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关键词绘就上海十一五宏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本报记者 任绍敏 胥会云 李秀中 赵何娟 洪其华 发自上海

  上海市委昨日正式公布《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初步勾勒出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

  《建议》框定的主要目标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生态型城市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科教兴市主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城市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率先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城市经济体系的框架;市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更加普遍、更加均衡地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实现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功能不断完善,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上述目标,《第一财经日报》“上海‘十一五’特别报道小组”归纳出九大关键词,分别是:产业结构、科教兴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现代化新郊区、区域互动协调、世博会、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和谐城市。

  A产业结构再优化

  在阐述“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时,《建议》首先提出“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达成此愿,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优先发展。上海已专门制定指引两者发展方向的行动纲要,并梳理出4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微型CBD)项目,其中首批12个项目已确定。按规划,上海到201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7500亿元,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

  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要考虑到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中稀缺的是什么;好的大学、好的医院仍然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可在公共教育、公共医疗方面显示实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指出,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应是从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管理环节两头延伸。

  上海还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抓项目,而是抓人才集聚、完善制度环境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左学金说,上海“十一五”要更多地关注“软”功能,在增强、完善加工增值服务的同时,以建设第三代航运中心为目标,努力提升国际航运业高端服务功能。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上海的既定策略。与此同时,上海将振兴、引进、培育、保护知名品牌,大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

  上海已有380个著名商标,著名商标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上海希望在未来五年创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力争2010年著名商标数达到600件。

  B科教兴市主战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是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建议》尤其突出了科技创新的作用,提出既要加快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又要加快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

  城市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明确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阶段性目标、重要任务和主要指标,落实政策措施,加快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全市创新创业的合力机制。

  加快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需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找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上海发展基础的结合点,围绕健康、生态、高端制造、数字技术四大战略重点,实现有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

  《建议》特别提出,要具体深化“聚焦张江”战略,鼓励园区二次创业,优化创新基地布局,推进紫竹科学园区、知识杨浦等创新基地建设。建设科技世博园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科教兴市”中的“教”也十分重要,《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各类教育联动衔接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之相关,《建议》把加快人才培养、开发和利用列为工作重点,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快实施领军人才开发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海外人才集聚计划等。

  C城市重建更重管

  根据《建议》,上海将加强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基本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建成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等对外交通通道;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中心城与郊区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城区路网建设,继续推进黄浦江越江通道建设。

  从确保城市安全的战略高度,上海有望建成包括天然气、电力、煤炭、石油、水、土地、海洋等在内的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管理。《建议》提出,到“十一五”末,要完成市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加强生产、施工等安全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离不开信息化。“十一五”期间,除了继续推进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港枢纽功能之外,上海还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社区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同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D资源环境更珍惜

  2010年,环保投入占到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9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土地、能源、水、原材料等要加强节约……这些都被列入上海未来五年发展战略。

  《建议》)提出,上海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致力于把上海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005年,上海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省市,2006年更是上海市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开端。因此,《建议》希望全面增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依靠科技进步,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为此,上海不仅准备将环保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而且考虑将“公众满意度”作为对当地政府业绩的重要评价指标。《建议》提出,以水、气治理和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处置为重点,完善环保体制和政策,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而在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林、生态园、生态村镇和社区;完善城市生态走廊,建设世博会园区配套绿化项目。

  E新郊建设惠城乡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郊区。据了解,宅基地置换有望成为其突破口。

  在上海市确定的首批15个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基地中,至今已完成14个规划方案的编制、评议和审批,其中13个已开工建设,包括已交房使用的青浦大盈基地。

  通过宅基地置换,一是可以合理归并农村自然村落,盘活市郊建设用地的存量资源,拓展上海未来发展的空间;二是给出农村集体土地规模经营的一条出路,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促进市郊农业结构调整,将城市和郊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城乡互动、融合发展。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推进郊区“一城九镇”试点城镇建设,重点建设嘉定、松江、临港等新城。在新郊区建设上,上海要求依托大基地、大产业、大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曾表示,上海正在试点让农民成为享受“四金”(薪金、租金、股金和养老金)的新农民。而刚刚确定的上海市政府今年十大实事项目中,也注重了向郊区倾斜。

  上海由于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应该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不仅需要全方位拓展农业投资渠道,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水平;还需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崇明三岛、黄浦江上游、杭州湾北岸、城郊结合部楔形等农业板块。

  F区域协调共发展

  《建议》称,未来5年,上海将促进区县协调发展,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协同发展,促进上海与中西部互动发展。

  上海现辖19个区县,《建议》希望它们立足全局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其中,浦东南汇地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作用,建成以金融、物流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中心城区是体现上海繁荣繁华内涵和历史文脉特色的地区,要着力完善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建成服务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区域。郊区是提升上海经济实力水平的重心所在,要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新型城镇体系。崇明三岛地区是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要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建议》提出,要全面加强与苏、浙两省的协作。加快完善与长三角城市相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加强统一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科教、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此外,上海将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中部地区合作;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积极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沿江地区开发,健全地区合作机制。

  G全民参与办世博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主办及其后续工作,将贯穿整个“十一五”。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不久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次举办世博会,最大的挑战是创新,150多年世博会的举办经验借鉴有限,必须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停地创新。

  2006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的全面推进年,目前很多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参观过日本爱知世博园区的上海交通规划专家陈小鸿认为,届时要实现7000万人次参观者的有序参观、和谐共处,离不开大量市民志愿者的参与。上海世博会初步计划有40万人次的志愿者,尤其是精通各种外语的志愿者。

  H浦东续当先头兵

  浦东新区已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推进上海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十一五”的当然愿景

  《建议》提出,继续搞好浦东开发开放,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依托“两港”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金融中心建设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新推进。

  而整个上海深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将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成为《建议》的耀眼之处。

  I和谐城市人为本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上海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们的共识。

  未来五年,上海将加快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倡导市民和睦相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同时,《建议》提出继续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体系,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继续推进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疗卫生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等。

  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是上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层面。《建议》希望加强该项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此,要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并从解决市民就医比较突出的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此外,《建议》还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治安防范管理,推进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