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再出发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6-02-29


新年伊始,几桩新发生的大事件,再一次奠定了贵州作为全国大数据发展首选“实验田”的地位——

全球移动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美国高通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合资成立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供中国境内使用的先进服务器芯片;《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呱呱落地,开中国大数据地方立法先河,为先行先试破冰护航。

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再到优,贵州大数据发展从“有道理”走向“有希望”。大数据产业规模两年翻番,成绩喜人,“云”上贵州,抢抓机遇,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征程。

深挖优势 先行先试

谋划大数据发展路径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一条既能发挥资源优势,又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子,既是中央的要求,更是4000万黔中儿女的期盼。

如何实现,产业选择是关键。三年前,急于转型脱困的贵州省开始谋划大数据产业发展。冬无寒冬夏无酷暑的气候、远离地震带的地质条件、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可直接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贵州非常适合发展大数据产业。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可能将贵州建设成国家南方数据中心和西南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

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大数据金融、人才、大数据资源等几个方面共同发力,贵州开启大数据产业发展大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贵州以大数据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转型的突破口,符合生态贵州的定位。”

发展大数据,不是只有贵州能做。贵州怎样才能后发赶超,在这样一个很多省份和地区都觊觎的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一个字,快。当其他省市还在思索“大数据是什么”,贵州已经“后发先行”探索“大数据怎么做”。这是一场抢占先机的“突围之战”,光凭本省的先天优势已远不足够,还要抢占先行优势。

为保证全省上下协同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组建了省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发展中心和国有性质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实行“云长”负责制,各云应用建设单位一把手担任“云长”负总责,全省上下人人讲、人人干、人人用,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一边进行大数据产业规划布局,一边设计制定相关支撑政策。2014年2月,《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随后,国内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面世;12月,《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出台。

“快”字当先,说干就干。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贵州推出了一系列首创之举: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率先举办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峰会,率先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并提出块数据理论,率先创建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并推动大数据资产评估标准化。

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一系列的布局与组合拳,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实现新兴产业的突围,让外界为之惊叹。

科学布局 稳步推进

大数据产业雏形初显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贵州作为其唯一提及的省份及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践行者,紧随其后,立即着手谋划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9月,贵州率先启动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数据强省”总目标,重点构建“三大体系”、建设“七大平台”、实施“十大工程”,开展“七项试验”,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类业态,涵盖大数据存储、交换交易、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端产品制造等领域,分三步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创业创新首选地、政策创新先行区。

2015年11月,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其中除了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只提了两大战略行动——大扶贫、大数据。

前者“兜底”,后者“引领”,大数据产业被提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被视为各行业和各领域发展的牵引和支撑。大数据战略行动不仅仅是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更重要的是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与平台、开放数据、举办商业模式大赛等,逐步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理念、思路与路径,为企业落地发展与市场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贵州开始实现大数据产业的快速起步。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日千里”: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产业园;2013年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同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2014年7月,“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召开;12月,2014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举行;2015年4月,历时7个多月的全国首个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在贵阳落幕。此次大赛涵盖农业、建筑、旅游、金融、健康、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大数据应用,吸引了全国8615个项目参赛,最终落地项目92个。

2015年5月,全球大数据行业领先企业和领军人物齐聚“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出谋划策。

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不仅向外界传达了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也一次次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积累了贵州在大数据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与此同时,贵州大手笔建成运行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三大电信运营商贵阳本地互联网间直连,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新增960Gbps,达3060Gbps,光缆线路达73万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隧道3GLLTE信号覆盖分别达3647公里、701公里和447个,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一期已投运,服务器承载能力16万台。贵州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南方数据基地并上升为集团网络骨干节点、中国移动集团五大数据基地之一、中国联通集团云计算一级节点。

释放潜能 集聚要素

新产业催生新活力

“近年来,贵州出现返乡创业、就业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强大吸引力。”在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总决赛上,主持人的一句开场白,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精英,也创造了相关新闻超过4.55亿网络点击量的纪录。这让明略数据董事长吴明辉由衷称赞:“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已经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

凭借在大数领域取得的领先,贵州开始得到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机构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世界顶级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全国数据资源正加速向贵州存储集聚。公安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部委相关数据已明确存储到贵州,华为(贵州)数据中心等一批企业数据中心纷纷签约落户贵州省。

打开山门,筑巢引凤。自2014年以来的数次大规模产业招商,共为贵州带来200余个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落地,签约投资额超过2400亿元。阿里巴巴、腾讯、惠普、鸿海、京东、华为等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高调入驻,23个大数据科研机构、6个院士工作站,以及5个科研机构倾力加盟。贵州招商的重点方向,也跟随产业发展步伐,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框架搭建逐步转向了数据服务与深层次开发应用。

通过数据项目的不断入驻,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总部、海量数据企业数据的高端富集,能为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支撑基础,完成大数据产业链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数据时代是一个融合的时代,运用好大数据,将发展指数、生活指数等覆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提供巨大帮助。”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说。数据显示:目前“工业云”提供260个云应用,企业用户15998家。通过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去年贵州省两化融合指数全国排名上升两位;“食安测”平台已集聚9个省区食品相关数据,实现了食品溯源和全程数据监控,能及时发现苗头性食品安全问题。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经云”聚合省内8家主要涉农部门的数据资源,日均发布信息1.5万条,全省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全部实现“一乡一网页”和“一村一网页”,开展涉农大数据服务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电子政务云”建成省级网上项目联审联批平台,平均承诺办理时限缩短一半;多家全国性大型电商运营企业入驻,带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电商网点超过1000家,带动“黔货出山”。自从“扶贫云”建设了建档立卡管理、脱贫指挥调度、项目资金管理和扶贫工作巡检四大平台后,贵州得以全程精准管理脱贫路径;在服务业,大数据更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数不尽的新兴业态。

人在干,云在算。乘着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东风,贵州正扶摇直上,在实现同步小康的道路上“风驰电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