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局简政放权 打造为民服务“新通道”
来源:江苏海事局 更新时间:2016-04-15

 江苏海事局辖区安全形势一路走好,通过一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其翻天覆地的变化——

15年前,年进出港船舶只有35万艘次、船舶载货量仅为1.78亿吨,15年后,进出港船舶超过220万艘次、船舶载货量达15.14亿吨;

15年前,年人均监管货物14万吨、船舶270艘次,15年后,年人均监管货物达到75万吨、船舶1200艘次;

15年前,年均发生水上交通事故120多起,15年后,年均发生水上交通事故仅40起左右……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江苏海事局砥砺15年,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用行动书写在长江江苏段365公里的航道上。他们历经一系列的改革、变法、求新的发展过程,无论从其呕心沥血推行的船舶定线制,还是大刀阔斧进行的执法模式改革,抑或是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实施的网格化管理,直到最近独领风骚的海事信息化建设,无不在竭力开辟一条全心为民的“新通道”。

简便“新航法”——让船行如歌

江苏海事人打破“上水走缓流,下水走主流”的千年航法,率先在长江江苏段实行“大小船分流,各自向右航行”(大船小船分流,避免航路交叉,各自靠右航行及过错责任原则)的船舶定线制,其简便的航行规则,激发了长江航运生产力全面迸发,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开辟了一条流金淌银的安全畅通之道。

良法利于行。

2003年7月1日,长江江苏段的船舶定线制实施,不仅改变了千百年长江航法,而且成为其它大江大河定线制实施的“鼻祖”。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对于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的评价中认为,“其精髓,就在于用法治的手段规定了‘船舶各自靠右航行’的航行法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用最简明的原则规范了船舶的航行行为和避让行为,这是定线制实施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斯所谓‘大道至简’矣!”

这一规定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规范船舶航行,既简便易行,又闪耀着法理的光辉,人们已无法度量它给中国航运带来了多少震撼。

如,它规定“渡船横越江面时必须主动避让在规定的通航分道、推荐航路内正常行驶的船舶,否则发生事故要承担主要责任”。一石激起千层浪,渡船船主们认为自身是弱势群体,应该像马路上的行人一样享受“豁免权”,并一纸上书反映到北京。然而,江苏海事人没有丝毫却步。理由是,定线制核心就在于规范航道、航路、明确航行避让原则,若不规定客渡船主要责任,当快速直行的货船驶近时,必然会让横穿航路的客渡船船毁人亡。正是这一与道路交通法规看似背道而驰的规定,挽救了成千上万个生命,让船行如歌。

江苏海事局副局长王士明介绍,船舶定线制带来的巨大绩效,可以通过一份最新业务分析报告显示——

从2012年至2014年,辖区每年进出港船舶都超过200万艘次,货运量更是逐年递增。近年来,长江江苏段发生运输船舶一般以上的事故数、沉船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持续减少,2014年事故降至22起,死亡失踪29人,沉船17艘,直接经济损失2367.7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0%、6.45%、19.05%和66.13%。“这三年是我们有史以来事故率最低的三年。”王士明说。

长江江苏段,这个全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河流,每天要面对来往穿梭的客汽渡运输、危化品运输、大桥通航安全三个“安全杀手”。江苏海事人顶着巨大压力,交出这样的答卷,谈何容易!

长江江苏段辖区内现有渡线46道,其中24道渡线在经营,运营渡船有143艘,2014年渡运航次数高达105.98万次。渡船超载、客危混装、冒险航行、船员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每逢重大节假日、大型水上活动、旅游高峰期以及恶劣天气条件,客汽渡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长江上大桥防撞能力不足也是一大困扰。江苏段现有长江大桥(含夹江)21座、在建3座,其中拥有最高防撞能力的桥墩也只能承受5万吨船舶撞击,而南京长江大桥防撞能力仅有5000吨。“现在船舶大型化越来越普遍,7、8万吨的船舶很常见,一旦船舶失控撞上大桥,后果不堪设想。”江苏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钱宏生说。目前,江苏海事局联合科研院校,积极推动大桥防撞能力课题研究,一种可随潮汐上下浮动并具有弹性的橡胶套,在有效保护大桥同时,也给船舶缓冲,避免沉没。

此外,危化品船水上运输也给江苏海事局带来巨大压力。江苏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宋儒卿在谈到这一问题时给出了一组数据,江苏段2014年运输危化品1.3亿多吨,品种多达260种。“从南京到太仓沿线布满化工码头,几乎都有工业园区。”宋儒卿指出,一旦危化品发生泄漏事故,就会危及长江沿岸城市饮水安全,社会敏感度极高。对此,江苏海事局率先实施选船机制,用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倒逼航运企业提升船舶安全性能,将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安全的取得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基础还是定线制的实施,解决了航路交叉的问题,避免了诸多险情的发生。但光依靠这个还不行,如果船舶不按定线制规定航行,而我们又发现不了,最终必然酿成事故。”江苏海事局局长张同斌表示,该局建设的6个VTS中心、23个雷达站全部联网,可以随时看到哪条船是否在自己的航路上,是否占用分隔带和逆向航行。此外,还有3000多个探头,实现了全程监控一体化,江上一切情况尽收眼底。

简易“新服务”——一个手机能办完所有事

江苏海事人深深理解贯穿于海事变革时代的大逻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在全局掀开一场服务行政相对人的“便民运动”,让行政相对人更有活力,让发展更有力量,倾力打造出一条利民便民的幸福之道。

“现在,即便我在出差时,也能完成签字、报销、督察等多项工作……”张同斌拿出自己的手机,一边演示一边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江苏海事局,每个人在干什么事,都在网上的目标栏中自动进行绩效考核。“现在是实时的、每个部门每干一件事都要在目标任务栏中自动记录,到年底干多少都在电脑中记录下来,自动生成,效率和准确率比原来大大提升。而在以前,绩效考核是年底开一次会,走过场,一阵风,大家几乎都不满意。”张同斌说。

而针对行政相对人,江苏海事局精心打造了“幸福船员”服务品牌,船员只要拿着手机,通过安装的APP,就能办完所有业务。张同斌介绍,现在的船员考试还是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批批进行,而以后可随时考,在基层任何一个海事处都能自行开考。因为考场有摄像头,哪怕是一个人打开机器就能随机考试。“让百姓在诚信和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自由自在、简单方便的工作和生活,这才是最幸福的。如果什么事都要求人,办任何事都不方便,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4G专网,把海事需要老百姓办理的手续都可通过手机APP办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在江苏海事,让老百姓省时省力省钱的事还真不少——

现在船员考到证书后,江苏海事通过邮寄的方式给他们寄过去,无需船员往返奔波,所有申请通过网上办理后寄到手中;

江苏海事创新实施政务窗口“全受理”模式,所有业务审批项目在任一窗口均可申请办理;

为解决电子签证后行政相对人依然要到窗口缴纳船舶港务费的麻烦,江苏海事正在研究网上快捷支付方式,避免行政相对人舟车劳顿;

江苏海事打造的船港货一体化监管平台,将船舶、码头、货主、代理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一个界面、一次录入解决所有业务办理。

谈及海事内部管理体系,张同斌认为,“它不是一只花瓶、一个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该局根据海事管理体系要求,将把所有人员的工作集中在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包括权力、责任、过错责任追究,最终实现“六化”目标:工作方式无纸化、任务监控实时化、统计分析智能化、效能监察自动化、风险防控技术化、应用界面人性化。

“过去海事一些设计往往考虑方便自己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如何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其实,只有简单的东西才能让老百姓感到简便易行,也只有让老百姓感觉到方便的东西才能流行开来。”张同斌说,“从信息化角度而言,过去我们都是拿现有的业务和流程变成电子化,而现在应该反过来思考,即如何让老百姓和现场一线执法人员感到方便,由此来定义和建立信息化流程。”

简约“新管理”——天上有云、空中有网、水里有格

江苏海事人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引领的姿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一次次向传统监管方式发起挑战,一举跃上信息化时代潮头,铸造出一条现代化海事监管之道。

简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美,是一种超然和洒脱。

江苏海事局2015年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江苏海事要着力提升信息化系统整合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社会科技信息资源,持续优化现场执法人员装备标准配备,形成‘天上有云(云技术)、空中有网(网络链路)、水里有格(网格化)’的立体监管格局,大踏步迈进‘智慧海事’时代,以信息化支撑海事科学监管。”其中,“天上有云、空中有网、水里有格”的海事信息化建设,吸引了所有记者的眼球。

在江苏海事局,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倒逼出来的一条道。数据显示,该局刚成立时的2001年辖区港口吞吐量仅为1.78亿吨,到2014年已达到15亿吨。江苏海事局人员从2001年的1381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人左右。在监管的港口吞吐量增长了7倍多的情况下,监管人员仅增长30%。“这种情况,如果不采取信息化,仅靠人海战术我们绝对是管不了。因此,只有向科技和信息化要监管力,这样既解放别人也解放自己。”张同斌说。

一系列的安全监管机制犹如人之骨骼,需要“信息化”来编织一个庞大的脉络,将制度活力激发出来。近年来,江苏海事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天上有云、空中有网、水里有格”的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

在天上,他们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因需而变、部署灵活的江苏海事云计算中心,建设运行于海事内网、对内服务的江苏海事“私有云”和运行于互联网、对社会服务的江苏海事“公有云”,实现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应急搜救、电子政务、海事内部管理等系统向云端迁移。

在空中,他们以“海事通”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以GIS、VTS、AIS、GPS、CCTV技术为支撑的指挥平台、一大批分支指挥中心,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内外部网站的开发应用,整合资源,前端执法指挥和后台信息互联互通,形成闭环联系,实现了“全天候立体监管”,“数字海事”在全国海事系统率先建成。下一步,随着专用的水上4G网络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通联速度,越来越便捷。

在水里,他们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在指挥中心便可以实现对长江江苏段现场实时监控和沟通,实现管理的高度精细化、扁平化和信息化,其以动态执法指挥平台、内部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移动执法的“海事通”三位一体,最终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信息的闭环流转,大大提高了江苏海事局的监管和工作效率。

“就像我们对危险品的管理,原来对危险品船条条签证、条条检查,每条船都要上去看,哪来那么多人、那么多力量呢?而去年我们对整个危险品和危险品船的管理全部实现了信息化,一下子管住了,而且效率也高了。”张同斌告诉记者,“现在通过信息化流程后,自动统计、自动生成,现在任何一个时间点要查辖区来了多少条危险品船、多少吨货、多少个品种,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而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以前只能打电话到指挥中心,才能对船舶信息进行查询。如今,在现场处置过程中,执法人员可借助“海事通”查询到任一船舶的概况、辖区船舶到港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现场执法工作中常用的执法信息。借助“海事通”终端,江苏海事构建了以指挥中心为轴心,以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以海事人员现场智能化办公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链,不断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艇、车、组(2-3人)”动态执法单元,在安全监管上做到“随叫随到、指哪儿打哪儿”。

此外,江苏海事还与中船重工第724研究所(南京鹏力系统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国产VTS,它可完全替代国外产品,本土化的产品更适合国内实情,其先进的性能让海事信息化更是“如虎添翼”。

“海事信息化,要做到像美国军方一样,在五角大楼便能看到美国大兵在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实现千里之外现场指挥……”张同斌描绘着美好未来:“江苏海事将从‘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智慧海事、大数据’五个技术方面完善科技及信息化管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建设江苏海事局云数据中心,最终实现海事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和服务管理的智慧化。”

简政“新理念”——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

江苏海事人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海事队伍为目标,为广大行政相对人打起了简政放权的“大算盘”,将改革红利装进他们的口袋,一项项俯身子、接地气的制度设计和举措,彰显了公平正义之道。

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提出,政府的角色是“守夜人”。

“通过信息化技术,使守法者感觉到畅通无阻,让不诚信的违法者感觉到执法者像神兵天将一样快速反应到来,实现‘非接触性’执法。行政相对人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相应的申报,海事在网上进行审批或报备审核,做到不见面,以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这就是张同斌理解的海事“守夜人”的职责所在。在南京青奥会期间,为确保航行安全,江苏海事部门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船民及时沟通互动,告知他们航行注意事项,赢得点赞。

“海事建设‘三化’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更好的简政便民,为老百姓干实事、做好事。”张同斌认为,简政便民的前提是必须要树立“以法为本、执法为民”的管理理念,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百姓人民考虑,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新常态”。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科学监管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海事部门要根据《安全生产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授权,明确海事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权内容,发布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厘清与其他水上执法管理机构的事权边界。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明示江苏沿海沿江通航水域范围和执法监管范围。

同时,在执法过程,要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基本理念。“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示的、有减损行政相对人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性文件要一律废止。对于这一点,镇江船员王明深有体会。“以前办理一本证书要来回跑上好几趟,每一次光是车油钱就要100多元,如今所有手续都可通过网上办理,而且海事部门还将证件主动邮寄给我,真是减少了很多麻烦!”

在江苏海事建设中,将信息化和简政放权结合起来,以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同时,梳理执法业务流程,依法清理执法业务内部流转环节,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统一发布江苏海事局执法政务公开指南。该局把“政务公开”纳入执法程序,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做到“违法行为在网上公示,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此外,该局还以信息公开为基础,建设覆盖船舶、船员、航运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海事行为信用信息中心”,推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行政相对人诚信守法。“以船员考试为例,后期我们可以将考点设在基层海事处,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每一名船员不用奔波就可以轻松考试,但一旦发现作弊,将及时给予惩戒。”

除此之外,江苏海事局还广泛吸纳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意见,推行海事执法“不符合”清单制度,实施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记分管理”,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充分运用人事、组织、资格、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行政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力度。记者了解到一组数据,去年全局政风社会满意度达92.67%,连续11年保持在90%以上,海事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善政至简’,是政府职能的正确归位。”张同斌再三提到,“简政放权是海事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将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通,让民众对海事服务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