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实现社区网格化治理城乡全覆盖
来源:巴中日报 更新时间:2016-03-27

邻里纠纷、沙井盖破损、垃圾桶未及时清理……街坊有困难怎么办?找网格员!方便、高效、服务到家,巴州区目前在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共划分343个网格,乡镇农村行政村、社区划为424个网格。自推广网格化以来,备受居民好评。

2013年10月,省综治委下发《关于推进网格管理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确定巴州区为试点单位。随后,该项工作率先在红岩社区试点推行。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该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城乡全覆盖。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巴州区,向读者层层剥开这一新模式的构架。

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作为巴州区南龛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刘颖每天的工作就是手拿装有“社区E通”软件的手持终端机频繁走进居民中间,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家长里短”,反映各种意见建议。前段时间,辖区内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刘颖立即上报,社区随即安排人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在巴州区,像刘颖这样的网格员共有767名。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到责任网格进行巡查,将发现的民情信息、民生事项、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种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系统及时发往工作站、分中心、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按网格服务员、社区、街道各自的职能进行办理,对不能办理的,再由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指派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同时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对办理情况进行督查跟踪,形成网格服务管理闭环流程。

“群众反映的虽是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帮助解决了,心气儿就顺了。”刘颖介绍,作为一名网格员,不但要到一线收集信息,及时了解民情,作为“一线宣传员”,还要引导普通群众来访。

据悉,以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乡镇(街道)网格管理分中心、社区(村)网格服务工作站为基础形成了一套网格化服务闭环流程。将乡镇(街道)管理分中心、社区工作站、区级相关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分别接入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含城区监控系统和公安警务平台)。

“过去,想要弄清楚村里有多少房屋、有多少住户、每户人家具体有多少人等各种数据都得翻查纸质材料。现在,只要一台智能手机,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全村的人口、住址、住房等信息便一目了然。”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网格管理员王兴忠举着手机向记者介绍,网格管理让老百姓解决问题“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规范运作的“网格”机制使服务工作高效、方便,民众建议意见及时上报,民生事项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

紧盯群众需求完善平台建设

为民须先知民情。巴州区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仅去年一年,网格中心平台共收集基础信息23万余条。除人口、房屋等基本信息外,收集各类事件信息3.3万余件,办结3.2万余件、在办1468件、待办51件。

“为拓宽与群众沟通交流渠道,通过走访听取群众意见,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巴州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负责人王峰介绍,网格指挥中心工作人员、767个网格员先后集中参加业务培训50余次,提高了业务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王峰说,坚持实施事件分流督办、限时办结制度,对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严格执行“三灯一牌”制度。2015年,由区网格监管指挥中心交办,分流到区执法分局、住建局等14个单位共计55件,并全部按时办结;督办网格员事件处理共计3.3万余件。

在督查考核上,巴州区网格指挥中心制定了考核办法,坚持“一月一督查一通报”。2015年,对部门、乡镇(街道)集中督查通报16次;对网格化工作管理做得较差的回风办事处向区委主要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报告,对活跃度极低的盘兴物流、梁永镇、花溪乡、大和乡、回风办事处进行专项督查通报并扣综治目标年终考核分值,电话督查部门、乡镇(街道)200余次,做到了考核逗硬,通报从实,扣分有据。

此外,巴州区网格指挥中心开通市民热线电话5182365,谐音“我要帮你365天”,指挥中心实现24小时值班制。好记、便捷、实惠的5182365一拨一呼,网格员就能第一时间赶来帮助,为及时处置各种紧急情况赢得了时间。通过热线平台,还能将基层社会治理、综治维稳和服务民生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单位和每家每户,有效解决群众的便捷服务管理等问题。

链接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它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