果要问当地最好的建筑是哪里?群众一定会说,是学校。无论是乡镇中学,还是完小、村小,甚至教学点,其教学楼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改造,几乎都成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统计表明,“十五”期间都匀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47639万元,比“九五”期间的19874万元净增27765万元,占都匀市“十五”期间财政收入总和的近四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过去的五年里,都匀市在教育事业发展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以生为本,提高质量;科研兴教,优化师资;改革创新,提速升位”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该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通过市直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和谐都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十五”期间,该市继续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截止2005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比2000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8%,比2000年提高了0.02个百分点;脱盲人员巩固率由2001年的99.5%上升到2005年的99.8%,提高了0.3个百分点。现有幼儿园30所,学前班158个,在园班幼儿10056人,幼儿入园班率61.2%,比2000年增长19.7个百分点。现有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226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76%,比2000年增长5.89个百分点。

    ——学校结构布局调整进一步合理。现有普通小学210所,其中,教学点61个,小学在校生4.27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5%。普通初中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中在校生2.2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2%,比200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两免一补”和该市贫困中小学生“鸡蛋工程”、“肉食补贴”政策以及“希望之星”贫困生助学基金得到全面落实。小学生和初中生年辍学率由2000年的0.83%、2.86%分别降至0.64%、2.12%,“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全面深化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与评估体系,保障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的实现。开展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制定《都匀市完全小学素质教育暨示范校评估方案(试行)》和《都匀市中小学管理考核方案》,先后对部分完小和中学进行了督导评估;同时,制定下发《都匀市幼儿园幼儿综合能力测评方案(试行)》;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和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以及财务审计督查。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十五”期间,为加快都匀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了以市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投入的机制,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47639万元,比“九五”期间19874万元增长140.03%;争取上级资金和教育援助1966万元,比“九五”期间1088万元增长80.69%;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94万元,比“九五”期间2148万元增长151.55%;新建校舍面积80684平方米,比“九五”期间36889平方米增长118.72%;消除D级危房面积48786平方米,比“九五”期间14206平方米增长243.41%,基本消除了该市中小学D级危房。

    ——城区危房改造七小、八小、九小等教学楼工程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都匀民中、三中校址搬迁工作,缓解了市区义务教育“入学难”的矛盾;教育装备明显改善,信息教育工程基本完成,建立“校校通”工程,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筹集资金51.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投入资金190多万元对农村中小学在校生进行肉食补贴和实施“鸡蛋工程”。

    职业教育成效显著  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该市的职业教育由单纯的农村适用技术的培训发展为:全市农村中学在校生100%接受职业教育,在全程渗透职业教育的同时实施初二后分流,开展“3+1”、“1+1”等模式对农村中学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开展初三后学生的职业培训的大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都匀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人教育得到了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紧缺人才培养的中职学历教育。扩大职业高中在校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寻求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训、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培训。2005年成功与“黔南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都匀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成立了“黔南州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都匀市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特种行业(气焊、电焊;烟花爆竹生产销售)从业人员培训3期353人,扩充了该市职业教育的内涵。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人数由2000年的零指数上升到2005年的1800人,并首次成功转移就业435人,为农民增收326250元;2005年,中职招生超额完成州下达的500人招生任务,达到982人,居全州第一,使职业高中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94人上升到1060人,净增966人。

    ——加大职教经费的投入。2005年止,共投入农村中学职教经费8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0万元,全市建立职教实习基地15个,职教专业涉及种植、养殖、缝纫、刺绣等,每年培训学生4万人次以上,为农村中学“控辍保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共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近300万元,打造都匀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第二职业高中)。

    ——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由2001年的31467人次上升到2005年的35508人次。农村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巩固了扫盲成果,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水平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2001年无一所省级示范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到2005年成功创建了3所省级示范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全面发展  教育装备全面改善

    “十五”期间,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初具规模,教育装备得到全面改善。

    ——该市在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实验教学、仪器配备、补充上,共投资155.5万元,为130所学校配备、补充实验教学仪器;为7所学校改造、建设了现代化理、化、生、自然科学实验室23间,中学实验教学仪器达标率为100%,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达标率为98.6%;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有专职实验教师,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5所中小学被授予“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称号,有4所中小学被授予“黔南州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称号。实验教学全面普及并已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改善教育装备。“十五”期间,为全市中小学校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125间,购置计算机4265台,多媒体教学设备138套。共投资150余万元构建了都匀市教育城域网,率先建成了都匀市教育系统门户网站“都匀教育信息港”各校都能通过宽带与“都匀教育信息港”连通,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率先在全省自主开发都匀市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并投入使用;为20个乡镇辅导站和部分中学配备了传真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加快了信息传输,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实施第一轮“贵州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项目16个(基本农村信息站1个,教育卫星接收点15个)。第二轮“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17个(其中农村信息站18个,教育卫星收视点128个,光盘播放点71个),全市“校校通”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率达到100%。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55%以上。

    ——加强校园网建设。“十五”期间,共建设4所高性能校园网,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都匀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授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到2005年,全市中学“校校通”工程已全部完成,都匀二、三、六小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先进单位”。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上升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2年,成立了“都匀市教师培训中心”后,及时启动“教师轮训”工程,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计划”等,实施“中小学教师轮训工程”,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修,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育质量逐步上升。

    ——加大培训力度。“十五”期间,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对该市120名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对600名教师进行各学科的二级培训、实验课教师培训达3124人次,同时培训了116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轮训中学语文教师134人,小学语文、数学教师1384人,小学音体美教师127人,专职实验教师62人。

    ——全市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2%、98.75%和94.07%,分别比2000年提高10.09、9.6和25.94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2.94%,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42.16%。

    ——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十五”期间,共招聘教师490人。2001年到2002年分别在城区各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进行教职工跨校聘任改革;对教师工资进行统筹和规范管理;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敬业爱生、廉洁从教、法制观念等各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2002年秋季,对3600多名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普通话、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性和学科培训,将新课程与2001年开始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建立起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育已普及到了每一个乡镇中心完小。五年来,培养了国家、省、州、市级骨干教师448名,教师的论文和课件获国家、省、州、市级奖421篇(件)。2003年,市教育局教研室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教研室”。目前,该市中小学规范化管理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体艺工作、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已走至全州前面。

    高中教育有所突破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加快了高中教育的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加大力度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使民办教育走向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全市现有普通高完中9所,高中在校生达8797人,比2000年增加5036人。一是采取高中贴息贷款、争取国债资金、加强银校合作等办法,举债超前发展都匀民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大初、高中的剥离力度,制定《都匀市教育局关于加快发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若干意见》;高校录取工作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全市输送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达10963人。200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39.28%,比2000年的19.35%提高了19.93个百分点。

    ——加大了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和管理力度。该市的民办教育机构从2000年的2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15人,教职工15人上升到2005年的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3022 人,教职工157 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1100%、2527.82%、946.66%;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所,在校学生1100人,教职工98人。各类培训机构14所,教师133人,参加培训学生2773人,初步形成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各项改革初显成效  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者团结一致,锐意改革,求实创新,使各项改革初显成效,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乡镇部分中学先后建立职教基地,不断增强了职业教育工作力度;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聘任制和公开招聘教师制度,2004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效果明显,部分学校荣获黔南州首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称号;2005年,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评价机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市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中考改革和高考3+X课目设置改革,全面实现招生考试工作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以德育为核心,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学校体艺卫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4年,迎恩中学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同时,该市成功创建了“贵州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省级示范区。部分学校初步建立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和管理体系,确立了一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透过“十五”计划执行情况,都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勾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都匀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的历史机遇,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二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促进教育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通过近十年巩固“两基”工作,“双高普九”的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都匀市教育部门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改革创新,全面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加强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该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