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6-04-15
“互联网+政务”的高峰论坛。有请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先生,徐州市鼓楼区李强先生,全国政协未来国际董事长王茜女士,中兴通讯叶征先生,软通动力冯嵱先生,IBM全球企业咨询部服务部陶曲明先生,启迪数字集团、国信灵通CEO侯树立先生。下面有由韩院长主持论坛对话环节。
韩亦舜: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这个环节由我来支持,想了半天为什么是我呢?前面都是启迪的人,后来发现只有我单位的名称里面有个数字,所以就跟数字产城联系在一起了,我就充当好这个环节的主持人。刚才已经说了很多“十三五”规划的开年,我们就提出来要网络强国,然后要加强数字中国的建设,要部署这样一个战略的规划。我想今天很难得请到这么多嘉宾,先请每一位嘉宾用一分钟时间,把您自己的所在单位,特别是和咱们这次“互联网+政务”,和咱们的数字产城的关系介绍一下。然后等所有嘉宾介绍完以后,我们集体对嘉宾表示致谢。
李强:我从事的是政府工作,推广的是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徐州市是全球信息消费的城市,电子商务建设示范城市,我们鼓楼区主城市的之一,我们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我们建立了国家级的电子示范基地,谢谢大家。
陶曲明:我是IBM全球企业服务部的陶曲明,我们一直致力于用先进的其他和行业的经验,来帮助各行各业,尤其企业客户,也包括我们的政府能提升整个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所以这次也非常高兴能够作为顾问支持单位,为启迪的数字产城贡献一份力量。
王茜:各位好,我是未来国际的王茜。很高兴能够成为数字产城的发起成员之一。我们是专业从事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的企业,是跟数字产城有着密切关系的平台型企业。目前我们还建设了中国最具规模的地域型的政务云平台,为政府提供安全服务,目前部署的业务数千个,遍及从省市到县的完整体系,而且提供安全的、完整的、全产业链的云服务。所以说我们跟清华启迪的数字集团,包括数字产城的联盟里面,我们希望能起到一个由物流园区到云上园区的共同合作,谢谢各位。
冯嵱:我是来自软通动力的,我们是比较大的IT公司,在50多个城市,今年可能要做到80个。我们很大一块业务就是数字城市的业务,通过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把原来的各个委办局的数据打通,形成一个可以开放,可以应用,可以量化的数据交换的平台。所以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们也觉得非常高兴,下一步希望我们有机会大家跟启迪,跟联盟走在一起来推进整个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的水平,谢谢大家。
叶征:我来自中兴通讯,我们现在的产品可以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通讯的产品和信息化的服务。这里包括电信运营商的客户,和政府企业的客户。在智慧城市领域中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方案,100多个城市布局。在国内的智慧城市的产业联盟当中,我们也是副理事长单位,今天很荣幸能参加数字产城联盟的启动仪式。我们中兴通讯会基于我们行业的经验,协助联盟成员,大家共同来开拓一个新的市场,谢谢大家。
侯树立,我是国信灵通的侯树立,刚才王总说启迪很早就布局数字产业,其实国信灵通从十年前就开始致力于把企业里面各种各样的应用,移到移动设备上,并且解决这一过程中的移动安全。通过十年的积累,可以说参与了几乎各个行业的移动应用的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移动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起到快速的将企业各种应用,移到移动设备上去,同时我们能够保障在移动设备商使用,以及从我们的云端,从我们的企业内网将数据,然后通过无线传到手机上,端到端的安全。我们去年国信灵通加入了启迪,成立了启迪数字集团。我们也希望通过十年的积累,将移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的技术,能应用到我们的智慧园区,应用到我们的智慧城市,应用到我们的智慧产业里面去,谢谢大家。
韩亦舜:难得请到代表各行各业的嘉宾,横跨政产学研几个方面。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互联网+政务”,刚才也听了孟老师讲了,对未来政务应该怎么样的理解,可能会走向哪个方面。今天我想我们先就这个话题展开讲一讲,因为提到“互联网+政务”里面的内涵也很多,可能每一位在座的嘉宾都有不同的解释。我相信在座的听众想把他们所有的解释做一个并级。所以先从李区长开始,您觉得“互联网+政务”应该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李强:因为“互联网+政务”在以前就是叫电子商务,或者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政务的重要的方面。从我们具体的工作来说,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网上的政务平台,已经为企业,为个人服务的七大类的网上服务。“互联网+政务”我感觉下一步重要的就是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政府服务当中去,整合资源,协同治理,这个发展是下一步很重要的。
韩亦舜:我不想一个一个说了,引起一些更深层的讨论。您觉得现在我们实施“互联网+政务”这块,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我希望在座的哪位嘉宾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今天就算是获得更大的成功了。
李强:目前我们互联网+政务最大的难点就是部门数据之间的沟通,现在基本上我感到,从我们了解的情况这是最大的难点,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网络。
韩亦舜:李区长讲的情况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在座还有几位嘉宾都参与过这方面的工作,有谁觉得感受比较深,愿意分享一下。
冯嵱:确实很有感受,我们实际上做了五六个城市叫电子政务也好,我觉得“互联网+政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个开放的概念,以前我们讲电子政务基本上是封闭系统,都是专网的,都是垂直系统,是封闭的系统。我们讲互联网下的政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包括了体系内的开放,就是各个部委办局之间的数据开放,也包括体系内跟体系外之间的交流。就像刚才孟教授讲的怎么通过社会数据和体制内的数据,一块来做到政府的治理。这个挑战我觉得技术上没有挑战,主要是政策上和观念上的挑战。从观念上我觉得是第一类的,部委办局之间能不能实现互通互联,能不能打破利益上的壁垒,能开放。第二个就是体制内跟体制外怎么能突破一些政策上的制约,因为有很多的保密安全,有些是貌似合理的顾虑,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觉得这是一个。
第二,我觉得“互联网+政务”可能还要跳出政务去考虑更多的事。因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在城市里面,一个是发展产业,一个是普惠民生。那怎么样把互联网+政务跟互联网+产业发展,跟互联网+民生服务融合起来,这个可能是一个更难的挑战。
王茜:我从事电子政务的建设有十年经历,跟政府打交道非常深入。我同意王理事长和孟老师都讲到,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必然的结果。没有一体化,其实老百姓仍然是要为某一件事不停的折腾,只有一体化,打通环节,企业不跑腿了,老百姓不跑腿了。我讲几点感受。首先是我们做电子政务这块,就是一个信息融合的过程,这个信息融合就如王鼎处长讲的,大数据如何融合,如何开放。原来都说政府有80%的数据,现在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还有80%的数据吗?但政府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数据,是互联网和社会上没有的数据,能够将它先开放出来,引领这个数据的开放。然后下面的事业单位开放出来,在互联网的数据我们应该有一个机构,或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企业,政府是通过企业来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那么通过企业将社会化那种互联网的数据有机的进行分类和整合,能够共通共享。再加上我们原来众筹众创,每个人的智能手机再为社会添加有用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一定要有有效的清洗、分析、整理、使用。这样的话“互联网+政务”的一体化服务,有可能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能够给各方提供有用的,有效的,一次性的这种业务协同的服务。我想这是我们一个互联网+服务很重要的远景和做法。所以现在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家不断的改革中完善的,但是我们不能等。所以前两天我们在跟赵东总沟通“互联网+政务”怎么做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今天启迪启动的数字产城联盟,我个人的理解数字融合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数字产城,我们做电子政务也曾经跟非常多的政府的领导做过沟通,电子政务怎么做?今天做个智慧交通,明天做个智慧医疗,就是智慧城市了吗?不是的。智慧诚实的建设一定是产业化打通,和政府的业务打通,社会数据和政府的数据打通。大家从一个产业的角度,从一个服务的角度,共同按照一个为企业,为公众服务的事项的流程的角度打通。逐渐的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所以我们还得行动,所以今天的启迪成立数字产城联盟,就是秉承这么一种精神。所以我也非常高兴,非常容幸能加入进来。非常感谢启迪积极的邀请我们成为发起成员。我们相信我们在数字产城中能起到一个大数据、云计算这么一个平台的构架和桥梁的作用。来实现各类数据产和城,政府和公众,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一个打通。我们要形成一个政府服务于人民,我们服务于政府,来整个实现互联网+政务的事情。
韩亦舜:虽然您说是最后一个受邀请的,但是我觉得你已经很有清华的范了,做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30多年的口号。非常感谢。
陶曲明:我想说一个案例,我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既困难也简单。我们在银川实行了智慧城市当中有一个智慧政务,可能很多领导,包括给国家的领导也做过多次的汇报。这里面有一个案例,审批和监管,实际上从银川市政府原来的组织机构上来讲,分散到26个不同的部门。意味着你在办工商审批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26个部门的审批,这怎么办?首先一点是政府内部的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内部的审批监管分开,把审批流程剥离出来,组成一个审批局,由一个统一的审批局负责审批。26个部委原来监管的职责仍然保留,这是他最主要的。实际上这样创造的效益我的工商执照的审批很简单,一天就可以解决。固定资产的审批原来的流程是183天,后来到30天就可以解决。所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案例,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给中央领导汇报的时候,克强总理也很明确的说首先是简政放权的改革,第二点是信息化支撑。所以我们呼唤政府的数据也好,打破各个流程也好。因为我们知道原来的政府的业务流程基本是以垂直行业为主的,但是我们提倡服务型的政府是以人为中心,是以我们人办事的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这样迫使我们政府原来的流程怎么打通,所以从我们实施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首先是一种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信息化的支撑我认为都不会成为瓶颈。
侯树立:我们是前天刚刚从西安回来,到未来国际去交流学习,感受非常深。其实未来国际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我建云中心,建基础设施。这个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怎么去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这个其实和未来国际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从最顶层的机制体制,就是股权的这个层面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采取这种混合制的制度模式设计,他就彻底改变了大家相互之间的顾及。所以未来国际的股权把我们跟电子政务相关的几个部门都安到一起。然后由我们更灵活的机制运营它,也就是政府去监管数据,那个楼一般人进不去,他们员工也进不去,政府监管。但是是由企业运营,只有这样的话我觉得才能做好。这是政务要想未来能够真正做“互联网+政务”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另外我们今天互联网政务,其实和我们传统电子政务是有区别的,尤其是“互联网+政务”,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移动优先。我们原来的电子政务更多是传统的政务,采用PC的模式,PC模式无论是处理数据还是采集数据的能力都非常有限。但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有大量的互联网设备,还有目前各个政府在采用移动设备采集数据。还有我们的市民,孟教授说的新加坡的交通,也是因为有大量的市民他们把他的GSP这些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才能获得去到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只有移动化或者物联网的应用才能保证我们有大量数据的来源。
还有就是政府开放数据,其实我们政府不是不愿意开放数据,要开放到什么程度?政府最关心的是安全。怎么解决政府的内网数据的安全,这是我们说的要解决一个内网数据到移动端,端到端的数据安全问题。另外我想还有一个平台的问题,我们在用户,无论是to C的用户,还是政务的工作人员,to B的执法数据统计的应用,如果这些应用的开发、协议、接口都不一致,你要想打通数据难度也非常大。今天王茜他们已经以省为单位,集中到云平台上了,这个平台再多一层开发的服务,让我们所有的政务的委办局的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这样的平台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既应用于政务内部的办公执法,这些数据统计的人员,也应用于市民的这些服务上。这样的话数据汇总到他们的平台上去以后,这样的数据才能够将来进行清洗和挖掘,再反过来服务于我们的政府。
所以我想第一个就是要从机制上政企协作,政府和企业在机制上要协作。第二个就是移动优先。第三个就是坚持平台建设,第四个就是安全,一定要解决政府的顾虑。把安全解决了,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只是时间的问题。
叶征:今天在台上我看了一下我们这边主题是叫做“互联网+政务”,李区长是代表客户,是需求方,很有多的问题需要用各种创新的方法去解决。王茜总还有冯总,我们这几家大概都是服务的提供方,用技术的手段,用服务去解决一些行业里面的问题。我今天看“互联网+政务”第一个感觉就是跨界,在中国的政府可能是全世界都公认的全球最强有力的政府,而且我们的政府提出了双创的概念。那就是说其实现在技术的手段都可以去解决很多政务上面的问题,大的方向原则是我们要开放,然后要去把这些各方的资源做一个比较好的匹配。这里面其实我觉得有一个怎么做的问题,怎么做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说要创新和跨界。“互联网+政务”本身就是一个跨界,那很多问题如果站在政府的角度还是原来的我要管理什么,可能很多问题我们谈了很久不太好解决。
我举个例子,像滴滴打车是大家看到的,原来政府一直想在交通管理方面做很多的工作,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东西用技术的手段,用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能够给老百姓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它还有它发展过程的一些新挑战。但是至少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路,运用这个新的技术手段,用跨界的模式,借鉴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做法,可能对我们的政务也有体现。
第二个例子,我们中兴的领导讲了一个在银川。我想跟大家其实技术本身帮助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让他的技术更科学,管理更到位。我们跟北京的医院合作了,我们用认知计算的方法,对中国的慢病管理,具体来讲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慢病当中最大的类型。我们跟国家的糖尿病专家形成了很好的一套疗法,传统的疗法我们用大数据的分析,把病患的日常生活当中各方面的数据采集之后,我们再去对照原来的疗法,发现其实我们现在的糖尿病当中很多患者推荐疗法,其实可以讲有40%到50%的患者都是被过度治疗的。因为在原来没有数据的时候,医生就会说你要吃这些药,但其实有了数据提供一个更精细化的管理指导,或者说这些决策的指导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加的细致深入。从效果还是从付出的成本来讲,都是整个层次的提升。这也是从政务方面,我们大家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韩亦舜:刚才各位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互联网+政务”的痛点,从哪儿开始做起,各位的实践非常好。下一个话题来说一下数字产城联盟这件事。王总刚才讲了数字产城的第一班车您是最后一个踏上的,想知道您为什么对这个这么认同。
王茜:我就站在我的角度,我刚才说我做了十年的电子政务的实践了,我非常同意数字产城现在这个理念。智慧城市,刚才我们IBM的先生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就能做好的事,中国政府就是一个强势的政府,但中国政府下最根本的是能联合各方来共同打造一个城市和社会的管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电子政务的云平台,一个大数据的基础平台,它应该是一个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政府有效的提高效能,为各方服务的一个基础性的平台。正是数字产城有这样的理念,以电子政务,以互联网+电子政务为基础平台,来支撑我们一个城市的管理,来支撑一个城市的服务,支撑一个城市的智慧化,直到支撑整个产业链的产生,所有这些跟我们的契合度非常高。我们想把我们启迪有用的全国数百个城市,甚至全球化的科技园区,以及他们形成诸多的数字化产业链,与我们做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把所有的业务应用都放上面,从省到县都在我们那儿运营。正好秉承了数字产城最核心的领域,如果他不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我们如何让数据共享,他起码提供了数字共享,业务合同的可能性。起码大家共同在一个大平台下,在一个共同的分布式的共享平台下,共同发展。所以我们跟数字产城的融合度非常高,其实大家都经常在一起见面合作,形成这样的联盟,到一个一个地方去,在政府的领导下。八方面的联合,打造一个共同能够让数据能够融合,业务能协同,大家能合作,产业能跨界的,模式能创新的方式上发展。所以我觉得我加入进来,第一是能起到作用,第二是能引领我们更好的发展。
韩亦舜:侯总,您是这里面唯一代表启迪数字集团的,您的解释更权威一些,您讲讲为什么会想起发起数字产城。
侯树立:智慧城市或者数字城市是非常大的概念,一个企业根本没有把所有的城市做出来。所以我们启迪做这个数字产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刚刚王总说的,我们其实已经有十年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第二个,我们有自己的园区,有自己的孵化器,有我们各种各样的基金,在做这种科技服务。我们以无论是孵化器还是科技园,科技城这样的物理空间,可以说是2016年最新的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把智慧城市缩小版,可以更落地。以这样的一个社区和园区作为载体。然后我们通过把我们跟园区智慧化相关联的所有的主流产业融到一起。然后从而带动整个上下游的产业发展。把园区智慧化做好了以后再开展到开发区,我们企业很多的科技园区都在一些高新开发区,我们做完开发区以后再做城市,由小到大,我们等落地。我们第一批的联盟厂商,每个厂商在里面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我们IBM顶层设计非常强,中兴通讯还有软通动力在集成软件开发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的世纪互联在云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多的积累,未来国际IT平台,国信通是在移动平台上面,大家通力协作,任何一方都是集成方。所以通过这样的联盟方式能够共同带动整中国数字城市,或者数字产业的发展。谢谢。
韩亦舜:李区长,问一下咱们徐州有清华启迪科技园吗?
李总:已经有合作了。我觉得数字产能这方面对于区域地方来说,确实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城市必要要有产业,仅仅是一个方面是不够的。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产城发展,我觉得数字产城是一个方向。
韩亦舜:你发现把所有的企业串在一起了,非常好。另外三位也都是加油的创始盟友,谈谈你们的体会。为什么对启迪提出的这样的概念非常认同呢?
叶征:不忘初心,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城市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从全球的城市化率来看,欧洲和北美的城市化比例最高,基本上80%到90%,亚洲和非洲地区最低的。大家为什么都在向往城市生活?这里面用一句联合国1986年联合国宣言当中,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美好的展望。城市让人类做好健康、安全、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居所。所以从城市未来的发展来看,城市居住的主体肯定是人,人要居住的话肯定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包括城市当中对城市发展,产业的定位也至关重要。你到底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所以这里面也是有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一个资金的问题。现在我们都知道你办什么事都缺少不了资金。
韩亦舜:你有资金还是王总那里有资金呢?
陶曲明:所以我的关键来讲咱们数字产城联盟今天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这里面有做技术的,有做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有资金的提供方,也有未来城市的各个运营的一些主体。所以我觉得他实际上类似于航空母舰一样,基本的作战能力都具备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联盟对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是必需的,所以还是看到了这点,在第一时间加入了这个数字产城联盟,也希望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冯嵱:我们也很支持这个数字产城联合体,上次跟赵总沟通,他提出的理念我觉得非常对。第一个是从企业也好,政府也好,最终还是要解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你所有的技术应该是为了产业发展、人民幸福都在一块。所以单独讲技术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觉得数字产城的概念是很好的把技术,把产业发展,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刚才他讲的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来聚集,所以这个事肯定要做的。
第二,联合体也很重要,因为现在都是讲生态。我想归根到底朋友在一块做事,所以我是北大的,我就深深体会到北大打群家不行,清华可以。谢谢。
叶征:其实我对启迪提出来的这个数字产城战略还是很有感受的,刚刚李区长也讲了,作为一个城市,其实城市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政府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服务的对象包括企业,就像生态系统里面的植物一样,吸收阳光,产生养分,为整个生态的运转提供这样的一个支持。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我们的市民。其实赵总强调数字产城有一个三级联动,政府、企业、园区。这个我觉得已经在谈数字,我们刚提出数字产城的概念的时候,我在内部也去查了,至少我们全球其他地方没有人提数字产城,这绝对是我们中国的创新,中国的特色。也就是我们的发展到了这一步了。我们国内的企业和政府,已经到了积累学习的过程,现在可以拿来主义,把好的技术和业务模式做创新。我的体会,数字产城当中的业务创新的成分特别多的。刚才韩院长在讲航空母舰,李区长心里听了可能会哆嗦一样,航空母舰过来,乙方我们都是来要钱的,服务不会白服务。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这件事很难做的,产业是企业做,政务服务是政府来做。只有通过数字产城,我们新的创新的平台,这个创新体现在什么呢?今天可能看到这些厂商坐在这里。像王总十年前就开始在做电子政务,有那么多在行业纵深当中的积累,在我们现在的启迪平台上,有科技园区,科技园区也是中国的特色。是把中国的一些服务的职能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职能,为产业所服务。而且我们现在也到了一个阶段,我们的资本也会变得更加的智慧或者是聪明。以前我们的这些很多的发展靠国家为主,国家投资干什么。那我们现在的传统的模式碰到了很多的挑战,各个行业全方面的产生过剩。所以我们启迪这种模式创新很好。我们有100亿美金的数字产城的创新基金,用市场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孵化创新,创新是很好听,每个人都喜欢说创新,但其实我相信在座的我们的企业代表都知道。在一个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去创新是非常难的。因为创新的反面就是风险。所以其实今天我觉得启迪能够把数字产城,用这样的一个平台把资本,把清华后面,启迪后面所代表的教育的资源,人的资源,然后我们企业界把我们在行业当中的技术资源做一个整合,更好的去打造一个未来中国特色的,不管是叫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数据城市,最终受益的是城市当中的企业和市民。也提到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韩亦舜:非常好。在座的听众有没有问题跟嘉宾互动的?其实我们相信做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每个嘉宾给两句话。一个是真的分享一下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还可能有什么问题。第二个是不是可以对咱们数字产城联盟有一句寄语的话。
李强:刚才讲的数字产城是一个航母,我们希望这艘航母找一块实验田,找一个基地,我们愿意做这个实验田。
陶曲明:我们从IBM的角度,希望把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跟国内最领先的科技服务和创新的企业平台结合,能助力未来数字中国的发展。
王茜:我们希望在十年中,在政务方面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这些东西贡献到咱们的数字产城联盟当中。让我们的航空母舰能够更快更稳更好的前行。
冯嵱:我希望数字产城的各个成员单位能信任,能合作,能分享。
叶征:我希望数字产城打造一个连接人,连接城市,连接我们的企业,连接信息,连接资金的城市的运营平台。
侯树立:既然是联盟,因为这么多的主体协作共赢,这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我们IT的厂商,还是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是我们研究机构,三方沟通协作,还有跟政府进行协作。只有协作共赢,联盟才能走的更远。
韩亦舜:今天都是我们数字产城联盟的成员单位,我代表在座的各位嘉宾表态,台下和没在场的所有需要为数字做贡献的,参与进来的我们欢迎,所有我希望从数字产城这个联盟里面得到服务,得到帮助,我们也一定来支持和服务。我们大家一起先感谢在场的嘉宾,为我们共同推动这件事来鼓舞一下。圆桌环节就到这儿,把话筒还给主持人。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点评和发言,也感谢杜朋副总裁和韩亦舜副院长的精彩主持。下面进行今天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有请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先生讲话。
梅萌:不是讲话,原来赵东跟我说到结束的时候做一个总结,我也不是总结。后来又说是点评,韩亦舜在这儿我就不能点评了。我说两句话,一个是说我们启迪准备好了,今天在这里开了一个很好的会。我们打造了启迪的数字集团,我们跟金融界,跟投资界合手,做了多支数字和产业的基金。今天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业界大佬大腕聚集的产业联盟。所以应该说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准备好了,马上要出征了。刚才的话题更多的讨论产业联盟,因为上次跟赵东讨论工作的时候,我给他出的主意,他原来叫联合体,我说别叫联合体,叫产业联盟了,联合体跟产业联盟有区别,联合体更松散,产业联盟更紧密。说这句我有点资格,因为我是中关村产业联盟的主席。今天我们成立的产业联盟把企业和产业都串在这个链上了,形成一个上下游的协同的创新,今天的中关村有164个产业联盟。这个产业联盟一共是160多个,基本上今天有的行业在中关村都有产业联盟,更多的是上下游的组织。有的产业联盟非常好,分成核心层,密集层,松散层,外围层,不同的层出的力不一样,最后享受的权利也不一样。今天更重要的是协同创新,今天大家都分析,我们做这个也有协同创新的问题。就是因为你现在要整合各种各样的数据,政府在这儿,王处长在这儿,今天大家话题最多的是政府数据怎么开放,这是最大最难的一件事。做不好就中国数字不了。不管怎么说,将来你开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原来的数据,新的数据,混为一谈的话,将来的技术上肯定要有重大突破,才能整合起来。所以有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的问题,产业联盟是解决协同创新的问题。
同时产业联盟还是解决跨行业的协作。我们中国数字产城联盟将来不仅仅是做电子政务的,仅仅进是数字企业,应该还有跨行业的企业。只有跨行业有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最后这个创新才能真正有价值,位置才能更高。所以我想产业联盟是一个非常好的产物。
我刚才说我这叫什么联席会,产业联盟是把产业串在一起,联盟联席会是把联盟串在一起,所以我们叫联联盟,或者叫联盟盟,这是做什么呢?是做联盟跟联盟之间的合作互动。就发现不同的联盟完全是不搭的,完全是两个行业,然后在这里边搞协同创新反而其实更有价值。那么从国家层面现在给了非常多,不管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的重点项目将来可能很难给到一个具体的企业。因为给到一个具体的企业,一个是面比较小,而且还有行业公平,行业竞争,还有怎么样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新的行业,所以将来更多的是给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现在也开始法人文化,中关村有企业法人,更多的是社团法人。因为中关村可以先行先试,国家还没开放呢。通过法人的纽带就使得联盟成员单位就不是大家松散的俱乐部一块玩,而是把责权利更多的混在一起,共同创新。你出的力不一样你将来的分配和收益也不一样。
所以今天在这儿听了我们这个产业联盟,现在基本上把国内的大佬大腕,都几乎一网打尽。刚才我们的韩院长还广发邀请,其他的还继续欢迎参加。我倒是说将来其实还应该有点跨行业的企业,跨行业的机构整合进来,可能将来更有价值。
祝贺我们的启迪数字集团的成立,祝贺我们今天这么多的基金的诞生,更祝贺我们今天中国数字产城联盟的成立,也祝大家在这里边能够有更好更大的收获。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梅萌董事长的最后的点评发言讲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让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同行,为中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启迪控股数字产城战略,助力中国创新发展的梦想早日实现而共同努力,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