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上好日子、生活幸福,这是百姓最为朴素的期待。对于长春这座城市来说,“幸福”这个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一直是这座城市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场雨雪后,长春这座城市更加清新动人。这份《2016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与雨雪后的阳光一起到来——我们又开启了与“幸福”的一年之约。
今年是长春市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建设幸福长春战略的关键一年。长春已经连续8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新的更大的作为,领导重视、群众期盼、社会关注。
面对当前民生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长春市在大局中找位置,在政策中找依据。国家和省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为长春市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长春市今年的民生工作将重点在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听民意、重考核上下功夫、做文章。面对民生短板,长春市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从可以办到的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入手,积极而为,全力推进,真正把各级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将集中力量办好15个方面的民生实事。着眼于不断满足群众的生存性、发展性和安全性民生需求,在坚持“兜底线、补短板、抓热点”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制度、更加注重机会公平,更加注重基本民生,充分发挥民生工作的“指南针”作用,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共同追逐“长春梦”的征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行动计划》中,共设计了15个方面66件实事。这66件实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为您详细解读。
关注特殊群体——帮助5.3万人实现脱困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的《行动计划》中,更加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低保群体、残疾人群体、老年人群体这四类特殊群体,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扶贫
完善大救助体系
【实事】 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推行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全面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完善“8+3”大救助体系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深入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幸福长春·圆梦助学”等救助活动;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实施精准扶贫,帮助5.3万人实现脱困。
【深读】 截至去年末,按照国家标准,长春市尚有88919人没有脱贫。长春市将严格按照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把确保完成今年5.3万人的脱贫任务列为建设幸福长春的重要指标。
目前长春市仍有28万多低保群众,对此,从去年“十一”开始,长春市将城区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435元提高到510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3000元。今年城区低保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左右。不到一年时间两次大幅提标,在长春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养老
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实事】 提高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社区日间照料站升级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养老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等信息服务;启动医保“夕阳健康”行动,提高老年人医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放宽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龄和乘坐范围;老年人进入公园、景区、文物建筑享受门票免费或半价优惠。
【深读】 进一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老年人医保待遇水平,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年人乘车、休闲娱乐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春市正在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回应热点问题——投资84.7亿元改造“母亲河”
“我希望长春的蓝天越来越多”,“希望不要一到春天,道路就都‘开拉链’”……城市管理、物业管理和生态环境,是群众反映比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行动计划》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今年,长春市重点在住房保障、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智慧长春和便民利民等方面实现新作为。
■住房保障
安置8000户棚户区居民
【实事】 加大“夹馅棚户区”改造力度,安置棚户区居民8000户,购买公租房800套,续建保障房7000套,提高住房保障能力;综合改造老旧散小区40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增强城市公用保障能力;统筹各类管线建设与管理,新建、续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公里,有效解决“马路拉链”问题。
【深读】 住房保障方面,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新建、购买或货币补偿等方式,妥善安置8000户,真正让多年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实现华丽转身。
从2010年开始,长春市连续6年实施“暖房子”工程和老旧散小区改造,累计完成了5150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和2029万平方米老旧散小区改造。今年,“暖房子”工程将迎来“收官之战”,长春市将完成287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并改造400万平方米老旧散小区,力争通过持续数年的努力,使全市老旧散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
淘汰500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实事】 投资84.7亿元,实施伊通河污水治理、防洪安全、生态改善、滨河交通、景观建设等综合改造项目;在伊通河基本建成段修建休闲广场,增设健身步道,增加休闲座椅,修缮亲水平台,把伊通河建设成为具有长春特色、别具魅力的母亲河。
淘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00台;绕城高速公路合围区域以内全天禁止“黄标车”通行;深入开展禁烧、禁燃活动,设置秸秆收储转运站,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提高到18%。
【深读】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长春市重点从伊通河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两项重点工作入手,力争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果,努力让群众免受雾霾、沙尘的困扰,还群众蓝天、白云和清洁空气。
■“精细化”管理
精心修复“城市伤痕”
【实事】 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治理力度;严管严查占道经营,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试点;修复道路破损、井盖缺失、绿化损毁等“城市伤痕”;扎实推进“森林城”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出入口提升改造;对主要街路墙皮脱落、墙面脏旧的楼宇进行外墙清洗粉刷,保持与城市景观和建筑物造型、色彩相协调。
【深读】 今年,长春市重点在拆违、修复城市伤痕以及继续强化市容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整洁有序、疏朗大气的现代都市形象。
■智慧长春
500台公交车安装WIFI设备
【实事】 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专网、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平台、智慧管网工程、网络信息安全工程、智慧社区一期工程;搭建智慧教育服务平台,评选5000个优质微视频资源,建设200个“优质资源输出教室”;为500台公交车安装WIFI设备。
【深读】 长春市重点打造一批平台和专网,重点在政务服务、教育、交通等公共领域提高科技含量,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快速迈上智能化、信息化轨道。
■便民服务
建设200个食品药品便民服务站
【实事】 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建设200个食品药品便民服务站;在农村建设1000个村邮乐购店;免除城区(含双阳、九台)无丧葬补助去世居民基本殡葬消费;开展国税、地税业务“一窗通办”试点;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新发放工会会员服务卡20万张;构建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让群众获得更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深读】 食品药品便民服务站到底什么样?据了解,服务站集快速检测、科普宣传、咨询服务、举报受理、预警交流“五位一体”,将让市民购买食品药品更加放心。而新发放的20万张工会会员服务卡,将免费提供在职职工住院医疗补贴、意外伤害和家庭火灾补贴、岗位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更优 举措更有力
幸福是身体健康、幸福是衣食无忧、幸福是交通顺畅、幸福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为了让群众心中的“小幸福”变成现实,今年,长春市将更加致力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台更优的政策,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创业
列支1.5亿元专项补贴资金
【实事】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群众创富增收。启动智慧商务、智慧农业等一批创新工程,加快推动“互联网+”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创办联办创业孵化基地;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创业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深读】 长春市将列支1.5亿元专项补贴资金,稳定就业形势,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笔资金为失业保险基金,将对符合依法参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
■教育
每个城区设立一所特教学校
【实事】 优化教育资源,加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交流力度;重点办好8个职业教育集团,推进4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每个城区设立一所特教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零拒绝”;持续开展公办学校和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治理,加强校园周边整治,净化教育教学环境。
【深读】 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做强职业技校,仍是今年教育方面的重点任务。为了让自闭症、智障等残疾儿童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长春市要求每个城区都建设一所公办特教学校,并做到符合条件的残疾适龄儿童“零拒绝”。
■健康
建立生命晚期患者舒缓疗护制度
【实事】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生命晚期患者舒缓疗护制度,参保人员只需承担住院起付线费用;扩大门诊大病、低自付病种和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范围,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继续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百日行”“百万市民上冰雪”等公益性健身活动。
【深读】 哪些群体属于生命晚期患者?据了解,长春市今年将把晚期癌症、终末期脑出血和脑梗塞纳入首批治疗病种,参保患者只需承担住院起付线费用。
■公共文化
群众艺术普及培训50万人次
【实事】 深入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祭祀、文明示范小区六大文明创建活动;举办新春秧歌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东北民俗展等活动;群众艺术普及培训50万人次,举办各类公益讲座60期、“现代女性大讲堂”135场次;组织千名志愿者救护员和万名群众应急救护培训;承办好全国青少年软式棒垒球夏令营暨锦标赛、全国“未来之星”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长春站)系列活动。
【深读】 可以预见,今年长春人将会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业余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新春秧歌大赛、东北民俗展,还是各类培训、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都将切实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公共交通
调整和新增10条以上公交线路
【实事】 地铁1号线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新建主城区农村公路250公里以上;启动公交“一卡通”平台建设;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更新公交车辆,优化公交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提升“两横三纵”快速路通行能力,建设一批停车场、人行过街天桥,打通一批断头路和卡脖路,推进智能交通平台建设,保障交通安全顺畅。
【深读】 今年,市民将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我们不仅将迎来地铁1号线的开通,还调整和新增10条以上公交线路,新建人行过街天桥7座,并研究谋划一系列“快上快下”措施办法,确保充分发挥快速路功能。同时,还将新施划停车泊位10万个,切实缓解停车难问题。
■公共安全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
【实事】 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完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实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启动城区公办职业院校直饮水项目;对“三无”、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检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深读】 《行动计划》重点从治安安全、生产安全、住房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乡村、社区建设
筹建10万座农村卫生厕所
【实事】 实施路边排水沟改造、道路修建、休闲文化广场建设等10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按照每座800元补助标准,筹建农村卫生厕所10万座;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创新发展社区服务项目,全市千米社区比例达到65%。
【深读】 为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农村将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努力打造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在城区,重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和项目,积极打造千米社区,让社区真正成为市民之家。
(记者 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