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1日讯 4月18日,长汀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根据线索在某足浴店抓获1名吸毒人员,在某宾馆内抓获2名涉毒人员。这是长汀城关派出所采取加强“社会视频网格化”建设、实现天网地网全覆盖和首创涉麻制毒“1+5”工作机制等三项举措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大势,紧紧抓住基础信息化这一有力载体,紧密结合公安机关自身职能,建设打防控平台、打造亮点,在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采访中,长汀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局长石林垣向记者如是说。
长汀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力推信息化警务建设
民警开展入户登记信息工作
打通“信息孤岛”
实现智能扁平化指挥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智能扁平化指挥系统是其中一个亮点。今年来,城关派出所强力推动“社会视频网格化”对接案事件系统建设,改变原来的沟通方式,将整座城市打造成为一幅网格化可视地图。
该所按照“实时实地、动态直观、汇合整合、调度相应”的要求,打通各独立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通过对复杂信息的综合可视、精准调用、准确研判,实现接处警数据的整合共享、实时监控,提高了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龙头指挥系统。基本形成了以城关派出所综合研判室为龙头,辐射各个网格警务队,接警、指挥、处警、反馈一条龙运行,上下贯通、多警联防的警力运作机制,初步实现了“随时调动警力、随时到达事发地、随时处置警情”的目标。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关派出所让创新创业成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增加公安满意度的强大引擎。第一季度城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5%,且1月、2月、3月警情环比呈同步下降趋势。
推动天网全覆盖
扎密城市防范的“篱笆”
在打造”智慧城市”工作中,城关派出所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天网地网工程建设,扎密城市防范的“篱笆”。
据了解,城关派出所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天网”工程建设。目前,“天网”工程在全县建有高清探头200个、治安卡点7个、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具有设备高清、多点分控、方便查询等特点。在日常公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主动导侦、监巡结合、动态调控、创新管理和服务群众等多项功用。今年来共提供查询服务450人次,线索180余条,破获各类案件60多起。
城关派出所还积极撬动民资开展“地网”建设,动员行业场所、宾馆、商家住户,居民小区等安装探头1000多个;鼓励民间企业“龙岩市红土先锋科技安防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个双网联网报警中心,采用“公司免费建设,用户有偿服务”的运营模式。
在平安需求的引领下,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家商家住户接入“红土先锋科技安防系统”,帮助派出所抓获两名流窜盗窃嫌疑人。目前,城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全覆盖“天网”和多层次“地网”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首创涉麻制毒机制
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
城关派出所主动适应”智慧城市”需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由传统走向创新,在全市首创了涉麻制毒“1+5”工作机制,让大量的基层基础数据得以有效利用并以智能的方式呈现。
据了解,城关派出所实施的“1+5”指1个涉麻制毒指挥中心(城关派出所综合研判室)5支禁毒工作队伍,运行现代信息技术,把群防群治与信息化服务管理结合起来,实行部门联动、上下同步、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实现信息网格的共建、共享、共用,不断推进禁毒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城关派出所专门抽调5名民警、20名协警联合汀州镇100名社区干部,围绕“辖区内以房管人、辖区外以人管房”原则开展基础信息登记、录入和日常管理,切实做到“知来源、辨轨迹、明方向。”通过“一张表格”采集,“一个平台”录入,“三书签订”考核,提高了基础信息的采集应用水平,初步实现了不稳定因素“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开展入户访查一月以来,实打实登记出租屋400余户,流动人口3500人,并规范录入建档,与周平台实行了资源共享。从中获取各类情报线索38条,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案件11起,破获行政案件7起。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