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5-12-24


为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优化服务、数据开放、社会参与的持续发展,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同步。根据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对“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电子政务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充分利用县党政门户网站统一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大,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信访、信息公开有序实施。

2、网站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全国第一次政府系统网站普查,关闭一批不合格部门和乡镇网站,保留网站实现规范化管理,网站管理由建而不管向规范建设转变。

3、基础设施进一步坚实。县城光纤实现全覆盖,100个村实现光纤入户,宽带整体提速;公安、教育、水利、人社、民政、财政、交通等重点部门新建机房;政府建成电子政务光纤专线网络,17个乡镇和39个部门实现联网;完成政府和县委大院局域网建设。

4、软件应用进一步推广。新应用平安城市、教育三通两平台、山洪灾害应急指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救助资金发放、财政涉农资金发放、交通道路实时监控、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软件系统。

二、“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有利因素:

1、信息技术革命进入新阶段。以无线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面广、渗透性强、应用领域多,产业结合空间大,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必将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国省重大战略带来新机遇。《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三网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为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得到全社会共同关注,国家信息化投入大幅提高,国家领导人的力推和引导,预示着信息化发展包括电子政务将迎来新机遇、新气象。

3、“数字惠民”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国家规定网络提速降费,群众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成为日常消费,老百姓对信息化应用不再成为不可触摸的神秘领域,宏观政策和宏观环境为全县城乡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加上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公众对政府信息需求进入加速扩张期, 80、90后年青一代成为信息消费主体,信息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

(二)存在的问题

1、机制不顺。信息化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相对乏力,条块分割和自行其是的格局普遍存在。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共同推进“数字衡山”建设的协同机制还有待完善。信息化主管部门是经信委,电子政务机构在中央、省没有对口主管部门,工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职责不清,各自为政,不利于统一规划建设。

2、重视不够。党政和部门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知程度不够,或多或少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财政投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社会化融资尚未破冰,导致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云平台方面没有动作。

3、信息不通。全县地理空间框架体系尚未建成,统一性、权威性、通用性急需加强;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平台没有搭建,部门内部建成网络没有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共用,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4、支撑不强。与“法治湖南”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相比,电子政务跨部门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网上政务服务虚拟大厅虽上线运行,但联合审批等业务尚未普及。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不高,在线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电子政务对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5、人才不足。全县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维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推动工作的技术力量显得薄弱。

三、“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设想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四化融合发展”为基调,以“数字衡山”建设为主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发信息资源,持续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县域信息化在现代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便捷、民众生活惠益等的方面的广泛应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统一规范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全面建成;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服务政府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化能力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全面普及;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服务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体思路:一是在建设目标上,从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转变;二是在建设方式上,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三是在系统模式上,从粗放离散模式向集约整合模式转变,确保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原则: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内容的确定,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以服务公众为落脚点,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提升政务部门信息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部门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切实发挥电子政务支撑政务部门履行职能的作用;三是注重顶层设计,推进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发挥电子政务项目促进多部门协同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发挥投资效益。

主要任务:

(一)建好电子政务云平台。在县政务中心大楼搬迁后实现县电政办办公场地一并迁入,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以此来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加强电子政务专线建设,按照国省市要求持续整合电子政务内外网,将机密级及以下业务系统部署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上,将非涉秘业务信息系统部署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上,现有部门专网的业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到内、外网上来,确保可公开信息资源和非公开信息资源运行规范安全。积极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和部门办公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全县政务部门的统一电子政务和办公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网上办公、无纸化会议和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三)推动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升级。按照整合资源、合署办公、规范管理、高效实用的原则,在公安调度指挥系统现有基础上组建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应用技术和专用软件,整合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公安智能调度指挥平台两套应用系统,在平台环境、网络设备、话务前台、通讯调度设备方面共用共享,在软件应用方面功能独立、分开建设,组建一个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统一的社会求助政府服务平台和公众场所恐怖应急、突发事件应对的快捷处置平台。

(四)落实信息共享需求。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互动、协同服务”的原则,整合电子政务网络,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全县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多层次、跨部门、跨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动单一系统共享向多系统共享转变,以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整合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质监、财政税务、环保、国土资源、卫生计生等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目录及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共享及业务协同运行机制。

(五)推进集约化政府网站群系统。完善县域政府网站体系,优化结构布局,完成县党政门户网改版升级,普查整顿后保留的部门和乡镇网站在3-5年内迁移到县党政门户网站统一平台上来,其他政府部门、乡镇政府不再单独建设网站,在县党政门户网站统一平台上开设子站、栏目、频道等。制定党政门户网站内容更新、信息发布、政策解答、协同联动等工作规程,完善网站设计、内容搜索、数据库建设、无障碍服务、页面链接等技术规范。把党政门户网站内容保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建立政府网站信息内容保障年度考核评估和督查机制,分级分类进行考核评估,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APP手机客户端等新技术在党政门户网站上的推广应用。

(六)加快数字农村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进农村,基本建成建成以“智慧农村”七大体系管理服务为中心,包括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基层民主组织体系、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综治维稳组织体系、便民服务组织体系、权力运行绩效考评体系、智慧农业体系等系列为农村和农业服务的机构与产业,形成提供综合性、经营性平台服务,真实性、时效性信息服务,规范性、便利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平台,与县电子政务云平台对接共建统一平台,聚力推进“互联网+农村”,实现互联网与农村产业融合,针对性充实和更新三农信息系统建设,让衡山“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高速列车。

(七)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和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邮政“惠民优选”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点,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和销售地理标志产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村一品”,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主动作为、支持发展,积极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

(八)注重网络安全。加强信息系统设计、建设、验收、运维全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加快建设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控和防御体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建立信息化安全责任体系。强化经济领域信息安全保障,建设集约化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定期进行常规性安全检测,对突发性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强化网络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应急保障能力。

四、“十三五”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知网、懂网、用网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政府领导干部通过政府网站解读重大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及时调整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补充有关机构参加,加强对全县电子政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实现资源有效整合,防止各自为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单位、本乡镇的电子政务工作,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应用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按照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自的建设重点,正确处理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完善制度,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管理的法规体系和标准的实施机制,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原则,制定并完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与交换等方面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坚持以政务专网和外网、门户网站作为整合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的纽带,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和责任,逐步规范并制定标准,建立政务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加强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和法制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健全灾难恢复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

(三)市场运作,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试水金融租赁、PPP模式,拓宽筹资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市场化,共同促进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业的快速和谐发展。

(四)培养人才,提高应用水平。根据因编定岗、因岗需要原则,公招或选调2-3名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县电政办在全县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方面的领军和龙头地位。采取有效多样实用形式,加大对社会各阶层的电子政务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公务员群体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提高全县机关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培训,推进和普及电子政务基层应用,提高电子政务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创新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建立电子政务网络协调资源、协同业务、促进共享和提升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可持续发展。重点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突出服务社会、公众和法人,构建系统、动态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建设与应用的绩效水平;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和党政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等方面评价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工作。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工程监理和审计,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