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路数据开放 助推政府治理
南海区“政府大数据统筹应用”获得2015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成立一年半以来,南海数据统筹局开始逐步走进南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网格化管理,还是行政审批“一窗通办”,背后都有大数据应用的身影。
近日,2015第十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十大社会治理创新”的评选中,南海区的“政府大数据统筹应用”成功当选,无疑是对南海一年半以来在数据统筹、开放与共享方面努力探索的最好回馈。那这一年半以来,数据统筹局究竟做了哪些事,对南海有哪些影响?
15年前开启信息化探索之路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普遍将政务信息化视作提高行政效率的辅助手段,尽管都认为这是一把手工程,各地也建立一把手挂帅的信息办、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等议事协调机制,然而这些机制都相对松散,没有将电子政务统筹协同的权威提升固化。正是定位上的弱化,限制了电子政务及政务数据的统筹规划、决策引领作用。
而在南海,早在15年前,便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的探索之路,先后走过了搭网络、建网站、做系统的初始阶段,如今开始步入以大数据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促进部门协同、支持公共决策的电子政务4.0时代。而数据统筹局的成立,就是南海区在15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创新需要的重要举措。
成立数据统筹局后,南海以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为导向,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创新政务数据统筹和政务信息化的机构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大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定位,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南海模式。
促进数据流通实现开放共享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新成立的南海数据统筹局一方面承担了原有的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职能,负责全区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和跨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还负责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收集起来,统一进行提质、共享、分析、应用,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产业规划、公共决策和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以大数据技术助推各项改革创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海数据统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图识南海”“法人平台”“信用南海”“数说南海”“南海一点通”APP、党联系统、检察情报分析系统、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图释南海”(政务地图)、企业监管平台、“南海一点通”APP、自然人平台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完成,物联网平台等正在稳步推进中。
南海区数据统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统筹局成立后,改变了南海此前数据条块分割造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局面。“数据不共享,容易导致治理断点盲点,同时数据重复采集也会引起部门数据‘打架’,降低数据质量。”该负责人说,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资源引擎,对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提质,促使数据流通,实现开放共享。
推动职能调整和业务流程再造
与此同时,通过以数据驱动和“互联网+”为引领,南海倒逼政府部门转变思维,推动机构职能调整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高效协同,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由传统的以部门为中心向现代的以公众为中心转型。
“大数据的统筹与开放,改变了过去的以主观模糊的经验决策的传统,转而向客观科学的循证循数决策转型。通过与公众的连接,为公众民主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决策创造条件。”上述负责人说,通过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推动数据的社会创新和商业创新,释放数据潜在价值,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信息惠民,构建“政、产、学、民”多元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实践证明,南海数据统筹受到政府、学术、媒体、产业、NGO、国际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国家行政学院、广东省经信委等数十个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来南海调研采访、学习交流。
记者 刘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