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网站的“贪睡”病如何治?
12月15日,山西省政府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从此次普查结果得知,我省运行政府网站总数1315个,抽查网站共111个,合格网站数为93个,不合格网站数为18个,抽查合格率为83.78%。(摘自12月21日《山西日报》)
今年3月起,国务院办公厅对全国政府网站展开了史上首次大普查,并于近日通报了普查情况。在这场“大体检”中,山西抽查合格率为83.78%,低于全国总体抽查合格率。
由普查结果看,我们不难发现:在全省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仍有一部分县级以下人民政府网、基层部门政府网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等不合格现象,成为了群众形容的“贪睡”网站。
随着“宽带中国”、“互联网+”等战略计划的实施,全民网络时代正加速到来,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人,互联网运用越来越广泛,政府网站已然成了重要的政务服务窗口和政府部门采纳民声的互动平台。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网站是“互联网+”时代政府服务能力的“显示器”。健康运行的政府网站,无疑是政府高效办事、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而患了“贪睡”病的“休眠”网站,则是拉低政务服务等级、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地雷”。
这些“僵尸”网站的“贪睡”病该怎么治?把诊问脉、对症下药是根本。
要剔除思想“病灶”,增强不想“睡”的认识。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维护是患病网站“贪睡”的重要病因,而究其根本,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祟。在一些部门负责人看来,按上级要求建起网站是硬头差事,而维护更新则是可长可短、富有弹性的“橡皮筋”工作。为此,要进一步强化“贪睡”错误犯不得的思想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患病网站进行一次审慎地“会诊”,长期“休眠”、无实用意义的关停上移,实用性强、更新滞后的要思想清醒、加快整改,做到建设与维护同步,完善流程、优化服务,提升网站效能。
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不能“睡”的活力。运用互联网思维,上承大政方针,下接群众诉求,是政府网站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重要平台的根本遵循。一直以来,一些政府网站上承有力、下接无方,栏目设置与群众所需不对接,引发了群众口中“你办你的网站,与我两不相干”的尴尬。消除这种尴尬,只有在强化服务意识、尊重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更新群众所需所求的栏目与信息,在网络问政、网络政务、网络信访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引发群众关注,获得群众反馈,形成交流优化的良性循环。为此,各级政府网站的活力在于政民良性互动、相互理解支持、相互包容和谐,这也是政府网站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要优化监管机制,形成不敢“睡”的制约。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管并重,强化政府网站主管职责,建立政府网站常态化监测和评估机制,运用技术监测、群众监督、绩效考核等“多管齐下”的监管方式,对政府网站运行管理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引导各级政府网站完善推进保障机制,建立稳定高效的运维机制,对“唤醒”较慢的考评否决,对工作不力的启动“问责”,彻底整改根治,杜绝病症复发。
莫把“贪睡”不当病。根治政府网站“贪睡”病,不仅是释放其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能量的关键一步,更是各级政府优化政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管好、用好政府网站,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能迈出重要一步。(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