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
二、发展现状
(一)建设成就
(二)存在问题
三、建设思路
四、主要目标
五、总体框架
六、主要任务
(一)整合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资源
(二)推进智慧政务数据共享开放
(三)提升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五)完善政务督查监察体系
七、智慧应用
(一)社会治理领域
(二)交通服务领域
(三)城市管理领域
(四)社会保障领域
(五)健康医疗领域
(六)文化教育领域
(七)平安城乡领域
(八)其他智慧应用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
(二)制度建设
(三)人才支撑
(四)资金保障
(五)安全运维
一、 规划背景
当前,政府治理正面临诸多挑战,以创新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将作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高效履职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将通过电子政务的智慧化转型,建设智慧政务,助推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智慧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杭州智慧政务发展的驱动力既来自于外部的影响,也源于自身变革的需要。智慧政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有:
(一)来自于科技进步的技术变革驱动力
信息技术和智慧经济领域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杭州在智慧政务发展上,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人才储备和建设经验。技术变革所产生的驱动力,促使政府利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定义和定位“政务”,推动杭州市智慧政务向纵深发展。
(二)来自于全球化区域竞争的外部压力
智慧政务作为智慧经济的公共服务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当前杭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杭州的发展要放到全国、全世界的格局去考量。因此,杭州智慧政务的建设标杆不仅仅要立足国内,在技术水平、应用能力、服务质量上,更要紧盯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
(三)来自于政务管理复杂化的内部压力
杭州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行政管理难度和复杂度与日俱增,通过建设智慧政务,优化政务管理环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将是“十三五”期间杭州因应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来自于自我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杭州一直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的转型升级,是政务领域创新的重要途径。杭州市必须通过智慧政务的持续优化,提高电子政务的智慧化程度,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和服务组合,努力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的管理,扁平化、开放化的组织以及一站式、精细化的服务。
图1 智慧政务驱动因素
二、发展现状
杭州是国内最早启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城市之一,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及部门应用均走在同类城市前列。
目前,“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绩效不断提升,充分整合各类政府服务,建成了一站式服务的总窗口。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规范、高效运行,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初步建成;人口、企业、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各类专业数据库初显雏形;数字城管、智慧医疗等系统建设高效便民,杭州医保全方位智能监管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系统等项目引领示范效应突出;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基本建成。我市各单位主要业务系统信息化覆盖率、办公系统普及率、官方网站服务绩效等指标全国领先。
(一)建设成就
杭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势头强劲,成绩突出,水平较高。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成就主要可以概括为:
1.基础设施整合稳步推进,集约化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党政机关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器设备已实现统一托管,基于市电子政务外网对市级部门的网络有效整合迁移,形成上至国家各部委,下至各区、县(市)部门的纵向业务网络、跨部门的横向业务网络。目前,数字城管、规划系统、财政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运行在整合后的电子政务外网上,满足各部门业务需求的同时,推动了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延伸和统一运行管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业务协同能力稳步提升。
2.办公系统高效规范,业务系统绩效显著
全市各单位已实现杭州市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全覆盖,经持续优化升级,已具备业务流程定制、效能实时监察、资源精细管理等功能。各单位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可处理的业务类型大幅扩展,业务深度显著提升。
3.公众服务不断创新,政民互动持续加强
“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秉承“方便、实用、为民”的办站宗旨,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潜力,着力构建“杭州市民的网上政府”,现成为政民互动的基础平台。常务会议直播、12345市长信箱、网上接待室等渠道在公众参与、政府工作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加强。
4.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根据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的总体部署,杭州市构建了集各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该平台基于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信任体系,以业务应用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务云基础设施平台为有效支撑,是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网上“政务超市”。
(二)存在问题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我市智慧政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以及标准规范等方面有待加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政务的长足发展。
1.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式主要以项目为中心推进,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缺乏与政府总体工作目标在全局性、完整性方面的考虑。部分单位的职能交叉、重叠,导致部分应用系统重复建设。
2.政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和数据壁垒,阻碍了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的覆盖面尚需扩展。
3.支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市电子政务的工作联动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尚需完善,标准规范建设滞后,各类电子政务系统的成熟度、智慧化尚有欠缺,管理实效有待持续提升,系统、精准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
三、建设思路
杭州市将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部署,走集约化、高效能、低成本、智慧化的电子政务建设之路,把智慧政务作为新常态下推进政府转型、提升党政机关履职能力和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以发展杭州智慧经济为契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以“融合政务资源,提升政务智慧,创新公共服务”为主线,以“互联网+政务”为核心,提质增效、深化应用,充分发挥智慧政务在公开行政权力、提升行政效能、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智慧政务建设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务管理体系,全市智慧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建成统一的网络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高效运行;各部门业务系统基本完成云上部署,各项应用智慧化程度普遍提升;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惠民公共服务全面开展;智慧政务对智慧经济的助推机制形成。经过五年建设,杭州智慧政务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总体框架
以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为契机,以政务智慧化为标志,建设杭州市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依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应用发布、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整合电子政务网络、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及各类专业数据库,全面推进智慧应用建设,实现智慧决策支持、智慧协同办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监管等骨干应用,以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政务APP等为接入口,开创具有政府决策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的政务智慧化新格局。杭州市智慧政务建设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政务总体框架
六、主要任务
(一)整合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资源
1、完善智慧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
重点提升网络承载能力,网络安全管控能力;加强基础网络管理与网络覆盖,深化物联网的政务应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安全接入。在此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新一代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无线网络建设的投入。规范接入网络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政务基础网络体系,为区、县(市)及各部门提供统一网络基础设施服务。
2. 优化智慧政务的云平台
稳步推进全市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务云。按照国家、省政务云建设要求,杭州市智慧政务云平台为混合云架构,根据业务应用服务范围,将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云平台中。加大云平台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上的应用支撑力度,深化政务云应用,并以政务云为基础建设运行信息安全云等应用云。
3.搭建智慧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和目录平台
参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标准规范,制定杭州市智慧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和目录平台建设的标准规范。充分整合现有的建设资源,基于政务云平台,建设杭州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目录平台,满足当前及今后各种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求,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推进智慧政务数据共享开放
1.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数据归集
加强统筹规划,根据国家、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按照“规范采集、无偿提供、平台归集、按需共享、安全可控”原则,做好杭州市政务数据库建设,基于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数据交换平台和目录平台归集各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标准与规范,进行数据标准化、数据转换、数据分类、数据存储等。构建共建共享的人口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实现数据“一数一源”。
2.全面深化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
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依托统一的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多层级共享,梳理各部门业务需求,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联动,支撑部门业务协同持续优化。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洞察民生服务需求,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数据的一源多用。
3.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利用
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化程度。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数据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引导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公众合作开发,推动具备开发环境和开发能力的非营利性开放平台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产品开发,采取外包、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竞争性开发和商业化二次开发利用。
(三)提升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1.推进智慧政务辅助决策支持和应急系统建设
围绕市政府决策需要,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采集利用有关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重要数据,建立支撑领导决策研判的辅助决策大数据。利用各种智能分析模型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决策支持大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可视化展示,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为政府履职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推进市区、县(市)和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应急平台标准规范和运行机制,加强各级各部门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社会群体事件、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应急协同指挥平台,推进风险隐患、防护目标、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智慧政务数据库建设和应用。
2.全面提升协同办公水平
结合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建设,打破传统的以地区、具体部门职能为边界的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治理和履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审视和整体梳理权力清单与业务流程,在“四张清单”基础上对政府的各项业务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拓展深化网上办公,运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技术,进一步深化公文办理、信息采编、会议组织、值班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智慧化。实现各部门间公文、信息、简报等电子文件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传递,推进电子档案的应用,积极深化视频会议、网上办公、移动办公等应用。
(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1. 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
以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为公共服务的出发点,贯通上下级政务网络体系,融合横纵向业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务资源,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上,不断叠加便民服务创新应用,在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信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有新突破,实现社会生活智慧化。梳理公众需求迫切、办理频率较高的事项,按照统一认证、统一用户体验、统一服务标准的要求,推动区、县(市)政府部门各类专题网站及网上便民服务应用无缝整合至政务服务网。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把众多专项服务APP接入政务服务客户端,并实现各类服务资讯的精准推送。整合各类移动服务平台能力,拓展移动政务服务。加大政务服务网公共支付平台应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逐步实现政府性收费一站式缴纳。提升在线办公、移动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公众的便利性。引导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公益性数据资源。基于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推进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智慧公共服务。
2. 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以提升公共满意度为智慧政务的落脚点,加强服务流程一体化、业务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政府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构建受理、处理、反馈、评价、奖励等一体化运转机制,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全程接受市民的监督和评价,提升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搭建统一开发、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杭州市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整合交通、医疗、社保、政府管理、智慧政务等一系列建设成果,对外形成统一杭州市政府移动服务平台,对内整合形成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平台+服务+终端”的新型服务模式。
(五)完善政务督查监察体系
1.构建政府重点工作电子督查平台
建设政府重点工作电子督查平台,对政府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实施辅助。通过对重点工作的任务分解、进展过程、完成情况的网络化、电子化管理,电子督查系统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实时督查、及时反馈、绩效考核,形成重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督查督办水平。
2.搭建政务电子监察平台
建设智慧政务监察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可视化的平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务活动,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实施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应用,实现对政务活动的有效监管。
3. 搭建公众监督平台
搭建公众监督平台,建立公众参与监察、评价的管理体系。围绕政府网上权利事项和便民惠民事项办理,通过政务服务网、服务热线、呼叫中心、政务APP、微博、微信等广泛开展公众网上评议、在线调查、意见征集等活动,建立有统计专项调查部门参与的公众意见收集、处理、分析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明确奖惩制度,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效能。
七、智慧应用
智慧政务的成效在于应用,要以“互联网+”的思维充分有效利用政务大数据提高应用成效。基于互联网,围绕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信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公共交通等应用服务,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核准、备案、证明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企业和个人的在线申请、政府在线办理,全面实现网上政务公开和互动交流。以移动客户端的支付宝、微信、APP等为接入口,搭建移动端的网上行政服务大厅,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办理等公共服务;为政府实现移动办公、舆情管理、在线审批、信息公开、应急预警、交通管理等。依托统一的智慧政务平台,不断创新各类便民事项的“互联网+政务”应用。
(一)社会治理领域
构建智慧政务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智能分析模型、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经济运行分析、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等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数据保障和辅助决策能力。
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日常监测与风险识别、信息收集与灾情统计、趋势分析与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与辅助决策、场景模拟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形成城乡一体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全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覆盖公安、交警、城管、民政、卫生、教育、交通、工商、市场监管、安监、环保、消防等各个领域,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协同指挥辅助决策体系。
(二)交通服务领域
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整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水路客运、旅游客运、城市道路状况、公路运行状况、车辆维修等与公众出行和交通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搭建涵盖公安、交通、公交、地铁、住建各个部门和公司的包括电子警察、公交车调度、出租车管理、车辆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模块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立道路交通物联网、轨道交通物联网、公交车联网、出租车联网、货运车联网、市政车联网、小型车联网和车位网;实现交通流量、平均车速、交通违章、信号灯、高速收费、车辆位置、载客量、停车位等多个层面数据的实时获取。建设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大数据综合分析模型,推动大交通领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决策进程,提升决策服务水平。
建立大交通服务体系需要依托政务大数据,利用、更新、补充完善交通领域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梳理并融合交通、交警、城管、规划、住建等职能部门业务信息,形成包括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参与对象三位一体的基础信息体系。
(涉及单位:规划、交通、公安、城管、建委、气象、公交、地铁等)
(三)城市管理领域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围绕“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城市管理的核心业务,建成包含“智能监控、业务管理、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智慧应用的城市管理体系。完善智慧应急平台,全面部署安全感知和监控设备,实现杭州市智能安全感知及监控系统的全覆盖,在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下,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通过信息化手段从预防和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提升智慧应急能力。
城市管理领域应用需在现有政务大数据基础上,形成包括“地上”、“地下”各类城市设施部件、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建设规划信息、相关部门前置审批等在内的完善的行业专题库。实现以政务信息为基础,以民生服务为内容,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热线、APP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公众服务。
(涉及单位:发改、城管、规划、建委、国土、林水、房管、交通、工商、园文、环保、社保、民政、公安、统计、地税、民防、水务、电力、通信等)
(四)社会保障领域
建设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大平台,基于政务平台信息融合,整合各类保障服务的申请、查询、监管、互动等内容,实现政府、服务对象、服务实体的三方对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使市民在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养老、司法等享受到公平、便利、完善的民生服务。
通过整合社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完成对城市居民保障类信息的梳理和融合;实现对社保医保、入学失学、劳动就业、养老服务、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慈善援助等多领域内容进行智能化监管,对保障缺失的人群、个人进行分析预警,针对各领域趋势变化实现智慧预测。通过开放的政务大数据,促进社会保障第三方应用的开发。
(涉及单位:人社、民政、卫计、物价、教育、残联、房管、公安、食药、公积金中心、财税等)
(五)健康医疗领域
建立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平台,整合卫生、民政、残联、人力社保、药监、体育等部门的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基于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通过区域医疗、养老和护理信息平台,以医疗卫生电子档案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市民在医疗、养老与护理人员、机构、设备之间的互动,因地制宜地为居民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智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建设医养护服务一卡通,构建以杭州市市民卡为载体的看病、结算、医养护系统,围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等医改重点工作,完善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健康医疗应用要完成对发改委、卫生、环保、市场监督管理(工商、食药监)、人社、园林、林水、质监、教育、体育、民政、农业、民族宗教等部门涉及智慧健康数据资源的梳理。推进各相关部门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开放。
(涉及单位:发改委、卫生、环保、工商、食药、人社、园林、林水、质监、教育、体育、民政、农业、民宗等)
(六)文化教育领域
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作为区域教育数据存储、交换和计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支撑智慧教育应用工作的开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政务大数据,创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推动教育与学习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实现教育信息无缝流通,教育业务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的按需供给。
打造智慧公共文化平台,以智慧图书馆、智慧文化馆为载体,建设具有文化资源集聚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远程文化培训、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需求对接;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知识、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智能服务,拓展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时间、空间和业务内容,尝试构建市民教育的智慧学习平台。将公共文化平台与市民卡平台打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一卡享受所有服务,包括图书信息服务、演出服务、展览服务、培训服务等。
文化教育应用领域建设需要联动教育、体育、文广新、出版及媒体等部门与机构,整合中小学、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区域资源,结合区域人口入学、就业、教育程度等数据,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化的资源配置,实现文化教育的智能化、均等化、网络化。
(涉及单位:教育、体育、文广新、民政、科委、园文、旅委、民宗、新闻出版广电等)
(七)平安城乡领域
重点建设城乡视频融合管控平台,对交警的视频监控、城管的视频监控和公安的监控系统进行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整合,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监控网络系统。建设视频大数据平台,开发基于视频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搜索与分析系统,并提供应急指挥和智能辅助决策。建立平安城乡大数据平台,在警力部署、出警处置、群防机制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短板和缺陷并不断优化。
以电子政务云平台为载体,建设二级应急云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等工作提供技术、数据支撑。按照安全级别、用途、对象等进行分对象的数据归集、整合、应用,并按照安全级别进行专用对象的数据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图像采集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各级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风险隐患、防护目标、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数据库建设。
(涉及单位:办公厅、公安、交通、应急办、城管委、民政、财政等)
(八)其他智慧应用
智慧环保。以一个云平台为核心,通过云平台实现硬件虚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一体化;以面向杭州环保业务人员及管理者的综合应用门户和面向社会大众、排污企业及媒体的公众服务门户为触角;以环境感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三大体系为依托;以监测监控、环境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等内容为应用;构建完整的12369智慧环保体系。
智慧安监。建设智慧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健全主要基础资源数据库,在遵循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完善安全监管基础数据库、应急救援专业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数据平台。形成较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职业卫生感知监管体系,有效的应急联动响应体系,可靠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移动执法数据分析体系、考试培训体系及综合监管平台等智慧应用,以及工程车智能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系统、电梯运行监管系统等,构建统一的智慧大安监体系。
智慧旅游。构建智慧旅游云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数据库,形成统一的大杭州全域化旅游基础资源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打通包括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票务等旅游要素和环节的信息流;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于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区(县)级智慧旅游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体系。
智慧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平台,建立社区云,整合社区物业管理、居民基本信息及公共资源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及智能决策;完善社区应用服务,围绕家庭生活、社区安全和物业管理等体系,打造智慧家庭、智慧安防和智慧物业等应用服务。
鼓励企业研发移动客户端APP,通过市场力量促进智慧政务的应用推广。推进掌上杭州的移动门户建设与运营,推进贴心城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休闲旅游、智慧健康、智慧就业、掌上司法等应用,为市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促进全市智慧经济的发展。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
市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全市智慧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编委办牵头,进一步梳理明确政府系统智慧政务职责分工,形成全市智慧政务建设新格局。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全市智慧政务项目建设和管理,组织各区、县(市)、市直各部门开展智慧政务建设工作,按照浙江政务服务网要求开展政务数据库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增挂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牌子,并相应调整该机构级别,与之相承担的工作职能相一致。
(二)制度建设
出台发展智慧政务建设、深化智慧应用、促进政务资源交换共享开放的规范制度。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智慧政务项目管理办法”、“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等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公章、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制定保障政务网络安全、政务数据安全、政务规范应用等制度,促进智慧政务健康持续发展。理顺政务数据公开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实现政务数据公开立法的可操作性。推进在数据共享开放方面进行地方立法的先行先试。
(三)人才支撑
由市编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在理顺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逐步对政府系统信息化工作队伍进行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充实市智慧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工作队伍。制定智慧政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为智慧政务人才创造良好智慧政务人才的发展成长环境与机制。加强对全市智慧政务建设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和建设一支业务熟、技术精、素质高的专业化智慧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培训交流,建立政府系统智慧政务培训机制,将电子政务能力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智慧政务意识,提高其智慧政务技术运用能力。
(四)资金保障
智慧政务建设投资模式以政府财政预算投资为基础,建立可持续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智慧政务全过程管理,引导部门智慧政务应用推进。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基础网络设施、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先行建设。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行维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办法,促进智慧政务的建设发展。开展智慧政务建设、运维、服务的绩效评估。以公众满意度和发展智慧经济为落点,以行政绩效提升、行政成本下降为指标,构建“政务业务+公众服务”双流程,“政府内部评价+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双主体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成果作为智慧政务项目管理的依据,作为系统运维和后期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五)安全运维
建立智慧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核心系统按照不低于三级防护要求建设;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要求,核心业务达到五级要求,实现应用级容灾保护,对于其他非关键性业务,应达到三级要求,实现数据级容灾保护。建立重要数据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提高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工作技能。引入社会专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强化智慧政务安全保障。加强统一的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和信用评价管理,强化各类管理运维人员的培训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