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提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那么何为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近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经济峰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阐释了其对“新型智慧城市”的看法。会下,中国城市报记者特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黎明二位专家就此发表各自见解。
何为新型智慧城市
熊群力: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樊会文: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的融合发展,是通过城市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效率。所谓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与技术路径上,以新的思路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全国或区域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结合本地线下服务,实现集约化管理服务,打破以往以一个城市为单位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张黎明: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世界变成一个超越传统时空的“网络时空”,既便是偏远的中小城镇也可以与一线发达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智慧城市就是这样一个战略机遇。
过去几年,由于业内对智慧城市本质认识和理论研究的不足,加之各种技术思维和利益思维的推波助澜,智慧城市被严重曲解成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以及各类应用的非理性堆叠的筐,有啥装啥。
“新型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能否给城市带来内生动力、经济力和竞争力?我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的新思维和新战略,是以发达的信息神经网络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营造柔性繁荣的城市新型产业,是一个安全可信赖、服务体验时尚便捷、信息经济高度繁荣的城市,是信息社会城市发展的一个高级形态。
如何建新型智慧城市
熊群力:应以 “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标准”等“六个一”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樊会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全国统一平台、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并结合以各地富有特色的线下服务。其中,平台要上延,尽可能形成全国统一平台,以利于集约经营和互联互通,服务要下延,以形成接地气的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
张黎明:新型智慧城市要把重心放在城市治理和营造信息生态上,而不是项目围城。其一,政府重心放在城市公共产品提供上,推进智慧安全应急、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民生服务等建设;其二,制定智慧城市数据开放的负面清单,依靠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辅以各种政策和措施,把“互联网+”作为开启智慧城市信息繁荣的一把钥匙。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营造城市的安全便捷和信息繁荣环境。
我赞同熊董事长和樊院长的观点,要有区域共享思维,有时候为喝一杯牛奶,又何必自养一头奶牛呢?比如云计算基地应充分发挥区域布局和集中供给的优势。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有哪些
熊群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四个重点包括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城市开放信息平台、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网络空间安全体系。
其中,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方案,以“物体命名解析系统(TNS)”和物联港为核心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掌握网络发展和网络空间安全的主导、主动和主控权。
城市开放信息平台,以“平台+大数据”为策略,提供城市资源大数据通用服务平台,致力于实现数据共融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保障数据安全,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
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全面透彻感知城市运转,接入社会及网络数据,实现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城市数据中心安全、城市虚拟社会安全”的安全体系。
樊会文:熊总说的四个重点当然是对的。此外我认为还应包括两个重点:一是建设全国或区域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如电子政务平台、智能交通平台、智慧医疗平台、智慧教育平台等等,才能够实现跨城市的智慧协同运营;二是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如依托线上信息开展的线下政务服务、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有了这些线下服务,智慧城市的管理服务才能落地。
张黎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应该在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应围绕智慧城市战略,梳理体制,配套政策,建立开放共享、市场竞争、政府引领的运行机制,建立数据开放的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环境,确立软环境上的比较优势。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其次,政府着力围绕城市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新的城市安全观,建设智慧安全应急体系,以便民高效为出发点,建设智慧政务服务,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再次,发挥政策鼓励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互联网+的市场创新作用,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服务等城市现代服务业,培养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提升城市新型产业经济活力。
链接
发改委:“十三五”新型智慧城市走向
近日,在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表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两大目标,探索五条路径,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聚焦两大目标: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主要是以坚持信息惠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二是提升管理水平,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资源的整合,促进城市管理精准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探索五条建设路径:一、支撑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二、贯彻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衔接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五、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当前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与民生的结合上。
做好六大重点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加快标准和规范建立、开展试点示范和经验推广、拓展国际合作、强化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