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正在成为政府服务和支撑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如同企业信息化一样,面临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转变,更有发展思路的调整。我国从电子政务建设开展较早的新加坡政府的建设中可以汲取哪些经验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政府合约与商业化司邝玉华司长。
转换服务关系
记者:据了解,新加坡政府提出把“公民当成客户一样对待”,那么新加坡如何实现“公民为本”?
邝玉华: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在线电子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和便捷性,其宗旨是“以公民为中心”,即让各个政府部门的服务无缝集成,为公民提供服务。
电子政府(e-Government)不单单是在“政府”前边加了个“e”,也不仅是IT建设投入或建设网站、发布信息。要实现电子政府,需要从根本上明确,如何利用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内部流程效率,提升政府与公民个人和商业团体间的互动效率。
为此,我们根据公民的需要调整办公流程,而不是让公民根据政府的流程办事。例如一个个体营业者想开酒吧,通常要到很多不同的政府部门申请、办理许可。如果从公民的角度考虑、安排整个政务的流程,这个公民就可借助网站的“企业注册”一栏,顺利地完成注册过程,而无需知道背后哪些政府部门提供何种服务。
也就是说,政府将公民当作客户,以在线电子政府的服务,让公民满意。目前,新加坡政府很多公共服务是24×7的。
记者:新加坡实施电子政务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邝玉华:完全替代纸不可能,少点儿纸张是可能的。以前公司的注册一般要用纸张注册,到注册局申请执照,注册局审查之后才能够批准。现在已经变成电子化了,注册公司只要去注册局网站将文件传过去,我们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审查和批准。
我们提倡无纸办公,比如一些新加坡小孩可以直接电邮给总理,申请参加他的就职典礼;我们的政府部门已经很少用纸张,大部分都通过电邮在操作了。
电子政务不“冷落”任何人
记者:现在新加坡公民接受电子政务服务和传统服务的比例是多少?如何对待哪些没有条件或能力享受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公民?
邝玉华:新加坡政府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支持的同时,还有传统的服务支持公民写信、打电话等多种渠道,与政府打交道。
现在,新加坡7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在线实现,预期明年达到100%。eCitizen(电子公民)的门户网站是新加坡政府众多在线服务的第一站,为公民提供在线政府服务。2004年1月到3月,eCitizen用户访问量就达125万,而新加坡总人口才419万。
为了便于公民获取电子政务服务,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CPF Board)与财政部和IDA与2003年2月共同投入推出了SingPass(新加坡通信证)。它是公民获得不同政府部门网上服务的共用密码,用户只要记住一个密码,就可以从不同部门得到不同服务。目前,用户可以使用SingPass获得25个政府部门400余项电子服务。
另外,在新加坡没有人会被排除在电子政务便捷的享受之外。例如,2001年6月政府就开始IT普及计划,以培训加速网络普及和使用。为了让所有的公民如家庭主妇、老人等接受培训,政府投入了很多补助,普通公民花7元新币就可参加一个课程培训。为了让工厂工人接受培训,设立了大巴车课堂,让工人们下班后就在车里学习。到目前为止,共有30.4万人接受了培训,其中包括家庭主妇、工人、无业者和老人等。
我们的总理讲过,他最近收到一些家庭主妇通过电邮给他发信,而不是写信了。
记者:贫富差距、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如何保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让那些穷人不落伍?
邝玉华:新加坡的家庭电脑拥有率为74%,互联网普及率达65%,都位居世界前列。手机普及率达88%。
1981年,新加坡成立了电脑局,目的是实施民事服务电脑计划、发展当地的IT产业、培养IT人才(当时新加坡只有850名IT专业人士)。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是,不因为家庭背景而在信息化方面落后,为了缩小“数字鸿沟”,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系统化的措施,例如:
1997年启动学校IT教育总体规划,将IT融入所有学校课程的蓝图。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已联网,每2名教师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在学校里面,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用到电脑。政府与许多私营企业合作,从这些私营企业收购二手电脑,如果一个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就可以只花1块新币(相当于人民币5块钱)买一台二手电脑,政府会补贴其它的费用。
电子政务需要规划
记者:信息孤岛的形成常与不同部门的利益有关,信息不愿共享。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邝玉华:我们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在80年代电脑化计划时,要建立三个国家级的数据库,即人口数据库、土地数据库以及商业资料数据库。其中的土地数据库,就是花费了5年的时间才做成,其间牵扯很多部门的协调工作。
数据库除了技术问题还有产权的问题,比如这个数据是这个部门开发的话,另外一个部门只能用,不能拿走、不能卖或者取得其他利益。为此,新加坡做了很久的产权保护,这个产权不只应用于数据,还有软件等。
记者:新加坡在电子政务方面发展很快,中国这几年也在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您对中国电子政务有什么建议?
邝玉华: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体系很小,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体系很复杂。不能说懂一点点就可以建议。我们愿意与你们分享我们做过的事情和经验。
我们1981年启动国家电脑化计划时,也是到处去考察。但发现经验不能照搬。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力资源很少。实施电脑化就是要减少人力。中国人力资源很丰富,减少人力不是一个大前提,可能物流比较重要。
电子政务也要注意信息孤岛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需要很好地规划。比如一个市建好,要与省、中央相通,还要互联。所以最重要是规划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