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农业+互联网”发展纪实
来源:茂名日报 更新时间:2015-12-09

 

最近,记者跟随茂名市农业局干部深入茂名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调研,亲身感受到“农业互联网”对农业农村带来的变化——茂名市今年新增电子商务业务的农业企业162家,比去年增长13%。今年前三季茂名农业企业网上销售农产品18600多吨,金额5.58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

“农业 互联网”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在茂名市发展壮大,农产品互联网后,打破了传统销售方式,改善了农业商品生态,重构了社会消费结构,提高了农业农村经济效益。“ 互联网”正成为茂名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农产品销售重压下的三年两嬗变

茂名是广东省的第一农业大市,农产品年产量达900多万吨,每年需要外销农产品500多万吨。巨量的农产品加上季节性强、采收期短、保鲜难的特点,使农产品销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把握更多的商机?茂名农业主政者的思维从“抓生产”转变为“打市场”。

2012年3月,茂名市率先实施“市场带动,政府推动”的发展策略,以大基地、大市场、大销售为目标,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半径,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催生了一大批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农产品运销、直销企业,初步实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销售大户“遍地开花”的设想。目前,茂名市在全国设有农产品销售网点3000多个,参与经营的流通企业、合作组织260家,其中购销企业84家,产销一条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全市外销的农产品有六成以上是通过他们销售到全国各地,年总销售额达190多亿元,农产品销售取得了质的飞跃。这一着棋,把农业的商品生产搞活了,实现了第一次嬗变。

有了初步完善市场销售网络和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销售能否再往前走一步?茂名农业部门想到了“ 互联网”。

“ 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互通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农业互联网”是一个趋势,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农业经济增效升级。

茂名市农业部门认识到,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实际上却是最有利,因为农业主体基本上都有生产基地和一定的市场。农业电商将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互联网”能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的环节,增加农民收益,农业企业则能降低企业市场的开发成本,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从而及时抓住市场变化,结合传统生产优势,集合零星需求为大生产、大销售,拓展巨大的市场空间。2012年,多家农业经营主体试水“ 互联网”,2013年取得明显的成效。茂名市农业局果断决策,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商工作。

今年初,李红军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借此东风,农业系统在短短几个月内,“ 互联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阿里巴巴在淘宝网“中国特色馆”设立了“茂名馆”;以广东大中电子商务公司为龙头,依托全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起了全市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代购供销网络;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扩大;原有的一些农产品销售特色网点,不断培育壮大,茂名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第二次嬗变。

“ 互联网”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农业经营主体是茂名市这次“ 互联网”的主体,是“ 互联网”成效的集中体现。这些经营主体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也有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它们与互联网“联姻”,让产品插上飞翔的翅膀,迅速走向千家万户。

高州丰盛食品有限公司自开展“ 互联网”业务后,公司已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今年受邀参加(广州)全球电商博览会,与多个电商平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该公司预计2015年电子商务类交易额将达到1500万元。

在茂名,像丰盛食品有限公司这样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有82家,它们自身拥有种植和生产基地,具有规模效应,能够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通过“ 互联网”,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打响了企业和农产品品牌,生意越做越大。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3年通过“ 互联网”,大大减轻了实体店销售压力,?下转A2版

打通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市场,打响了旗下“马头”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公司线上销售量逐年递增,价格也好,今年荔枝卖断市。电白区海宝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天猫鱼家香旗舰店,参加淘宝官方无线端平台活动“淘抢购”,共获订单26000件,营业额107万元;茂名高佬农业公司则通过搭建“荔乡易购”网上购物商城,覆盖茂名市农产品100多个品种,累计完成网上交易量500多吨,交易额1000多万元。还计划两年内在全国建立1000家社区合作店,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茂名农业龙头企业在“ 互联网”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同时,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大户也不甘落后,及时跟进步伐纷纷在“ 互联网”上寻觅商机。宝桔园食品有限公司是化州一间典型的大型从事橘红销售的企业,旗下产品橘红胎果柚皮苷含量高,治咳效果好。但由于产品宣传力度不够,销路无法拓展,导致一度滞销。后来通过“ 互联网”,知名度不断扩大,胎果一下子畅销起来。

茂名的种植大户、种植企业也同样迎来了“ 互联网”的春天。茂名市谷林农业有限公司及旗下的化州市谷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 合作社”发展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这次大胆创新,通过“ 互联网”使农产品在线上通过互联网统一销售,并且对农户进行集中的电商培训,积极鼓励购销商对在种植户进行业务咨询,使合作社的销售形成了“内引外联”的局面,每年年均增收2万多元,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提高农产品网上销售份额,在发展本地电商企业的同时,茂名市还积极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引进外地有实力的电商进场销售,建立农产品电交所交易平台,农产品电交所平台拥有完备的交易交收体系,并且能推动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的无缝融合。

今年4月20日,全球最大的桂圆交易中心汇金农业落户高州并正式上线交易,标志着享有“中国金牌龙眼”美誉的高州桂圆以大宗商品的形式通过天津电交所这个平台,以更强的竞争力走向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了高州桂圆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目前,该公司桂圆电子交易平台日成交量4万多手,成交总金额达2000多万元,自上线交易至今累计交易量3.3万吨,总金额19亿元。

茂名的农产品,通过“ 互联网”插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所这双有力的翅膀,进一步发挥了当地知名农产品的品牌优势、质量优势,提高产品品牌价值,从而实现当地农产品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六姐妹”网店,既是一个乡村电子商务体验站,也是镇隆镇的“快递一站通”。(资料图片)茂名日报记者丘立贺摄

茂名网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互联网+”,把“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主力军、主渠道,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为“农业+互联网”打开了广阔天地。

政府推动为“农业+互联网”打开广阔天地

面对“农业+互联网”带来的深刻改变,茂名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给予大力扶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争取在2017年底,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综合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并以此推动全市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高州市制订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高州农村电子商务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派出有关单位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经验做法等措施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化州市则通过投入资金,先后建设完善了三级政务网络平台、市政府门户网站、橘红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农业企业或农副产品经营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全市已实现光纤网络和通讯信号全覆盖,电信网络建设已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宽带接入和光缆通达。

信宜市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打造、技术培训“三部曲”,有效推动当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建成400多家电商企业或网点。

电白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加强对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工作下的领导,形成了政府为责任主体、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培训夯实电商人才队伍,致力于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商业务。今年10月,京东网·中国特色茂名馆在电白正式落户,为电白特色农产品销售创造了广大的经济平台。

茂南区加快全区行政村居的光纤宽带网络接入,计划年内实现3G/4G网络和无线wifi,以及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同步覆盖。同时,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争培训电商人才1500人次以上。

市直部门也紧密配合,纷纷支招。茂名农业信息网在“市场行情”中增设了“供求信息”子栏目,架起了连接农产品供求双方的桥梁。

“农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形成新合力

配合“+互联网”工作,我市“互联网+”市场平台建设也正在积极开展,依托包茂物流、湛线物流等发展带,以粤西农批交易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集散地正在蓬勃发展,现计划在山美建设一个“实体市场+电商平台”合二为一的便捷电商农贸市场、电子商务物流园,总投资近3亿元。全市首批24个村级服务站已全部建成开业;各县(市区)一批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已建立;农产品电商监管的“互联网+”服务保障也已到位。

茂名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着力培育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通过“+互联网”倒逼农业企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探索实行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制度,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推进包括包装技术、储运技术在内的先进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为“农业+互联网”提供产业支撑。

通讯员李新华 张文洋记者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