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更新时间:2016-04-12

信息化助力多平台建设,显著提升全国法院司法公开水平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胡博婧。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胡博婧)2016年4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了“国家智库报告”《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作为全国首部关于法院信息化的第三方评估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落实司法为民、推动司法公开、规范司法权运行、提升司法能力、服务国家治理等方面对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2013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方面的公开。最高人民法院建设了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和审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各级人民法院丰富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和移动服务渠道,显著提升了全国法院司法公开水平。

信息化推动审判流程公开

评估报告显示,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向当事人及代理人及时推送关键信息:一是法院、人员基本信息以及立案条件、诉讼费收取标准;二是立案相关的案件名称、案号、立案日期、管辖权异议、财产保全、先予执行信息;三是庭审人员相关的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办公电话、法官等级等信息;四是庭审相关的传票、开庭公告、听证、庭审笔录、询问笔录等信息;五是评估鉴定类的相关信息,如中介机构名称等;六是审判指导类相关信息,如指导性案例、参考性案例等信息;七是裁判相关信息,如裁判文书开始送达时间、完成送达时间、送达方式等信息;八是裁判文书公开类信息,如裁判文书、公布时间、查询方式等信息。截至2016年2月20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共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公告2520个、审判信息项目25.8万个,总访问量为88.85万次,成功推送短信27387条。

信息化深化执行信息公开

评估报告指出,执行公开是法院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建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向当事人和公众公开与执行案件有关的各类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执行当事人可以凭证件号码和密码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获取执行立案、执行人员、执行程序变更、执行措施、执行财产处置、执行裁决、执行结案、执行款项分配、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等信息。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执行财产处置、拍卖公告等信息。截至2015年年底,有3766万余人次通过该平台查询执行案件信息。

信息化助力裁判文书公开

裁判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法院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做出裁断的重要文件,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实现定分止争、体现裁判水平的重要载体。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是深化司法公开、展现司法文明、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评估报告指出,推进裁判文书集中公开,有效解决了以往裁判文书公开渠道单一,裁判文书难找的问题。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陆续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向社会公布。截至2016年2月29日,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570.7万余篇,每天新增4万余篇,其中包含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朝鲜语、哈萨克语5种民族语言的裁判文书,总访问量达4.78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达58万人次。裁判文书上网实现了“全国所有法院、所有案件类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