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支撑
来源:企业网 更新时间:2016-05-10

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词逐步取代“数字城市”,成为全国各地政府提升城市经营和科学管理的切入点和必然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200座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或设想。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50年,大约超过70%的人口将会生活在城市当中。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更为迅猛,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民生及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理想家园,一个更加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不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城市的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无处不在的网络正让人们的梦想触手可及。在追梦的大潮中,一批网络解决方案行业领袖脱颖而出,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者的最佳工具,实现电子政务与创新惠民、管理到服务的流程再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决策支撑,以及移动互联与无线城市建设。这些科技创新专家和企业在各大应用领域的智慧项目支撑,已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树立起典范和标杆。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风靡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十八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四化同步”密切关联。智慧城市承载着“中国梦”,其建设步伐也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不断提速。有超过300座城市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并在地市级的政府报告中笔墨厚重,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数百座城市正在组织行业专家制订智慧城市(市区、县镇)建设和运营规划;智慧城市论坛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智慧、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头戏;科技界、产业界、金融投资界已全面参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多部委联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据专家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的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住建部作为城镇化建设主管部门,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在响应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智慧城市(区、县、镇)应运而生。住建部在充分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率先提出并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其核心内容是从方法论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智慧的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住建部表示,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试点城市通过智慧城市(区、镇)的实践,从政府和市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角度,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

智慧城市建设已引起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广泛关注。2013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于7月22日报请国务院发布。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介绍,《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引导。借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的“乱象”,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近些年来,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地理信息局、标准委、工程院等部门分别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政出多门,分别推进不利于形成支持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合力,亟待加强统筹、加强引导。国务院领导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高度关注,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研究提出意见。

《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机制创新,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成效显着、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健全政策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模式。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这一主要目标,我国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重点推进5方面工作,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在中央,将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工信部等23个相关部门建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部门资源,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评估办法,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在地方,将完善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充分依托地方已有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立适宜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城市积极创新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意见》从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以及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入手,重点提出了五方面工作: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围绕城市发展重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确保信息安全。根据《意见》,我国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还将在东、中、西部选择100个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逐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科技创新“一马当先”

2012年7月19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智库专家辜胜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作主题发言。会上,还举行了国家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管理基金(筹)揭牌仪式。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导,国家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之中。从中央到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智慧城市、智能产业研究机构已涌现出来,中国智能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中国智慧城镇培训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四川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相继成立。

国家信息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和产业研究中心,目前已成立专门智慧城市研究和推广智慧城市应用的机构:1、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为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顶层设计;2、智慧产业发展中心,搭建智慧城市建设方(业主)与智慧城市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供应商)之间互动平台。

2012年9月28日,我国首个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会上同时发布了《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年)。本联盟是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由神州数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全球智慧城市与产业联盟、广东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等行业联盟也陆续成立。

从广州、南京、长沙、成都到青岛、沈阳、合肥、西安等地,智慧城市论坛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深度研讨会、核心技术应用创新研讨会等专业会议成功举办。中国智慧园区大会、智慧城市澳门市长论坛将于10月份举办。智慧(智能)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探讨、学术交流、产业合作、运作模式选择、金融投资调研空前活跃。

专家团队整合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资源,提出智慧的城市运作模式就是把采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人工智能手段,计算出最佳方案,择优执行一个动作(如根据气象预报和历史数据,操作大坝泄洪等),或提供建议。智慧城市运行原理是依靠传感器(RFID)收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存储、加工、计算和分发都是靠计算机处理,这样就可以把这部分工作交由统一的云计算中心(PaaS)平台处理,共享网络带宽和硬件资源,大大提高智慧城市“大脑”的工作效率。

涵盖近千项智慧城市相关高新技术与主导产品的交易市场(交易场地、官方网络、交流平台)正在形成。

金融机构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挖掘城市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95个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继出炉,并成为全国的建设范本。种种迹象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一次高潮,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产业机会。

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巨大。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专项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234亿美元,2011-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的进步是智慧城市在二级市场里的重要驱动力量。2016年,智慧能源管理市场预计将从229亿美元增长至807亿美元,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增至688亿美元,同期,智慧安防市场预计将增至3072亿美元。据了解,2011年上海、深圳、北京、武汉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安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内安防产业将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获批,“十二五”末将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均增长率达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金融投资机构已全面参与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初,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试点城市所在省代表和试点城市代表表示,将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住建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管理基金正在筹备创建。

在股票市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智能医疗、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智慧领域技术研究及商业应用成为业界热点。同时,运营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链,拟争食产业未来"蛋糕"。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技术和大数据

以安防产业为例,智慧城市强力助推安防市场发展。从2010年开始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安防市场进入了加速增长的轨道。在2010年GDP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安防行业仍保持了连年年的高速增长,以至于被冠以“暴利行业”的称号,表现十分抢眼。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在智慧城市政策的加速推动下,财政拨款扶持、低息贷款成为安防行业的额外福利。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且给予了很高的财政经费支持。可以预测的是,以视频监控,入口识别,防盗报警,电子巡更为主的四大类安防设备将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呈现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安防管理平台集成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智慧城市跨越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高度,在目前结合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智慧世界进行有效的融合。融合体现在安防行业,就是集成技术的展现。智慧城市集成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集成项目,在视频监控、报警、智能门禁、周界防范、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安防防范方面,在通用计算机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编码、计算机软件等计算机应用方面,在各类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方面。业务需求在系统建设中非常关键,目前监控平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融入行业自身的特点,例如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有指挥大厅、刑侦等很多警种的应用要求,对业务需求的了解是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系统集成意义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效率、完整性和灵活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系统集成是根据安防系统过程防护的实际需求,优选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和有效的系统工程,以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实现整体优化。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系统集成的含义就是建设统一的联网监控大平台,对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对所有安防子系统的集中处理、管理。

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核心。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范畴,成熟的智慧城市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大数据、公共安全、公众民情采集与服务、政府管理、整体智慧城市的运转。前三个是从事、物角度进行管理,后两个是从政府角度管理。各地应结合本地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特点等方面逐步运作和延伸。

专家分析,一个城市是否达到大数据的规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判断,第一阶段是各行业达到一定的数据规模,第二阶段是定期进行数据整合和一定的规范,第三阶段是达到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服务。”如果从大数据的内涵看,国内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大数据或者智慧城市的目标,目前还只是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进入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整合阶段就意味着智慧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管理上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考虑,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源,各地方、各行业要真正地把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云数据中心与承载网,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当起“心脏”与“动脉”作用,支撑着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等各种智慧应用的持续高效运行。另外,“云构架网络”核心交换机、下一代防火墙、PowerEG系列极速网关、802.11AC无线接入、RIIL运维管理等革命性新产品,也都在管理、民生、经济三大领域中起到了简化和整合的作用,帮助用户冲破各种建设和管理瓶颈。

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值得借鉴参考。

――智慧的电子政务。参考智慧城市“样板之都”江苏扬州,吉林智慧政务系统。

――智慧的城市管理。福建“泉州市城市安全信息系统”率先搭建“高性能、高安全、易管理”的视频监控专网;石家庄智慧城管系统整合了GIS、GPS、RS、虚拟仿真等技术,共享网络化信息,以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石家庄“肉菜流通可追溯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可以支撑所有溯源数据的分析,保障市民能够吃上放心和安全的食品。

――智慧(智能)交通。智慧南京基础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在承载各类政务系统高效运作的同时,也成为南京市智慧交通的重要传输平台。

――智慧的园区。辽宁大连染化集团量身打造多业务融合的智慧园区网络, 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慧的教育。郑州市教育局投资建设智慧教育体系,为全市600多所中小学提供班班通网络平台,“反转课堂”教育模式成为全国智慧教育建设典范。

――智慧的医疗。湖北鄂州市打造区域卫生平台数据中心,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优化医疗卫生资金配额。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而智慧城市下的各种应用都要依靠无处不在的网络。

惠民工程典型案例分析(交通、安防、医疗)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信息化、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进入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城市管理和百姓生活正在变得更加智慧,人们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高品质有保障的医疗服务,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和水资源,合理优化的教育体系。这些系统相互关联,交互利用,构建着经济的长期繁荣、社会的和谐进步。   交通拥堵是现代都市的顽疾,成千上万的交通工具组成错综复杂的运输系统,而它的规模每天还在增长,上下班高峰期时刻,几乎主要商业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堵车,这与城市的早期规划有关,之后不断修建的高架公路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且成本高昂,也有碍观瞻。智慧的交通可以让这套城市交通系统运转得更好、更便捷、更智能,也较大程度上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如果将城市交通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就能整合出解决方案,通过传感设备,收集海量信息,分析并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然后提前通知乘客,这样他们便能选择最佳的出行方案。

使用电子道路和电子车牌构建的城市智能交通,道路上的传感器(车辆感应器和视频监控感应器等RFID组合)不断采集路上车辆行走数量和状况,采集后的信息送交数据中心,分析综合其他道路情况,计算出最佳疏导方式,控制各路口交通灯的灯号;道路上的电子告示牌预先告知前方路况。出行之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行程最佳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在途中,该系统不断地实时更新路况,修正路线和提出建议。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可为每一辆特定车辆计算出最佳行走路线。

通过收集海量的数据,分类、加工、运算和输出是智慧产业的突出特征。要实现智能交通成本并不很高,通常包括RFID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智能软件和服务器(存储和计算)等。

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城市管理者的主要责任。火灾、水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刑事犯罪等意外事件总是难以避免,城市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应对挑战?可以搭建起城市综合应急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访问和整合,迅速获得从前已被埋没的重要信息,让城市管理人员快速反应。大量的视频监控布局在主要社区和道路,面部辨识系统、人群流量监控系统与人口(身份)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先前事件对比,这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比如颁布条例、抓捕罪犯、调配和部署各种资源。一个合理配置的城市综合应急系统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分析整合各种数据,为突发事件提供及时响应和救援,城市管理部门将不仅仅在意外和犯罪发生后亡羊补牢,更可以防患于未然。智慧城市安防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治安环境,明显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对事故或案发后现场证据收集起到积极作用。

智慧医疗维系民心。全国医疗体系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如何降低患者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合理调配医患资源,共享病例等是医疗管理部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很多的城市,因医院的患源利益,抗拒医院之间的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品牌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感冒患者需要半天排队就诊,住院需要送红包托人,手术室排期几个月,导致腐败丛生。而小医院、社区医院却患源不足,病房空置。患者病历和用药处方在医院之间隔离,怎样才能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资源?一个智慧的互联互通的医疗整合系统可以消除“孤岛”,将医生、患者、医保机构联为一体,比如共享电子病历,就能让医生快速查阅患者信息,使诊断更为准确,医护更有针对性,节省诊断时间,医生会诊也会变得更方便。智慧医疗系统通过整合电子预约,合理调配机制,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等顽疾。马德里医院在应用智慧医疗系统后,已经使得人为错误率锐减60%,门诊等待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小时,病房利用率大大提高。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医疗系统将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

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是近期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领域的推进实施不仅是个城市管理问题,更是一项庞大的民心工程,切实关系千家万户,惠及万千百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