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车联网业务运营的情况及车联网业务使用的新信息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运营商需有效整合产品资源,将4G高速网络、位置服务和信息搜索、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造智能车联网系统,服务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从而提升运营商在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物联网,车联网,LBS,北斗定位,OBD技术
1 车联网业务运营分析
随着移动4G、云计算、物联网、GPS、中国北斗车载应用、GIS、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网络、定位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汽车制造工业与新型传感器、IT技术、4G无线网络的深度融合,传统汽车制造业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
同时车联网将汽车制造厂家、4S店汽车经销商、移动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及娱乐影音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智能交通生态圈,是典型的跨界产业。车联网能让车与车、人与车、车和路、车和互联网相连,最终实现人与车“互联互通”。通过各种传感设备(OBD设备),利用GPS卫星导航或北斗定位技术,再加上4G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等接入技术实时把车位置信息、车辆运行信息上传到平台。再结合后台大数据分析,准确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实现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智能协同,从而达到和谐统一,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降低运输能耗,提升出行效率。
汽车正在成为继传统的电视、电脑(PC)、手机终端(PAD)之后的又一互联网入口。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汽车市场的销售将同比增长3.9%,总体规模达到871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首次超过2000万辆,达到2078辆,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车联网市场最近得以迅猛发展,目前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2015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突破10%,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5]。
“车务通”是运营商为实时了解、管理本集团内部车辆位置信息而为集团客户提供的车联网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系统结合移动4G、LBS(位置服务)、云计算技术,通过科学的调度管理为集团客户提供车辆智慧出行信息服务,并能够提供车辆实时定位、实时调度、查看车辆历史行走路线等通用功能和行业个性化需求功能。目前“车务通”已在政府部门、出租车、道路运输、危险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作用,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车务通主要功能图
人车互动是技术上的推进,而技术变革的根本是为应用服务,未来的汽车技术有两大发展方向:智能安全和智能服务。
2 新技术引领车联网业务的发展
2.1 4G网络助力车联网智能化发展
TD-LTE提供速度更快、网络效率更高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行带宽峰值达到100MHz以上、上行带宽峰值达到50MHz以上,这种高带宽将为传统的基础电信业务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生命力。
在4G高速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接入方式的丰富,视频监控数据源也从单一的固定于交通卡口的摄像头设备接入向只要能提供视频采集的泛监控设备发展,如手机终端、4G媒体采集仪等。相对传统固定有线监控,泛监控设备可实现监控地点的流动化、监控区域的扩大化、监控设备的复用化,所有人员都可以实时上传道路路况信息,确保车联网应用有广泛的路况信息源,使数据实时上传成为现实。
汽车上安装有4G模块的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前装设备就能实现汽车动态信息的实时提取,及时了解断油断电情况、油耗、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汽车尾气排放是否达标等信息。个人提供在线导航、实时监控、防盗跟踪、区域报警、轨迹回放、智能调度、路况查询、远程诊断、远程救援等服务,企业提供智能调度与超速、超载监控等服务。它可解决“智能交通”、“安全救助”等一系列问题[2],车联网实现了行业车辆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具体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车联网行业应用图
2.2 互联网技术
车联网的本质就是汽车制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车联网是通过整合车、路、人各种信息与服务,最终都是为人(车内的人及关注车内的人)提供服务的。能够从车联网服务商获取信息和服务的不仅是安装在车上的车载终端,而是所有能够访问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操作系统、芯片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大型电子设备,IT技术使汽车变得更“智慧”。
与互联网企业单打独斗进入智能电视、智能手机、O2O等产业不同,此次产品变革需汽车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走产业融入之路,才能最终实现互赢。产品在融合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分析、IT技术、媒体娱乐、电子商务等技术及运营商的传输网络、信息服务、呼叫服务等能力后,才能共同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生态产业,把人的出行、车、路况信息有机结合,以车的位置信息为主要载体,围绕位置信息给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化的智能出行服务。
2.3 定位技术
目前主流的定位技术有:北斗定位、GPS定位、基站定位(LBS)、Wi-Fi定位、IP定位、RFID/二维码等标签识别定位、蓝牙定位、声波定位及场景识别定位。车联网可以采取以上一种或多种混合,其中北斗定位、GPS定位都是最常用的技术。
GPS接收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信号,通过计算来确定位置,民用精度为10m左右。北斗定位与GPS相似,都是主要通过卫星信号来定位,但它使用中国开发的北斗定位系统,还有一些功能与GPS并不相同,它可以通过地面站来获得更高定位精度,并使用类似短信的短报文。北斗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结合起来,引入多轨道并行定位,可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时间和更高精度,并把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3]。
4G网络的运用及定位精度的大幅提高促成位置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并促进和衍生了LBS移动位置洞察服务,即深入挖掘移动用户的实时位置数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收入。
3 车联网改变生活,引领智能交通发展
3.1 车联网将使大众的出行更“智慧″
如图3所示,在高速4G网络的支持下,智慧交通正在变为现实。通过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可提供对车辆安全管理、油耗和车况的分析、故障隐患的预警与远程诊断以及应急救援助理等。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时捕获车辆的位置信息,根据驾驶者提供的车辆目的地,再结合道路实时路况,进行车辆运营的线路调度,引导车辆智慧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减少由于道路堵塞而引发的在途等待时间,为车辆的安全、节能、高效运行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
图3 车联网提供智慧出行服务
根据车辆、乘客和交通状况进行智能调度、应急调度、区域调度和非运营调度等,优化资源配置;在对车辆运行情况、客流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提供对线路规划、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营等决策的支持。同时车联网服务商根据获取的车辆位置信息,主动显示附近的停车场,提供提前预约停车位、在地图上展示位置附近的加油站、车辆发生故障时在终端展示4S店维修等特色信息服务。
3.2 车联网将使车辆的运营更高效
通过车载OBD设备实时监控车辆发动机的运营信息,一旦系统发生故障,车联网系统自动获取OBD上传的数据,并把车辆故障信息报告发送到最近的车辆4S维修店,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实现故障提前预先告警、诊断、油量监控、胎压监测、安全预警、加速度测试、保养维护、车辆防盗等系统功能。
通过综合利用交通流诱导技术、GPS、GIS、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电子控制等技术,提高系统中的人(参与者:乘客、司乘人员、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公交设施(道路、场站等)和运行车辆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最佳地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3 车联网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车联网终端在车辆上的应用极大方便了运输企业对乘客及货物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IT技术、通信技术、定位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车辆和货物有效地跟踪,利用终端的定位调度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追踪定位到货物和车辆位置,让货主随时了解货物的运输环境,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透明水平。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前置终端安装在车辆上,通过车、人员、货物的对应,实现物流运输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客户通过公众应用实时查询到货物所处的物流信息、所处的地理位置,提升运输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客运企业信息化远程监控,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车联网提升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3.4 车联网催生汽车产业链的重新整合
车联网涉及众多产业,将改变传统汽车制造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颠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在整车出厂前预装通信模块,OBD设备统一接口规范,按照通信网管的标准开放相关的发动机运行数据接口。公安交通部门开放道路情况数据,实现路况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车联网企业结合车位置信息、车辆运行数据、路况数据、4S店布点信息、商业布点信息、娱乐音乐服务等,通过完善的车载应用提升汽车产品附加价值,让人、车、路、环境进行智能对话,最终实现和谐统一的智能出行目标。车联网的发展需形成合力,各利益方需通力协作,分享信息资源,消除各环节的利益链壁垒,共谋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车联网健康生态链,带动整个汽车产业整体升级,促进产业的融合,最终实现新型的汽车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维护模式。
互联网企业颠覆手机产业、金融产业的神话并不会出现在智能汽车领域,但互联网企业给用户带来的驾驶乐趣应该是:实现人与汽车、路况、车所处环境的和谐统一,智能出行,实时避开拥堵路段,随时找到附近可用的停车位以及最近的4S店等。让擅长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车联网平台搭建和后期的运营;汽车制造企业参与车辆改造和设备标准化统一建设;车联网企业参与业务的推广。
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已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参与“两客一危”营运的车辆必须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车辆网平台),确保车联网发展获得国家政策上的保证。车联网推动汽车产业链融合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车联网推动汽车产业链融合
4 结束语
车联网的兴起是汽车产业广泛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产物,其引入的先进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术、定位技术为汽车制造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信息通信技术已深刻影响汽车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使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引领了汽车产品的智能升级。新型服务体系的建立颠覆了过去的车辆维修服务模式,开创新的智能出行模式,车联网将导致汽车服务市场的变局,未来消费者面对的不再是汽车厂商,而是移动互联网。
信息通信技术不仅对传统产业造成影响,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汽车行业结合的车联网也将对汽车制造产业及交通运输产业产生深远的变革。而且这一系列的变化本身又为信息通信产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创新空间,这也是开发新技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给智能交通产业不同领域的、不同空间的研究者、开发者们提供了共同开发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谢廷晟,牛化成,刘美英.HTML5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车联网为运营商带来新发展机遇[Z].2014.
[3]林星.HTML5移动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王易,蓝尧.微信这么玩才赚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4G加速交通智能化普及未来将融入车联网技术[Z].2015.
[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车联网: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引擎[Z].2014.
[7]肖清华.国内融合通信的发展建议分析[J].移动通信,2015(15):3-6.
[8]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车联网发展须跨界融合[Z].2015.
[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车联网将是传统制造和互联思维的融合[Z].2014.
[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车联网将带来新的生活方式[Z].2015.
[11]埃里克·施密特,乔纳森·罗森博格.重新定义公司[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12]何霞.车联网为通信业带来新机遇标准与安全问题需未雨绸缪[N].通信信息报,2014-05-07.
[13]杨景.车联网开创智能交通的新纪元[Z].2014.
作者简介:郭华: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研究方向为通信和信息系统中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