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5-12-14
温州12月13日电 近日,历时半年多调研、统计、论证的《温州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出炉。该报告是目前为止对温州信息化建设最为全面的研究,是温州信息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对温州该领域的客观评估。
“在温州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进程中,信息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业创新的新天地,是提升社会治理、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保障。为了全面掌握温州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委托温州信息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信息化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温州市委政研室相关人士介绍道。
纵观报告,覆盖了温州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两化融合建设等七个方面来分析并评分温州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从指标得分上看,截止 2015年10月底,温州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58,处于信息化发展中期。温州的基础设施(0.73)、智慧民生(0.69)、消费应用(0.61)得分较高,而两化融合(0.44)、信息产业(0.54)、网络经济(0.54)和电子政务(0.55)则得分偏低。分析发现,软件产业薄弱是温州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得分差的关键问题,原因是温州技术人才不足、要素保障不够等。从发展形势上看,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给温州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最后,课题组建议提升政府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与完善信息人才开发机制,扶持温州本土软件行业发展;积极对接温州传统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智能智造发展;启动“一心两翼”的大数据战略,为浙南科技城建设奠定数据基础;此外,还要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与温州优势特色结合,探索有温州特色的分享经济道路。
专家解读
徐来(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高级数据科学家)
报告很全面值得肯定,但也有几点建议:数据公开和共享可以再扩展开来研究;涉及浙江省很多市、区时,可以用地图来说明,可视化会更易让读者接受;可以考虑在大学建立一本学科:数据系。这是全新的领域,其中包括数据,元数据,微数据,大数据。目前美国很多大学也在筹划此事;还有技术转移,其中包括人才培训等等也很值得重视。
叶修梓(国际著名软件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信息化既是温州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温州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该报告课题组基于对温州信息化产业的调研数据,结合温州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含七个指标的评估体系,得岀了温州信息化总体处于发展中期这一结论,指岀了温州软件企业和人才严重缺乏这一温州信息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甁颈。课题组对在外温商所创立的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分析,对温州创新创业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报告》中指出的“两化融合”指标得分在七个指标中最低这一事实,说明了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建议政府和企业大力支持本土软件企业发展,强力搭建以产品云设计、仿真分析和3D 打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加大引进软件研发和应用人才的力度,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分析产业,提升温州产业的信息技术含量,引起企业、人才和资本的良性互动,切实加快温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脚步。
徐贯东(悉尼科技大学数据分析研究院副教授、博导、美国计算机学会ACM 和IEEE学会会员)
该报告是温州目前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客观评估,值得肯定。我认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是国际趋势,温州在这块要加大重视力度。此外,加强现有人员的大数据培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理论基础和应用数据分析等内容。
魏江(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该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与评价了温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生活信息化与信息社会、政务信息化与信息政府等全方位体系与要素。从报告结论看,温州巿信息化发展在基础条件与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而在信息产业、网络经济及其与制造业融合方面任重道远,说明温州在信息化作用于产业转型升级上,需要有战略性、系统性突破。研究报告运用大量翔实全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极具说服力。研究提出的建议对温州各级政府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建议,是一个非常及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