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更新时间:2016-02-24
审批效率大提高办事群众少跑腿
“审管分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促广西国土审批提速
记者 肖璇
“国土方面的审批涉及土地、矿产等方面,以前由耕保、规划、利用、地环、法规、财务、执法这7个处室分开审批,群众办事要分别跑这些处室,一个审批办下来最长要两三个月左右。如今实施‘审管分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权集中到审批办统一办理,形成了受理、办证、发件‘一条龙’服务后,审批效率大提高,办事群众少跑腿,有些审批最快3天就能办妥!”1月21日,广西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左旭阳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2年广西国土资源厅全面启动了以“审管分离”为核心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今我区已经形成区、市、县三级“审管分离”行政审批新机制的全覆盖,厅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各类审批事项提速率达50%左右,群众满意度100%,广西国土资源厅成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第一家实行“审管分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省级单位。源于此项改革,在2015年12月26日举办的5年一次的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左旭阳代表广西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下称“国土厅审批办”)这一集体捧起了沉甸甸的“先进集体”牌匾。
审批从管理中“剥离”
过去,基于机构、职能设置等原因,行政审批和管理职责相对混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审批、轻管理”和“以审代管”现象的发生。“实行‘审管分离’改革,就是要理顺‘审’和‘管’的关系,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监管服务水平。”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指出。
2012年7月,广西国土资源厅全面启动了以“审管分离”为核心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2年10月1日,国土厅审批办正式运行,原来各职能部门处室的行政审批职能剥离出来,有关行政审批“人员、事项、职能”全部集中到国土厅审批办,集中审批,为企业、业主提供审批的全程服务,其他处室不再实施行政审批,工作中心转向加强指导、监管和服务,实现了“审”“管”的分离。
这项改革创新举措很快在市级铺展开来。百色、南宁等地率先行动,在已建成的政务中心国土窗口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审批机构,稳步推进审批改革。到2015年底,全区14个市局、56个县局“审管分离”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审批的“三集中”“三到位”和“三公开”:审批职能向审批办集中、审批办向政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职能授权到位、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和集中办理到位;审批标准、流程、时限公开。
如今,国土厅审批办打造了“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模式,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按照统一标准在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审核、审批、送达、办结。
全面监管给权力添加“防腐剂”
“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国土资源系统推进“审管分离”改革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举措,完善“一张图”系统建设,建成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综合审批等十大分系统和电子政务、综合监管、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对土地、矿产的“批、供、用、补、查”形成全方位监管,形成涵盖广西23.76万平方公里,包括土地、矿产、海洋以及地质灾害等国土资源数据,对土地和矿产资源“批、供、用、补、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实现了“以图管地、管矿、防灾”的目标,实现用地审批、矿产权审批全部上网审批、监察和督办。
审批权力集中后,该厅采取案卷抽查、网上检查、专题巡查等方式,通过纪检监察室的专门监督、业务处(科、股)室的常态监督和服务对象的社会监督,强化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行政权力相互制衡的新机制。厅本级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活动,由驻厅纪检监察室对进驻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国土资源窗口进行动态监察,在厅门户网站对外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落实专人处理来访来信和投诉举报,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又降低了廉政风险。
如今,以“审管分离”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在全区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开,实现区市县三级全面覆盖,为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用地用矿报批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成为了稳增长、促改革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