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6-04-21


市交通委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

各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公交行业信息化是实现国家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抓手,也是整合信息资源和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将本市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向深入,根据交通部“公交都市”创建和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经市交通委2016年第4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请各单位深入学习,遵照执行。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

公交行业信息化是实现国家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抓手,也是整合信息资源和提升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举措。根据交通部“公交都市”创建和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将本市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向深入,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近年来本市公交行业信息化发展回顾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本市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决策、企业运营调度和公众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交行业信息化体系框架,为新一轮智慧公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车载信息系统大规模应用有实效,推动公交行业转型升级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完成150个公交首末站的RFID基站建设,2000辆公交车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完成2111个POS机改造工作;完成945辆公交车的智能投币机的改造安装工作,试点265套客流采集仪对上下车客流进行采集。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

(二)企业智能集群调度管理有发展,提升公交行业运行效率

巴士集团建成集团、营运公司二级营运监控指挥平台,车队、枢纽站、中心站区域集群调度中心;浦东公交建成集调中心、枢纽站集群调度二级集群调度网络。实现线路营运计划信息化,营运线路电子路单、电子调度日报的自动采集和生成,建立起智能集群调度的管理流程和实施流程,实现智能集群调度常态化管理,营运调度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了线路运营效率。

(三)解决民生问题有突破,提高公交行业服务水平

公交站亭建成1600块LCD55寸显示屏、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发布。4600余站点通过手机扫描设置的二维码标识,获知该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基于智能手机“上海公交”APP的个性化服务,除了具有出行规划、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5条公交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发布,并具有公告发布和线路评价等互动功能。

(四)公交监管平台建设有提升,强化行业监管决策能力

建成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数据采集共享管理、车辆动态监管、企业营运监管、评价及决策支持等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公交行业信息资源中心。公交监管系统可对企业服务质量、运营安全、运营成本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价,实现对人员、车辆、线路的过程化管理,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二、未来三年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公交都市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本市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通过提高数据采集实时性、推进行业综合管理智能化,不断提高公交运营与管理效率,增强行业管理、决策与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二)推进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对整体实施方案、管理应用层级和服务内容模式等进行统一规划,政府统筹推进、企业具体实施、市区(县)两级合理分工,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建设。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以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为重点,以实时客流采集为突破口,提高计划时刻表实时性、线网优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公交智能化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和企业运营管理、监管决策、应急指挥、综合服务能力。

3、统一标准、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数据交换、通讯协议和技术要求,完善公交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加大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力度,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

(三)工作目标

至2018年底,基本建成以信息感知数据采集为支撑,以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与决策、智慧运营为重点应用的智慧公交体系,使本市公交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改革公交传统管理模式,整合资源、降本增效,实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创建公交都市的智能化目标,推进公交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

——企业综合管理智能化。深化智能集群调度高效集约,推广智能场站管理新模式,建设以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手段的创新,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行业监管决策科学化。建成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面向综合应用服务的业务数据库、面向决策分析的主题数据库,完善日常监管、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功能,提升行业安全服务监管能力、科学决策水平。

——公众信息服务综合化。通过移动终端、电子站牌等载体,发布全部车辆实时到站信息或线路时刻表信息。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信息互联,构建内容齐全、形式多样、及时可靠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综合信息采集,形成完备的数据系统

对实时客流采集技术进行评估、优选,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下车客流数据采集方案,为日常运营调度实时化、线网优化科学性提供依据;全面推广车载一体机,畅通数据的采集传输渠道;全面覆盖电子标签和从业资格证;在车辆、重要公交站点扩大视频监控设备覆盖率;增强新能源车辆安全监控、修理成本、充电数据的采集;完善公交专用道、综合交通枢纽等公共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提升各类数据采集传输的自动化、实时性,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跨行业、跨部门共享。

(二)推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形成多样化信息发布系统

面对市民出行信息需求多样化特点,拓展信息发布的内容和载体。提升线路、站点查询及出行规划方案建议等信息服务;可靠发布基于电子站牌、移动终端的车辆实时到站动态信息,逐步推进线路计划时刻表信息发布;探索乘车舒适度、预计行程时间、多方式换乘方案优选等信息服务。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利用电子显示屏打造集车辆实时到站信息、公益广告、应急引导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在大型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加强多方数据融合,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发布可持续机制。

(三)推进大数据分析应用,形成公共交通智能管理数据平台

加强对基础数据、行政业务数据的汇集和质量管理;强化服务质量、营运安全、营运效益的全方位监管,实现重大活动应急响应和指挥;加强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力度,掌握客流在时间、空间上分布特征,了解运营服务状况、经营情况,在运能合理配置、线网优化布设、场站规模布局、运营成本规制、服务水平评价等方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积极应用互联网优势,加强与需求方互动衔接,通过定制班车等类似应用,为运能配备、线网优化等提供参考。

(四)推进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企业智能化管理新业态

随着实时客流采集、路况信息导入、轨道交通运营数据对接等条件的具备,优化已建成的智能集群调度系统,实现更加灵活、有效的实时作业计划编制,在保证准点率和符合满载率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运力;在试点基础上,推进智能停车场站建设与管理,通过场站设施、安全监控、场内调度、资源计划管理,提高场站精细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水平,实现人员、车辆的闭环管理。完善营运调度、智能场站、机务、物资、财务、人事、票务结算等核心管理系统,建成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探索数据开放开发应用新途径,形成企业数据服务应用开发新业态。

(五)推进标准制度建设,形成公交智能化新体系

健全公交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标准体系,对接部颁标准,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公共汽(电)车智能场站信息化管理导则、实时客流采集技术及传输规范、公交优化技术规范等;在已有的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公交起讫站、综合交通枢纽站的信息化技术要求。适应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要求,建立管理部门基于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电子资格证管理、成本规制凭证模式、数据审核和绩效评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适应信息化带来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健全行业、企业智能系统应用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

(六)推进发展政策研究,形成公交行业转型发展政策环境

积极营造信息化与公交业务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对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调度与管理效率、增强行业管理决策与应急能力、提升乘客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试点、示范,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总结、推广应用。积极争取部、市信息化试点项目中财政资金支持,对于政府专项资金投入的工程建设同步配套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对公交信息化建设专项补贴机制、长效运维机制,对于企业提供的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补贴。

四、实施安排

(一)2016年

2016年本市公交车辆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车辆到站动态信息预报线路实现全覆盖,并接入“上海公交”APP应用,中心城区在有条件的区域扩大电子显示屏车辆到站信息及公共信息发布,郊区(县)完成本区域内骨干企业主要线路基于公交候车设施的信息发布服务;部分有条件的线路实现计划时刻表发布。

实施实时客流采集技术在两大集团的应用示范,重点完成骨干线路POS机设备改造,实现客流数据实时采集及传输。两大集团初步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各完成2-3个停车场智能场站管理系统建设;郊区依托骨干企业,实现智能集群调度,完成智能场站示范建设,积极推进郊区公交行业监管平台的搭建。西藏路建成基于车联网的公交优先系统。

形成公交基础信息的采集、编码和维护体系,建成电子证照管理系统、行业服务监管、辅助决策与综合运行分析系统,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加强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在运能配备、线网优化、成本规制、服务评价科学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2017年

2017年全面达到交通部公交都市相关考核指标,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并建立可持续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继续扩大公交候车设施的车辆实时到站信息发布服务及计划时刻表发布;通过网站、移动终端、电子信息服务屏等多种渠道,为乘客提供出行线路、首末班发车时间、换乘、票制票价等基础出行信息,探索乘车舒适度、预计行程时间等增值服务,推进多种客运方式相融合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实时客流采集技术在行业进行推广;本市公交企业全部实现智能集群调度常态化管理,具备智能调度、车辆动态监控、调度计划的自动生成以及动态排班等功能;企业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各完成2-3个停车场智能场站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及场站等重点设施的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能力,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实现行业管理部门对公交行业基础信息以及运行状态信息的准确掌握,增强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能力,促进运营管理规范化。加强对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强对服务质量考核、发展水平评价、线网优化调整等方面决策的科学性。

(三)2018年

2018年电子站牌建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全面发布实时到站或计划时刻表信息,智慧出行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场站建设全面完成,行业、企业数据资源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全面建成,有效支撑智慧运营、智慧管理与科学决策,智慧公交体系基本建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发挥管理集成的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局面。

(二)明确各方职责

市交通委员会作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推进公交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协调落实年度实施计划、负责行业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公交信息化推进工作,负责协调本区域内基于公交候车设施的信息发布服务,参与行业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公交企业按照标准规范实施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智能化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负责日常运行与维护,确保数据及时准确接入综合信息平台;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培训体系予以保障;负责企业所辖候车设施的信息发布服务工作。

(三)保障资金筹措

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遵循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市区(县)两级分工,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建设和公交站点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投入,并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公交信息建设和服务。政府对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