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改革向信息化时代迈进
来源:中国投资杂志 更新时间:2016-02-04

这次改革的着眼点是重塑军队编制、体制、运行机制。它重点解决的是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2015年12月31日,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横空出世,习近平主席授旗,致训词。中央军委1月1日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要求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到2020年前,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我军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战争形态催生军队改革

军事变革,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仗的打法和以往战争发生了质的改变。战争形态变了,作战方式变了,作战力量结构变了,作战指挥手段变了,这种改变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变化,而是整体性变化,这种改变对适应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战争的旧的组织形态提出了变革要求。经济全球化,我国已经全面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国家的海外利益急需得到保护,这对军队的职能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非传统安全,我们需要高度关注新型安全领域的挑战,更好地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我军既有传统安全任务,也有很多非传统安全任务,包括保护交通线、反恐、人道主义救援、护航以及为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提供服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维和的首要力量。科技装备,我军武器装备大量更新换代,军队自动化指挥能力提高,军人文化素质提升,也为军队改革编制体制奠定了基础。C4ISR指挥系统要求指挥体制扁平化,信息栅格技术已经保障了平行指挥和迂回指挥不间断。因此,军队编制体制必须适应现代指挥技术的需求,进行彻底的改革。树状指挥体系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战争要求,不但增加了指挥层次,更重要的是延误了作战时机,现代战争已经进入“秒杀”时代,贻误了战机就等于失败,这种现代科技催生的改革势在必行。作战模式,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大兵团作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摧毁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意志为目标,要尽可能实现精确打击,减少伤亡。大兵团作战地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需求,必须构建精兵夺要、聚能分散的模块结构,才能可聚可分,减少大规模杀伤武器带来的威胁。

军改是党和人民的梦想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31日训词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一直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梦想。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

目前我军反腐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为我军改革提供了坚强保障。没有强有力保障军队改革是推动不起来的。因为改革必然要触及利益,尤其这次改革是从军委总部改起,是自上而下的,军队改革必须跟整个国家的深化改革统筹考虑,一并部署,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

我军的改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此之前的改革有些是比较大的,从建国到1955年我军裁军451万,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也让大家印象很深刻,后来又裁了50万、20万。这次改革和过去改革不同,过去的改革以裁军、压缩规模为主,结构动得比较少,而这次主要是优化结构。

这次改革的着眼点是重塑军队编制、体制、运行机制。是一次历史性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它将为中国军队建设与发展翻开史上新的一页,它重点解决的是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这次军队改革是要实现“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体制变化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优化结构、重塑体系,是军改的核心。过去的若干次改革主要都是从局部,或者说是从部队改起,这次是从军委总部改起。现在已经公布了军委总部是多部门体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我军历史上,养兵和用兵一直是在一起的,“建、战合一”。这基于机械化战争和大兵团作战是合理的,指挥员对自己的部队更了解,知道哪支部队能攻、哪支部队善守,使用起来能发挥部队的最大效能。而现代化战争是高技术领域的战争,可以说是键盘上起舞的战争,仅有对自己部队的了解是不够的,必须了解每一支部队的高技术能力,使用的技术要求与部队的承载能力,技术接口、实现要求相一致。这就不再是了解谁能攻善守就作到的了,必须具有专业领域知识才能实现,简单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必须用专业的方法去建设和管理部队,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部队专业素质。作战涉及领域由太空到深海,每一场战争都需要集聚太空、临近空间、空中、低空、地面、水面、水下、电磁空间、心理空间的力量来完成,简单地靠一挥驳壳枪冲锋在前,是不可完成聚焦聚能作战的。因此必须改变我军的建设方式。这次成立陆军部、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就是要把军种建设与使用分开,使军种建设能够充分适应高技术建设的需要,更有效发挥系统建设的功能。

“建”“战”分开的好处

便于军队专项分工,使其更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从军种建设角度可以使军种技术更加合成一体,力量集约精减,避免战区分管重复建设,可以使军种建设更趋合理,训练更加综合完善,装备管理、后勤保障更加集中。

战区主战可以把指挥与军队建设分开。现代战争已经改变了传统作战编组模式,过去是成建制作战,建设、管理、作战一体,上下左右都相互了解,便于形成战斗力。现代战争是根据任务需要和各个部队的作战能力聚优组合,基本是模块结构。以信息主导、火力主战、聚焦、聚能的精确打击,破坏对方作战指挥、后勤保障体系为主。打的是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体系破击、减少伤亡为主体的战争。作战指挥更加专业细致,分工更加具体,是陆、海、空、天、电磁、心理多维多域的作战。建、战分离更有利于作战指挥。

战区主战可以使作战指挥更加专一,在不同作战方向上建立多种作战方案,实施全员不间断的指挥,责任到位,各司其职,能更高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根据作战需要部署作战力量,可以打破战区界限,在全军甚至全国动员、组建拥有能打赢未来战争的力量,当国家面临威胁时,能迅速抓住战机,打赢战争。

军队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充分论证。顶层设计越科学,越细,越完备,决策就更合理,更有利于军队建设。现代战争爆发突然,强度大,节奏快,昼夜不停,战机稍纵即逝,必须当机立断,不能按部就班,要有专人负责,并尽可能集中作战指挥权,以适应现代战争速决致胜的需求。

军队现代化程度发展越高,建与战分离的趋势越明显。军队构成越复杂,越专业,越要求权力集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建设与作战指挥适度分开,才便于建战统筹、一体化领导、统一指挥。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中的“主”字,就是说“建”和“战”有个结合的问题,里面蕴含了谁主谁辅,并不是绝对分开。所谓军政军令分开之说,是不准确的,也不恰当。实际上,中国军事用语中并无军政军令的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套用这个概念。

战区是专司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去除战区的军队建设职能更方便全军形成了三级作战指挥体制。军委一层是战略层,战区是战役层,部队战术层。战区可以指挥区内陆、海、空、火箭军力量,也可调集全军力量和战略支援部队力量,这样就缩短了指挥层级,提高了指挥效率,责任到位,谁指挥谁,非常清晰。

组建新三军便于力量整合

习近平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是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过去我军没有陆军领导机构,海军、空军、二炮都是从陆军分出去的,军种地位很难平等,陆军是老大哥其他军种是小弟弟,大陆军思想始终占我军主导地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线长,部队机动能力低,始终依靠陆军维持保卫祖国领土安全与国内稳定。陆军长期由四总部直接管理,海、空军和陆军的联合行动时,常常是陆军唱主角。现在每一军种的建设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去领导管理部队,这次成立陆军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求。我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太空部署、信息化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专门成立陆军部可以使其与其他军种建设平等;也可以使陆军建设更加合成。目前陆军的远火作战能力、低空作战能力、装甲突击能力、垂直立体突击能力、信息作战能力、工程防化保障能力都有了巨大提升和进步,对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成立陆军部有利于陆军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

战略支援部队的组建提高了战略预警能力和情报信息的适时性、准确性,避免了各种侦察技术手段分离,能更有效融合、甄别信息的真伪,实现情报信息有效分配、目标指示、引导实时,提高精确打击能力。能够使软、硬力量有机结合提高信息作战能力,增强信息有效防御能力,抗干扰、摧毁能力;能有效提高天基部署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能够更有效掌握、利用、执行国际法和战争法能力,使心理战、法律战、舆论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成立火箭军更便于统帅部直接管辖,形成战略力量统一指挥与战役力量的有机结合。成立火箭军,有利于部队的建设与专业化管理,实现核常兼备,远中近程力量统一部署和建设,实现摄战并举。火箭军与战略支援力量联合作战,使目标发现、判定、任务分配、引导、指示、打击、评估一体化,可以减少指挥层次,提高指挥效率。火箭军建设与其他军种建设与保障有明显不同,人们常说千人一杆枪,百人一发弹,需要的是整体协作,只要有一个部位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不可能准确完成任务,因此,作为一个单独的军种建设不但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训练水平和战备能力。作为军种建设更能突出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我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要从体制上解决军民融合

这些年,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如联勤保障、机场港口共用、通讯工程建设、人民防空、溶灾机制等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军事科研领域携手攻关、军转民技术应用还受到一定限制,这次改革主要是从体制机制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近些年国防工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太空系统、航空能力、信息化系统、拒阻作战能力、第二次核反击能力、远海作战能力都有了巨大提高,但它并没有充分地把国家科技工业的尖端部分都涵盖进去。如光学通信、量子通信、蓄能技术、黒洞技术等还没有迅速转入军工应用,军工厂和民用工厂融合不够,大量的军事科研还仅由军方承担,而更高层次的科研力量还没进入军民融合之中。

现在民营企业的活力是很强的,应扩大军民融合机制,允许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和生产。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走上了军民融合的路子,甚至这种融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我军受原有保密规定限制军民科研还是分开的。这轮改革就是要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互协调的、统一工作运行体系。使之成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运转顺畅、激励有效、政策制度相统一的军民融合体系。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统一领导体制机制,为形成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本次军队改革涉及面宽,时间长,利益矛盾纠结,必须提高战备等级,保障改革顺利实施;必须服从大局,向全面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聚焦。深化军队改革要与依法治军和完善政策制度同步进行。要加快实现强军目标,使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提高作战能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