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从中科院走出来的公司,不仅专注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同时热衷于商业化、规模化的城市级云计算中心,还致力于全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随着2015年数据中国的出台,中科曙光登陆中国A股上市之后的发展之路更具自我特色。但是,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中科曙光也不例外,其中,“数据中国”曙光模式也给业界带来了的几点思考。
中科院技术传承
如何创新再壮大?
以中科院计算所为技术依托,有着良好的中科院技术传承,中科曙光在公司不断发展过程中,早已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技术发展是非常讲究传承与创新的,中科曙光能够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多处开花结果,不仅与公司技术传承有关,也与公司技术格局有很大关系。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分析指出:“前两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放缓,从而也带来了曙光自身的业务、增长方式都需要优化与改变。正因为经济新常态的出现,针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纷纷出台,特别是国务院的《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的发布后,对业界影响巨大,其中提出十项工程,对行业数据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前瞻性的构想。在细细解读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很多方面和曙光’数据中国’的战略非常吻合与一致。因此,未来曙光在大数据领域持续发展、持续耕耘,成为公司一个最重要的战略。”
就此,2015年中科曙光正式发布了“数据中国” (Data@ China)战略,并确定了公司未来的技术格局与发展思路。业内人士评价道:在很大程度上,数据中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地,可以定义为曙光发展的特有模式。
有了公司前瞻性的技术格局,那么自然让业界可以看到中科曙光有着不一样的创新路径。
我们暂且拿曙光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简单说一下,ParaStor的前身还是很有历史的,早在2010年就已经出现在用户面前。“中科曙光集群文件系统就是一个并行文件系统,是曙光ParaStor的基石。”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业委员熊劲曾经提到这段历史。“作为每一行代码都是曙光人写的ParaStor,其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皆来自中科院计算所。但是在中科曙光将ParaStor不断升级,现在已经到了ParaStor300。
2015年,中科曙光实现了ParaStor和大数据平台的有机结合,将ParaStor作为曙光大数据应用平台非常核心的一部分,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所拥有的动态可扩展技术,可使用户以按需扩展的需求来存储容量,无需一次性投入大量成本来构建存储系统,在大数据存储方面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ParaStor在2015年中国地区NAS排名第一。
由此,你不得不承认,中科曙光在存储技术领域的耕耘不仅实干而且非常注重用户需求的实践。
显然,中科曙光不仅在存储领域,一如既往地长期传承中科院的相关技术,并进一步创新再壮大,以此获取自身的进步与新发展。同时在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安全等领域也是如此。当前,也形成了中科曙光自有特色的解决方案,如智慧城市和城市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存储与大数据、安全和流计算、全自主可控、数据中心在内的七大解决方案。
植根最熟悉的领域
如何做深做远做大做强?
有着中科院良好出身的中科曙光,既然在技术创新上有着自己的发展格局和思路,那么在针对广泛的用户领域上,中科曙光是如何做的呢?
事实上,中科曙光并非一开始就采取了遍地开花的策略,而是先“集中优势兵力”,攻破一个或一类重要的行业用户。这种策略具体分析来看,就是植根最熟悉的领域,不断做深做远做大做强,然后逐渐合纵连横,扩张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
在数据驱动创新的大趋势下,中科曙光将数据中国战略结合到政府治理具体应用方面,并形成了电子政务云、公安云、社保云、党建云、水务云等等超过30多个行业云,从而使得数据中国战略从实际实践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证,中科曙光通过收购建立的曙光易通公司,构建了静脉生物识别技术和身份认证解决方案。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社保领域都有应用,未来曙光会逐步推广指静脉身份认证技术在民政、卫生、教育、财政等信息惠民工程领域的应用。”
当然,这30多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行业云,也与中科曙光的城市云有着紧密的结合。
自2015年中科曙光数据中国战略发布后,到目前正好一年了。在城市云方面,中科曙光已经拥有了20多个城市云计算中心落地,并且超过1000类政务及智慧应用,对于当初要在百个城市建设城市云中心的构想也更近了一步。
“根据每个城市不同情况,定制城市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 历军指出了中科曙光城市云的定制特色,在城市云与行业云基础上,中科曙光初步建成了云数据服务网络,获得了100多项大数据技术专利,实现了30多PB的数据交换共享,构建了4个生态联盟,与超过20家的创业企业和超过300家的云数据伙伴进行合作。
在具体业绩表现上:“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业务收入,在过去两年中增长四倍,占中科曙光总收入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中科曙光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云数据服务网络的价值。未来随着中科曙光的软件、硬件、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层面的不断扩大,云数据服务网络的价值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历军表示:中科曙光在和地方政府、企业客户在城市云、政务云、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成为了最佳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也和各个政府部门、重要的行业用户一起构建起相应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随着中科曙光云数据生态体系的逐步完善,距离“中国城市云的第一品牌”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从产学研到用户市场
合资公司如何实现“一站式”思路?
既然中科曙光正在构建云数据生态体系,那么在联合上下游厂商与合作伙伴方面自然会进一步发力,在中科院体系下的新技术传承与应用也有了新思路。
针对重点布局政府、科学、安全、工业四大类大数据策略,中科曙光采取了与包括国家信息中心、上海超算中心,以及中科院体系下的新技术战略合作,多以成立合资公司方式,将产学研一站式带到了用户市场。这种思路,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同时也可以让研究机构、团队看到市场真正的价值。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三年前与曙光签署协议,在电子政务上开展合作。中科曙光也作为“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重要理事单位,与国家信息中心共建了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云平台。跨部门跨省区的数据互通互联,都将依托大数据平台来协作。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所长朱江指出,中科三清由大气所与中科曙光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未来共同联合研发, 包括预报预警一体机、预报预警信息分发系统等。 致力于大气、水、土预报预警和治理评估和应急数据处理工作,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给环保和社会最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付琨介绍,由电子学研究所与中科曙光联合投资的中科星图公司,是基于军民高分卫星的空天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公司,与服务供应商一起,构建全球领先的空天数据处理系统。如果可以借助空间数据,预测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产量,那么这样的技术公司将前途无量。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郭莉介绍,信工所与中科曙光共同推动云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化,与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优势结合,形成大数据安全与云计算安全下的新应用。
工业大数据市场巨大,与曙光有十二年合作历史的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主任周曦民表示,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上海超算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超算中心与曙光联合投资,志在构建国内一流超融合计算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汽车、核电、航空发动机、船舶等仿真计算提供计算、咨询、产品、方案与大数据处理服务。
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天石介绍,公司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研究,在云计算和超性能服务器上进行共同合作。曙光和寒武纪的结合,也意味着未来中国超级计算机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走向更高效率、更快速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对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评价说,曙光是一个以技术见长融入血液的高科技公司。计算所的技术也首要被曙光转化成产品,扩增计算所的真正价值,计算所的智能芯片也将继续支持曙光做大做强。
不管是成立合资公司,还是共同携手在大数据应用领域进一步创新,中科曙光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国战略为主线的创新发展模式,并且也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与合资方一起来管理和专注合资公司方面的具体合作事宜。
同时,我们也不妨可以看到前不久中科曙光与国际厂商VMware成立了合资公司——中科睿光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并发布了两款新产品,云计算操作系统Cloudview SVM Edition 2.0以及虚拟化管理软件CloudVirtual6.2。
可见,中科曙光基于数据中国战略的合资公司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快车道,相信未来经过一长段时间的努力,借助中科曙光本身成熟的市场和用户认可的影响力,从中可以诞生出更多的大数据创新技术和产品。
转型城联网
连锁经营如何破局谋未来?
有了中科院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植根最熟悉的领域的行业云与城市云,有了云数据生态体系的构建,有了合资公司的大格局与大战略,有了实现从产学研到用户市场的一站式的新思路,之后,还需要一个助推器,才能使得这一切可以获得可持续的、长足发展。
为此,中科曙光数据中国加速计划正式出台,为了实现加速网络布局、加速数据汇聚的目标,推出了“创新城市云连锁”与发展4个大数据的重要抓手,并从技术、安全、生态三个核心方面给予立体化的保障。
从1993信息化到1999数字城市,再到2010智慧城市,以及2016当下的城联网,城市之间的数据互通互联成为必要,这意味着“城联网时代”的来临。
城联网时代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在区域或综合管理方面面临挑战,仍然存在信息孤岛。如金财、金盾、金税等工程与部委、各个区域的数据如何实现更好的互通互联。所有的趋势都表明了,未来将是一个大数据的新时代,同时“未来5年,将有80%政务等行业应用将迁移上云。”历军对城联网给予了充分的定义,挑战很大,机遇也很大,关键在于找准助推器。
中科曙光数据中国战略加速计划的助推器就是打造城市云的品牌连锁加盟体系。城市云连锁加盟计划在于中科曙光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招募投资合伙人与业务合伙人,结合地方区域的投资资源,共同携手推进曙光城市云品牌的连锁经营。历军介绍说,“我已经收到了第一张通过这种合作方式的合作伙伴董事长的名片,上面的确印着中科曙光的LOGO。这是一家采用了’曙光城市云品牌连锁模式’的本地运营的城市云计算中心。在未来一年或者更长时间里,我们会加大这种连锁模式的开拓。”
希望曙光直接运营的城市云与加盟连锁合作的城市云的数量可以做到1:1,最终实现百城百行实现数据中国战略下的创新目标。城市云连锁加盟计划出台后,对加快规模化布局,创新云商业模式,促进转型共享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连锁模式推进数据中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也需要一系列技术保障,以数据为中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重点,围绕计算处理、存储管理、数据应用、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加工、可视化与安全保护方面,打通创新链,申请1000项新专利。同时,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上给予充分的安全保障。
随着中科曙光城市云的投资和运行模式的更加成熟,加上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和低成本的复制,也帮助中科曙光能够进一步快速地扩张。在市场上,曙光城市云的数量众多,运营经验十分丰富,这都将是扩张发展的基础所在。
2016年4月26日,中科曙光联合其他30家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合体”,加强区域合作,提升产业投资,提升专项应用,与数据中国加速计划的创新城市云连锁模式形成很好的呼应。
阿明评论:
数据中国加速计划,在创新城市云连锁模式方面,加速网络布局。针对、科学、安全、工业四类重点行业数据,加速数据汇聚。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技术,针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上加强安全考量,并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联盟生态。各种因素的结合,城市云连锁化模式势必将助推中科曙光在转型到城联网时代过程中获得新破局,其未来发展可期可待。(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