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6-05-09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答本报记者问

 
    地理国情是重要基本国情

    记者:库热西部长,您好。地理国情监测对普通读者而言,应该是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能否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国家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库热西·买合苏提: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准确把握国情国力,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为国家重大战略和规划制定、宏观政策研究、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加强灾害预警、各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等提供地理国情公共基底和服务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通俗地说,地理国情监测就是要做决策者的“眼睛”,把地理国情查实看清,让决策者“心中有数”;更要做决策者的“智囊”,把情况分析透彻、提出科学建议,让决策者“决策有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一些领域底数不清、数据不实情况仍然存在。李克强总理强调,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从供给端入手,提出了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将其纳入“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战略,作为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主攻方向和改革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促进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全力推进。

    记者: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如此重要,相关的技术保障就显得尤为关键。请问,近年来,我国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技术能力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库热西·买合苏提:今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长期积累和创新发展,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数据资源、技术能力、保障能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已经具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开展相关监测的能力。

    数据资源方面。我们测制了覆盖全国的1: 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实现年度更新,全国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达到560万平方千米,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地区;实施了海岛(礁)测绘工程,全面摸清了我国海岛的家底;拥有“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7112万平方千米,各时期、各分辨率其他卫星影像2810万平方千米,国家、省级基础航空摄影达到626万平方千米;成功研制了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今年将启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拟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区域约4500万平方千米的地理信息资源。

    技术能力方面。我们建成了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统筹建设了支持北斗系统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和服务系统,已向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发射了“资源三号”测绘卫星,自主研发了航空数码相机、倾斜摄影相机、无人机航摄系统、应急监测系统、移动测量系统等大批技术装备,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实时化获取数据;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加快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日益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全行业院士数量达到21人,科研团队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保障能力方面。我们着眼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促进大数据发展,打造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整合了统计、旅游、气象等近百层专题数据,为各类用户提供权威、标准和持续更新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在国家电子政务、防灾减灾和水利、公安、安监、海关、气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333个地级市、47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力推进了城市信息化进程和网格化、科学化管理,并正在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积极服务绿色、智慧、创新、人文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网、海绵城市、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棚户区改造及城市科学治理。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突发应急体系建设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近年来,我们为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和深圳滑坡等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高效测绘应急保障,正在建设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项目将实现4小时抵达80%陆地及沿海区域的现场影像获取能力。

    可以说,地理国情监测既是现阶段技术发展条件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必然方向,也是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对地理国情监测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测绘地理信息从传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提供进入以综合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由“幕后”走到“台前”的转型发展阶段。

    首次全面真实地绘制我国“地情图”

    记者:国务院2013年部署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三年过去了,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

    库热西·买合苏提: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2013年2月,国务院决定用3年时间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及其统计分析、审核发布制度,形成反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的地理国情普查系列成果,为常态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政府、企业、公众的能力。

    正如你所说,如今三年期限已到。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张高丽副总理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万余名普查人员的攻坚努力,完成了全国陆地范围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全面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现状和空间分布,查清了我国人工设施空间分布情况,基本形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地理国情发布与服务系统、地理国情分析报告和图件等成果,首次全面真实地绘制我国“地情图”,正在进行普查成果审查、发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地理国情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效应初显

    记者: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精确的地理国情信息,而且,地理国情信息不涉及各类要素的权属关系和管理关系,因此,其监测成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请您谈谈地理国情监测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其他服务保障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库热西·买合苏提: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变化监测与统计分析,对重要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在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变化、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开展了近100个地理国情监测示范,取得了一批重要监测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空间基础、监督检查等保障服务。

    在国家层面,取得了京津冀地区7年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空间分布、首都经济圈20年城市空间格局、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管理、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沿海滩涂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动态监测、三峡地区地质环境变化、抚顺矿山地面沉降等监测成果。成果发布后,引起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源分布、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地表沉降等监测成果引起了张高丽副总理关注;利用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海南省“多规合一”试点,梳理发现各类规划冲突矛盾,科学划定基本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实现“一张蓝图”,得到海南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在省级层面,浙江省利用地理国情监测在磐安和奉化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河北省麦收秸秆焚烧等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得到各地政府充分肯定,浙江、山西、四川、黑龙江等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保障市县“多规合一”试点,重庆依托地理国情信息构建了重庆市综合市情系统,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等省级政府利用地理国情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管理、维稳、应急等工作。

    与此同时,地理国情监测部门、政府间业务协作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方面开展合作;联合与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政府分别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将共同建立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合作机制,充分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有机整合各类空间规划,编制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提升政府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国土资源部明确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重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住房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地理国情信息在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中央组织部、国家审计署、国家统计局明确将利用地理国情监测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提供保障。

    扎实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记者: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要求。接下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如何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库热西·买合苏提:新常态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地理国情监测决策部署,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地理国情监测示范的基础上,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扎实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坚持依法监测,明确地理国情监测法定地位。推进建立完善的地理国情监测法律规范体系,通过《测绘法》修订,出台《地理国情监测条例》、《地理国情监测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确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法定地位。围绕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发布、信息共享与开发利用、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适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扩大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域。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辅助领导科学决策,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提供保障,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的构建提供服务,为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提供支撑,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平台。同时,遵循“全域监测、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增量更新和年度更新,建立适应动态监测需求的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按年度发布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为国家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各行业调查统计和业务管理等提供最新的地理国情公共数据。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地理国情监测融合发展。加强沟通协调和需求对接,明确监测内容和成果要求,做好技术指标和标准衔接,促进共享交换和协同发展,逐步建立地理国情监测部门间业务协作机制、地方政府间分工协作机制、军地间融合发展机制、系统内部统筹协作机制,形成沟通顺畅、运转协调、公正权威、公益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工作格局,为领导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真实客观、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和持续稳定的地理国情服务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地理国情监测供给能力。围绕地理国情监测需要,探索跨区域、多省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地理国情监测灵活性、针对性和协调性;建立高效组织实施模式,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效率;加大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加强统计分析创新,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丰富地理国情产品;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功能和规模进行优化调整,建设与地理国情监测相适应的专业队伍;鼓励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参与地理国情监测,充分发挥企业创造力,深入挖掘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价值,促进监测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广泛应用。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地理国情监测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根据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域,分类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注重地理国情监测绩效双向评价,既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内部考核评估,更重视相关部门绩效评估和社会信息反馈;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根据评价结果持续优化地理国情监测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标准和工作内容,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有序有力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