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实现大跨越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6-03-01

2015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听取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2014年3月1日,贵州省在北京举行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向全球广发“英雄帖”,三大电信运营商、富士康、阿里巴巴、微软、浪潮、华为、百度等行业巨头积极响应,推介会签约560亿元。


2015年7月10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孔令中(右)带队省政协科技界委员一行,在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李德明(左)的陪同下,赴贵安新区三大通信运营企业数据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作调研。


在贵阳,大数据和大扶贫的标语随处可见。

大数据,这个代表时代最前沿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地处西南内陆、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马凯、栗战书等均到贵州考察大数据建设发展情况,并对贵州大数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富士康、阿里巴巴、微软、惠普、京东、浪潮、华为、百度等行业巨头纷纷入驻,苹果、高通、腾讯等龙头企业也已达成合作意向,公安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部委相关数据已明确存储到贵州。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开展区域试点,支持贵州等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是《纲要》唯一提到的省份,这标志着贵州大数据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截至2015年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1.7万家;全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达25个;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突破20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比2010年增长7倍,年均增长48.5%。

如今,谈大数据必谈贵州,谈贵州必谈大数据,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响当当的名片。为何大数据能在贵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目前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企业在贵州发展大数据能得到哪些好处?今年1月下旬,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美丽的贵州,试图找到答案。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记者在贵州采访的那几天,正值席卷全国的“霸王级”寒潮来袭之时,而贵阳10度左右的气温,空气湿润,清爽宜人。陪同调研的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乎是贵阳最冷的时候了,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度,气候和生态是贵州发展大数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贵州虽在长江以南,但海拔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较好,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天气形成了天然的“大空调”,可以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同等条件下,一个标准机架每年可以节电3万度左右,比其他同等条件下的数据中心节电10%~30%。而且,贵州PM2.5平均值在30以下,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一级标准,数据机房除尘成本低。

此外,贵州发展大数据还具备能源优势和地质优势。贵州是江南的煤海,煤炭储量是其他南方12省份的总和,能源水火互济,能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来源,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贵州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少,适合建立大型数据中心所要求的稳定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先天条件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的优势所在,而内在的发展需要是贵州选择大数据之路的主要原因。

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能轻易打破由技术、人才、资本形成的创新创业壁垒,后发展地区和经济先行地区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贵州最期望最迫切实现的“后发赶超”和“弯道取直”。贵州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体要求,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现实路径。

在贵阳,大数据和大扶贫的标语随处可见。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李德明告诉记者,贵州省“十三五”发展的两大战略行动,一是大扶贫,二是大数据。用大数据进行扶贫攻坚,进而实现全面小康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首要工作。他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协调、共享式发展,不能再走过去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不仅能保证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而且能使贵州直接跨越一个时代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学习的样板。为强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大扶贫”战略行动,贵州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启动贵州信息通信“网络扶贫”攻坚工程,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全行业投资75亿元,实现全省行政村通光纤、4G全覆盖和贫困乡镇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这句话不单单是对贵州发展大数据的肯定,更是对贵州继续发展好大数据的殷切期盼和激励鼓舞。

当“贵漂”成为一种潮流

近来,“贵漂”这个词逐渐在贵阳扩散开来,成为当地的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千里之外的贵阳打拼,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创客愿意到贵州找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贵州掘金大数据,他们看好的是贵州支持大数据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全省上下一心合力推进大数据发展的良好氛围。如果说“北漂”是一种状态,那么“贵漂”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凡是到贵州开展软件、服务外包、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与大数据相关业务的企业,均可在土地、税收、用电、电信、资金、人才、投融资、研发、知识产权、招商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企业,其优惠政策可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在贵州,大数据已成为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推,全省上下共同抓的头号工程。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亲自部署推动,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一办一中心一公司”(办公室、发展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的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了省大数据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高效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其中,由各云应用建设单位组成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实行“云长”负责制,各建设单位一把手担任“云长”总负责,全省上下人人讲、人人干、人人用,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贵州省政府还出台了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意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正在编制“十三五”产业发展及配套规划,制定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着力构建先试先行的大数据政策法规体系。

在贵阳期间,记者还走访了贵州省大数据综合协调工作组。这个由贵州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省经信委牵头、各相关职能单位共同组建的临时工作组,负责全省大数据建设发展相关事宜,办公地点设在一家不起眼的宾馆会议室内。当走进他们的办公室时,记者发现,十几个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墙壁上挂满了工作任务分解图、时序完成图和工作组规章制度。工作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是三天一汇总,五天一汇报,一月一次省长协调会,省市县三级联动,有时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就吃住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贵州主动对接国家有关部委,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试点、示范,着力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大数据建设发展在全国实现7个率先: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建设统筹省级政府数据“聚、通、用”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创建“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举办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率先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率先成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等。
抓基础网络建设 提产业支撑能力

贵安新区的出名不仅因为它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还因为它坐拥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富士康、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数据资源存放于此。三大数据中心并排坐落在园区内,各自占地500亩左右。讲解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建成和投入使用的只是一期工程,提供超过16万台服务器海量存储能力,后续还将建成多期项目,终期存储容量是目前的数倍。

信息拥有者在选择数据存放地点的时候,除了关注能耗、安全等影响存储的因素外,还十分关注大数据信息资源远程提取的效率。无论是数据灾备还是信息应用,如果没有高效、强大的云互联,远端存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大数据中心需要高速可靠、全程全网的大网络支撑。近年来,贵州省狠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

2014年3月, 在贵州省通信管理局的推动下,国内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面世。《条例》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位、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环境保障、设施安全保护、用户权益保护、设施信息安全防护等进行了明确,为贵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从而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保驾护航。

2014年12月,贵州开启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围绕“一年补短板,两年不落后,三年要领先”的目标,大力实施“光网贵州、满格贵州、数聚贵州”等工程,全力构筑“出省宽、省内连、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2015年,贵州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倍增,仅1月~9月就完成投资108.95亿元,提前完成计划。全年出省带宽能力达到3000Gbps,与2014年年初相比翻了3倍。贵阳、遵义、安顺、贵安新区实现通信同城化。2015年5月1日,贵阳市全域公共免费WiFi项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2015年12月1日,贵州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开通。

目前,贵州省已经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南方数据基地,并上升为中国电信集团网络骨干节点;是中国移动集团五大数据基地之一,并实现1000Gbps出口带宽;是中国联通集团云计算一级节点。

存储数据是前提 用好数据是关键

为了使海量的数据由“冷”变“热”,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价值,贵州于2014年10月建成“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打造电子政务云、旅游云、交通云、电子商务云、工业云、食品安全云、环保云等“7 N”云工程,使大数据广泛运用于贵州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云上贵州”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和企业数据统筹交换共享的基础性、系统性云服务平台,具备超过12万核计算资源、100PB存储资源、500TB内存资源的服务能力。目前,30个省级部门200多个应用系统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运营,平台已集聚5万G的数据量,日均访问量近10亿次、峰值达15亿次,旅游、交通、食品安全等领域已交换5000G的数据量,全国其他省区都不同程度地调用该平台数据。

记者了解到,2014年“五一”期间,贵州通过“智能交通云”平台实现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联合执勤,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处警效率提升1.5倍。“食安测”平台已集聚9个省区的食品相关数据,实现了食品溯源和全程数据监控,能及时发现苗头性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把“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部署到贵州,基于“云上贵州”大数据应用优势和贵州“质量云”工程建设,面向全国提供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

大网络、大平台、大应用让外界渐渐看到了贵州大数据战略的价值。2014年以来,贵州通过数次大规模产业招商,共引来200余个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落地,签约投资额超过2400亿元。23个大数据科研机构、6个院士工作站,以及5个科研机构倾力加盟。如今,贵州省招商的重点也跟随产业发展步伐,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框架搭建逐步转向了数据服务与深层次开发应用。通过数据项目的不断入驻,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总部、海量数据企业数据的高端富集,为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支撑基础,完成大数据产业链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 ★

大数据已经使贵州这个急于转型发展、脱贫致富的省份有了新的面孔和对未来更美好的憧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在全省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大数据还将为贵州带来更多的想象与惊喜。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历程,以及其理念创新和路径践行,必将为国内外大数据发展创造可实践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