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行业信息化趋势:ICT成为转型升级推动力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6-01-06

刚刚过去的2015年发生了诸多大事。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一体化进展显着,但整体经济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全球安全正遭受新的挑战。

放眼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政府的诸多调整举措带动了经济软着陆,“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成为新趋势,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传统行业也在思考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在此过程中,ICT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变革结合得更加紧密,ICT正成为各行各业变革的驱动力,从过去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是行业创新力的技术基石,是解决上述挑战的一个重要路径和抓手。

这方面,中国特别重视ICT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引导,先后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行业、产业以及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等。这些“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我国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如何?

我们从几个关键词 回顾解读2015的发展趋势。

变革:激发创新能力

说起行业变革,2015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动荡的一年。

最明显的是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给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以及“互联网思维”向传统行业的渗透。其标志性事件是“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互融合的思考。

旧规则正在被颠覆、新规则尚未被确立的当下,传统行业纷纷开始新一轮转型之路的探索。这标志着,ICT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而正在全面进军企业的生产系统。

在资本方面,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到传统行业市场,以提供各种垂直的互联网服务搅动各行业的变化。这让很多传统企业的CIO看不懂,进而陷入焦虑状态——既有对整个组织架构的焦虑,还有对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焦虑等等,CIO们开始对ICT所激发的变革力量和创新能力进行再思考,并试图从中寻找能够帮助企业保持良好竞争活力的良方。

行业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放到具体的企业中来看:

在组织架构上,从传统金字塔架构向去中心化的架构演变,被一些企业推崇的“阿米巴”模式、扁平化管理一度风行;

在经营方式上,企业在寻找更多用以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和精益生产的举措,并利用ICT技术向以数据驱动的企业迈进;

在管理模式上,从原有的以产品为中心的体系,切换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上来……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创新无所不在,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被一再提及;前端的销售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涌现出“社区经营”、粉丝经济和群体经济等新模式;而经营模式更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感,粉丝经济渗透到新产品的创意、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真正迈向以消费者为中心。

总体而言,上述种种变化都是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数字经济时代,ICT已经从过去的支撑系统发展成为核心的生产系统,所有的企业都必然成为数字型企业,他们将拥有无所不在的联接和更为敏捷的ICT系统,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提升,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发展。

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全联接:转型数字经济的第一步

全联接的本意是指企业通过数据中心、云计算与宽带、泛在网络以及物联网等创新ICT技术完成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联接,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可以说,联接成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桥梁,也是ICT创新的第一步。

数字化应用和电子政务之间密切相关。

在电子政务领域,有了更广泛的联接,政府可以在线、在微信或支付宝中开通办理护照/签证等城市服务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性;

在城市管理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各类终端有效服务市民生活,例如采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实时天气、交通情况和未来变化,提前预警、告知市民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交通拥堵等状况,更好地管理城市。

全联接促使物联网这项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全球的城市治安恶化、恐怖袭击时有发生、生产事故损失惨重……这些事件都在推动政府加大公共安全领域的投资。

以平安城市为例,其项目涵盖社会的众多领域,有街道社区、楼宇建筑、银行邮局、道路监控、机动车辆、警务人员、移动物体和船只等。全联接会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防护,这也是兼顾了整体城市管理系统、环保监测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应用的综合体系。ICT技术为我们身处的城市带来了更多保障。

可以说,未来城市需要建立立体的防控体系,做到物物互联、全面感知,广泛应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实现综合的监测、预警以及治理。

智能化:以数据驱动为主

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文以7大政策推进国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其背后是ICT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字经济的雏形已经来临,智能化的驱动就更为重要。

以金融行业为例,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只是互联网改造传统金融业务体系的一部分。在传统金融领域,核心业务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核心就是以数据为驱动,挖掘数据的价值,全渠道服务客户。例如招商银行,在应用华为金融大数据解决方案之后,其小微贷获客预测比传统方式提升40倍转化率;信用卡征信时间将由15天降到分钟级。

智能化将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融合,在每一个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中增加服务能力,更为广泛地洞察消费者的习惯,提高转换率,从而帮助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同时,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懂”自己的金融服务,提升了理财收益和消费满意度。

智能化不仅表现在对数据的驱动能力方面,还表现在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方面。

智能化在多个行业的表现各不一样:

在制造业,由于智能机器人的引入,使得生产更为精益和敏捷,可加快生产流程和促进智能生产;

在汽车行业,车联网的全面引入不仅可以提升汽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与智能交通的联动还能使汽车更智能地判断道路交通情况,躲避拥堵路段,提升驾驶人的体验;

在能源行业,智能电网可实现安全高效的能源使用,满足不同客户对高质量电力供应的不同需求,未来更可以实现“户户都是发电厂”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融合:构建创新的ICT能力

行业之间的融合,表现在业务、管理体系、流程和创新在不断融合,产业链越来越长,生态圈越来越大。

这种融合在媒资行业表现更为明显。在英国,BBC将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统一的新闻编辑部,探索全平台360度采编;在日本,以i-Mode为代表的手机终端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形成了多家共赢的局面。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此趋势定义为“融合媒体”。

以深圳广电集团为例,2015年5月13日启动全媒体融合新闻中心。在技术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技术建成了全新的新闻采编系统平台;在工作流程上,全面整合了传统电视播出和互联网发布的业务生产;在管理上,构建了一个扁平式、开放式和全融合的新闻生产运作管理体系;在效果上,进一步有效整合了集团各类新闻资源,提高了新闻采/编/播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全媒体的生产、传播能力。

由于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行业信息化也在发生诸多变化。各类技术构成的基础架构和应用不再像过去呈现“孤岛式”状态,而是相互融合,构成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表现在数据的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等方面,核心是以业务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

更直接的表现是,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快速反应。


2016会有哪些变化?

2015年行业发展的趋势还有很多,例如以数据为中心、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再造、共享经济的兴起、众筹、消费类与企业级的融合,以及经济模式的复杂性等等。无论如何,在未来,ICT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系统,以全面支持企业转向数字经济。在2016年,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可能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全联接指数全面提升

其实质是企业应用ICT的水平不断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将参与其中,投资规模不断加大,物联网被广泛联接,更多新兴技术被采用,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将促使各行业迈向数字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甚至一些与数字经济关联并不紧密的行业也将参与其中。企业将更希望构建灵活、高效和按需付费的基础架构,也会面对不同的场景构建不同的ICT解决方案。

共享经济的成果越来越多

这种变化的核心包含了消费类和企业类市场的不断融合与消解、各行业对闲置资源和对盈余时间的更好处理,以及广泛的连接和撮合交易平台的兴起等。此外,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和互动的社区经济等的发展,将会促使行业之间的共享产生——就像云计算最早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闲资源一样,未来的生产设备、ICT系统甚至渠道都会以共享的方式出现,经济增长点也将随之变化,从而极大地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

这才是最令人激动的变化。它意味着消费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产品——“被消费”,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产品、连接行业,全面消除行业之间的壁垒;以社区经济的方式参与到粉丝经济当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消费方式,既不重复且有个性;由此行业信息化将会开启崭新的方向,例如构建各类跨不同行业的生态圈,并且这类生态圈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这样,传统行业之间的管理模式、销售渠道以及经营方法等都会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