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网上名称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今日竹山网 更新时间:2015-12-09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已经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政务”和“公益”域名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网络域名体系,加强“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网络资源管理,规范政务机构和公益机构网上名称,对加强政务和公益机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效与做法
   经过近几年的普及推广,目前,我县已有356个机关事业单位注册“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率为97%;其中278个单位完成 “网络红页”编辑发布,利用“网络红页”进行政务公开的单位占69%。如下做法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拓展培训方式,普及域名知识。普及“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是助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途径。自2011年6月以来,我县多次组织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专项培训,努力提升干部职工使用推广“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业务水平。同时,围绕专用中文域名的“概念解析、重要意义、注册维护、使用推广”等核心模块举办域名使用推广培训,各单位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符合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能够为社会公众正确识别网站主办者身份,获取准确信息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
   (二)推广“网络红页”,促进政务公开。“网络红页”是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的“微网站”建设服务的载体,能有效解决一些基层政务和公益机构没有网站或不具备条件建立网站的问题。我县把“网络红页”编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网络红页”作用,做到人人皆知,引导各部门、各单位主动编辑完善“网络红页”,开辟政务信息公开新渠道,以单位机构编制“三定”方案为核心佐证依据,就机构介绍、机构职能、机构设置等模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做到了政策规定有出处、单位信息有查处,保证了“网络红页”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
   (三)申请解析域名,绑定部门网站。全面统计已建立运行的部门网站,认真沟通协调,争取部门支持,积极使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要求单位如实填写提交《域名解析申请表》,现已对县人民政府及乡镇、县直部门等45个“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进行解析。且以“安全、健康”作为网站内容的准入前提,严格网站审核,将上述45个单位专用中文域名与其网站一一绑定使用,有效提高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完善网站标识,扩大域名影响。根据中编办、工信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6号)和《中网办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精神,对已经建立网站的单位,进行了网站审核,对审核通过的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下发了“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网站标识,通过发放网站标识,标注了网站的性质,便利了人民群众识别,目前,我县已有229个单位网站完成了对应网站的标识悬挂。
   (五)强化优质服务,提供管理保障。一是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做好咨询服务。开通“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QQ群,耐心细致地为各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避免因政策不清、资料不规范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精心制作指南,提供资源共享,做好引导服务。印制《“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指南》《“网络红页”编辑手册》等指导性资料,上传网群共享,为单位下载学习提供方便,做到了操作规范、时间节约、效率提升。三是主动协调,对各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国家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客服沟通,并将信息迅速向相关单位反馈,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
   二、存在的问题
   自我县开展中文域名注册工作以来,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各种困难,推动了中文域名的普及。在推广使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一是网民对“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知晓度不高,即便是办理过域名注册业务的干部也不是全面了解“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真正意义;二是宣传力度不大,宣传形式单一;三是绝大多数网民未养成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文域名的习惯,均习惯在百度或谷歌里输入相关内容查询浏览网站,没有识别网站真伪的意识和能力;四是从整体上来看,机构编制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对“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管理职能,未深入思考域名的使用推广工作;五是由于单位对“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认识不够,域名注册和续费工作有一定难度。
   三、对策与思考
   网上名称管理已成为编办的重要职能,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好此项工作,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大力宣传,扩大域名知晓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印发《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工作指导手册》等相关资料,以单位网站被假冒的有关案例,让网民分清“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并不是在各大搜索引擎里用中文检索到那么简单,而是能识别网站真伪和体现网上单位名称的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理解。督办各部门在单位网站上明确标注单位“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形成 “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常态化宣传格局,提高“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知晓率。
   (二)规范程序,维护单位域名权威。一是规范申请注册“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消除少数政务部门和公益机构因单位名称字数过多的顾虑,经编制部门统一后再使用单位规范简称或通用简称,例如 “竹山县编办.政务”,从而方便网民输入域名检索。二是规范解析使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避免盲目追求“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使用率,而不顾忌所绑定的网站质量。
   (三)建好队伍,优化单位域名管理。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部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管理专职队伍,明确各单位专用中文域名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同时,加强管理队伍在域名注册、网站制作、网络维护、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站制作及“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使用管理水平,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依靠域名管理人员组建单位网站或管理好“网络红页”。尤其是各政务部门和服务范围比较广、业务比较多的公益机构完全可以在“一站式”政府网站下,单独建立有部门特色的子网站,解析绑定单位中文域名;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机构若是没有单独建站的必要,则可借助部门网站设立新的节点解析绑定单位域名,或者直接通过单位“网络红页”解析绑定单位中文域名,从而提高“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使用率。
   (四)统筹兼顾,加快域名推广进度。机构编制部门是“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管理部门,负有更多的组织协调责任,尽管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也专设了域名管理业务单位,但其号召力和服务性质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服务的范围广、单位多,域名管理工作就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因此,要采取统筹兼顾的办法,将推广使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以及机构编制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服务扎实推进工作。
   (五)建立机制,用好用活域名资源。一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和《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性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推广使用的管理制度,重点解决政务部门和公益机构当前存在的困惑以及后期预见性问题,突出体现“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和使用维护的监督考核要求,让各部门及单位将域名管理工作纳入常规性管理。二是建立编制、宣传、公安、电信等部门联席制度,通过部门间的联席与合作,加大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及时完成新增机构的申请注册,为“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使用和网站维护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形成督查机制。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率先垂范,机构编制部门结合管理业务,定期组织开展规范使用常规性机构名称和网上单位名称督查。
   总之,“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申请注册仅限于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地将其解析使用,才能增加“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注册总量,才能促进“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管理深度发展,才能充分体现“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权威性,才能彰显单位网上专用中文名称的地位,才能提高政务部门和公益机构门户网站的可信度和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