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司法厅实施五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智慧法务”平台建设
来源:司法部政府网 更新时间:2016-04-08

日前,江苏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紧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大力实施一网联通、流程再造、全员应用、提档升级、创新研发等“五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智慧法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智慧决策观”、“智慧服务观”、“智慧组织结构观”为重点的司法行政“智慧法务”新格局,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

一、实施一网联通行动计划。省级平台继续完善省厅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与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努力形成司法行政大数据资源。市级平台重点依托二级数据中心,主动对接当地公安、检察、法院、民政、人社等部门信息,并通过月度分析研判,加强对辖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管理。县级平台突出数据信息对司法行政一线工作的实战指导作用,加快构建精准服务、精准管控、精准法援、精准普法等“四个全覆盖”精准化的服务管理模式。乡级平台针对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不同功能进行区域设置,分类做好信息的前台录入、现场采集。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综合利用手机“法务通”、“矫务通”和12348APP客户端等移动终端,将源头信息采集融入具体工作中,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流程再造行动计划。按照平台信息流程,形成分析研判、任务指派、督查督办、绩效考核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实现信息采集、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省厅制定源头信息采集目录,出台信息采集责任清单,建立信息采集质量责任制,确保源头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依托平台,将研判结果和扁平化指挥、实战化运作相结合,在县级层面全面实行“1+4”分析研判机制和“2+4”勤务模式,加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决策前移”的实战指挥体系,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机关型向实战型转变。借助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司法局、司法所、司法站的一体运作,通过指挥平台、视频系统等多种信息载体,促使机关力量与基层一线直接对接,增强基层实时监测、动态感知、科学预警、联动处置能力。

三、实施全员应用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司法行政学院、网上学院等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方式,加强业务培训,使基层同志尽快习惯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模式。同时,推行“战训合一”,特别是将数据采集、录入、查询作为基层每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具备的基本功,让业务系统使用、信息录入成为基层干警工作的固化程序。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将懂网、用网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自觉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带头使用管理平台、带头开展分析研判。按照执法管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要求,加强分级分类的应用指导,帮助基层了解各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运转模式、操作方法。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年底前,省辖市司法局全部建立数据中心,并按照省厅统一要求有序完成平台信息系统回迁。各地立足可持续发展,根据需要提前对带宽进行升级扩容。同时,做好网络状况监控,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发现和解决本级网络遇到的故障问题,确保全局网络畅通稳定。各地通过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移动执法仪,实现工作现场与司法局指挥中心的视频通话、协调联动,并探索加大无线考勤机、满意度采集器等单兵设备的运用,努力解放基层人手,降低勤务成本。

五、实施创新研发行动计划。各地在现有基础上,用好移动平台、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加强对司法行政调解、宣传、服务、执法等各项工作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围绕“智能化”要求,探索引入先进、智能、有效的新型第三方工具,利用科技力量,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应用分析能力。推动司法行政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探索“云服务”模式,方便群众查询,主动接受监督。注重平台应用中问题、建议的及时反馈,省厅将组织力量,集中攻坚,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逐步实现信息主导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应用的有效衔接,提高平台部署应用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