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看武汉发展机遇
来源:长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6-03-21

   17日,《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 记者梳理发现,《纲要》一共二十篇中,频繁出现中心、试验、试点、示范、支撑、枢纽等关键词,其中20余处涉及武汉,或是武汉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或是武汉打造“三个升级版”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武汉担负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国家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武汉发展历史机遇叠加,“十三五”期间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从《纲要》看,可以更加确信这一判断。《纲要》开宗明义指出,主要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动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强调全面、统筹、协调,同时也提出战略战术的区别,“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抓住关键点、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等。《纲要》提到的各类中心、试验区、示范区、试点城市、支撑区等,无疑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也对涉及到这些关键词的地方和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武汉“十三五”实现升级发展,唯有不辱使命,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努力向中央交上满意答卷,推动武汉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武汉机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纲要: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武汉:

在信息技术领域,加快建设国家光电实验室;在生命健康领域,推进生物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内乃至全球一流的研究院;在智能装备领域,筹划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实验室。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力度,大力发展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企业、高校院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纲要: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武汉:

武汉近年来的创新探索和发展在全国影响广泛,入列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迎来的最大发展机遇。国务院明确要求武汉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纲要:

实施“双创”行动计划,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打造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建设创新城市。

武汉:

推进“创谷计划”,全面学习借鉴深圳、杭州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

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大量积聚,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城市合伙人”,让武汉尽快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纲要:

金融机构体系,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银行机构体系,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互联网金融,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等发展。

武汉:

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发展互联网金融、民生金融、投资银行、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构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深入推进“新三板”试点,加快发展“四板”市场,力争获批开展公募股权众筹;提升金融资产、大数据、农产品等交易所功能水平,建设大宗商品、物流等特色交易平台,完善“武汉价格”指数体系。

纲要:

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

武汉:

武汉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主线,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纲要:

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武汉:

深入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城市。未来2-3年,武汉将推进“互联网+农业”,加速培育新型农民,将以应用示范为主线,依托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

纲要:

推进制造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武汉:

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推进“武汉制造2025”行动,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育成区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新格局

纲要:

支持产业创新中心、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建设,支持创新资源密集度高的城市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武汉: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重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电子商务五大重点领域,四个以武汉为核心;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七个以武汉为核心。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纲要: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

武汉:

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四基”强化工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武汉企业品牌价值,培育形成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武汉名牌”。

纲要:

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武汉:

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提升武汉设计双年展、武汉国际时装周、武汉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国际影响力。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申报“世界设计之都”。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纲要: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武汉:

要实施“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把武汉建设成为“互联网+”试验场,加快建设智慧平安、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电网、智慧商圈、智慧社区等。发挥东湖高新区“光联万物”示范引领作用,超前谋划“物联网+”发展。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纲要:

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

武汉:

基本建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重要门户枢纽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成为全国内陆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

加快建成天河机场三期、阳逻三期等,策划实施第二机场、新汉阳高铁站等重大工程,力争“空、水、铁”客货吞吐能力中部第一。

建设武汉至西安、杭州、厦门、青岛、贵阳等12个方向高铁,推进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推动武汉成为中国内陆交通等级最高、能力最强、辐射最广的城市。

◎强化水安全保障

纲要: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武汉:

武汉是“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水利部要求将试点建设成为水生态文明的先行区、示范区。作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双试点城市,武汉市具有良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纲要:

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武汉:

武汉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试点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汉阳区、黄陂区率先启动引导市内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定居试点,探索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政策。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纲要:

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

武汉:

打造维系城市运行的“超级大脑”,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纲要:

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武汉:

武汉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重点是在青山和四新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纲要:

制定实施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城镇化与产业支撑、人口集聚有机结合,形成重要战略支撑区。

武汉: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崛起、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明确了将其打造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纲要:

鼓励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

武汉:

依托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口主城区和江北新城区部分区域,推动国家级新区“长江新区”落地,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承载区。

武汉还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纲要:

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优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设武汉、重庆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

武汉:

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指数: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17日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武汉以35.41的总指数在50个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发挥黄金水道作用:优化岸线使用效率,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密切与上海、重庆、南京等航运中心合作。

沿江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参与长江流域产业分工协作,联手打造沿江优势产业集群,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纲要: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武汉:

武汉是全国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武汉给自己划定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到2020年碳排放总量达到顶峰,控制目标为1.6亿吨,形成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纲要:

以内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

武汉: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推进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面开展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申报方案已通过国家11部委会签。

口岸升级:扩大口岸开放范围,加快特殊商品进境指定口岸申报建设,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协作,探索多式联运一次申报,共同推进区域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构建大通关综合服务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纲要:

推进公铁水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努力把武汉打造成联络“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面向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实施“国际通达能力倍增工程”,扩大中欧(武汉)班列辐射范围,拓展近海近洋航线,增开国际航线,确保未来五年国际铁、水、空航线班列数量及吞吐能力实现翻番。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纲要:

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达到16%以上。

武汉:

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入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城市,这是武汉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 (记者李杏 肖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