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州市民政局信息化建设盘点: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治理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剥离出来,民众从“单位人”“村庄人”转变为“社会人”。作为社会管理最基本单元的社区成为有效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在当前,将社区“松散式”服务管理转变为精密化服务管理,以信息技术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全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着力推动公共政务服务、商业服务、互助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向社区延伸,着重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全面汇聚民生大数据,建成全市民生基础数据库,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今天,全省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顶层设计社区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明确指导思想,进行高端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这一决定赋予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加强信息化建设,高标准打造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已成为社区创新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标志。我市作为全国200个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坚决贯彻落实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建成集政务管理、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共享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服务信息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周全、优质的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
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建设路径。组织相关人员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和上海市徐汇区学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对两地做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区域特点,确立了我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找准“试点先行、民政带动,逐步对接、全面融合”的建设路径,规范社区民政各项业务职能,实现与政府各部门系统对接,汇聚民生基础大数据,构建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贯通、上下联动”的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改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一套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德州模式。
聚力聚焦重点,保证精准发力。一是聚焦社区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规范各项社区业务职能,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和服务效能。二是聚焦社区生活便民服务,推进“四社联动”信息化,实现社区服务内容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为居民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三是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按照今年省民政厅提出打造“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和建设方向,充分发挥社区信息化作用,打造“互联网+养老”和“互联网+社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探索社区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政府主导,民政先行。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的作用,组织联合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民政先行一步,把包括社区管理、社会救助、低保办理、双拥优抚、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业务逐项纳入该平台,在平台入口采用“窗口”“电话”“网络”“微信”“手机APP”等便民途径,对各项民政业务进行横向联合、纵向贯通,把“业务孤岛”连成“信息陆地”,使整个民政事业中的“条”与“块”融合发展,保证业务办理更加高效、运行成本更加节约,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推动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部门融合,协同推进。把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进行延展,逐步实现与政府各部门系统对接,用技术手段来助推行政服务改革,通过搭建“一门式”公共信息平台,将以前多部门的业务“支流”融合到“平台”这一条“干流”上来,在目前已与公安、残联等7个部门成功对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整合,整体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形成一个简政放权的社会管理生态系统。
确定试点,快速突破。选择德城区、陵城区、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试点单位,各自找准切入点,协同推进。具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选取德城区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快速突破,打造亮点;第二步,提炼德城区建设模式,样板引路,分东、南两条线同时推进,东线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陵城区和临邑县,南线有平原县和禹城市,两翼齐展,聚点成线;第三步是全面总结创建经验,在其他县市区全部推开,连线成面。目前,第一步已全面完成,第二步已在县域所辖试点社区展开。
完善社区服务新功能
完善社区政务服务功能。一是整合政务服务项目。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门式”政务服务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乡基层的办事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合并相近或相同的服务项目,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服务流程。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平台汇集劳动就业、民政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社区矫正等政务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了社区政务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平台优化了县(市、区)、街道、社区等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服务的流程,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逐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建立呼叫服务中心,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中的便民服务提供后台支持。一是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平台直接应用于居民、商家和社区工作者,三位一体,方便快捷。平台对社区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汇聚了政府、居民、商家以及电信、传媒、银行、医疗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诸多行业,采用网站、触摸屏、移动APP等接入方式,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优选定位,确定送餐、家政、照料、医护等社会组织或服务商户,使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服务全覆盖以及社区商业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其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生活。二是完善社区公益服务。成立了德州市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中公益服务部分的信息管理和“菜单式”志愿服务进行后台支持。推行一网、一线、一键式服务,搭建门户网站、QQ群、微博、微信等不同渠道的公益信息化平台,与12343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互联,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定期发布居民需求和各类志愿服务信息,“零距离”在线交流,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与基层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实现社区网格管理的精准高效。实行规范完善的社区网格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对每一网格实施信息化、全方位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网格信息化管理服务格局,切实消除管理服务的“真空”地带,实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工作目标。
实现“四社联动”的深入推进。遵循“互联网+四社联动”的工作思路,以社区信息化为牵引,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实现社区居民管理的系统化和社区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四社联动”的中枢和桥梁,将社区人口信息、各项民政业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人员等数据纳入平台,初步建成“四社联动”的大数据,并逐步将就业、社保、治安等其他政府服务整合纳入,通过部门横向互联、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四社”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四社联动”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实现对驻社区法人的动态监管。联合市编办、工商等部门单位,针对社区内的个体工商业户及法人单位,建立驻社区法人的数据库,达成信息共享,商户的情况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查询。同时,及时更新商户信息,实现了对驻社区法人的信息动态化监督管理。
实现民生数据新应用
汇聚民生数据。平台具有大数据的整合利用功能,可汇聚以下三大类民生数据:一是整合政府各部门数据信息,增强行政运行效能,全面汇集公安、民政、人社、劳保、计生、老龄等各方数据,打破了“政府数据信息孤岛”,汇聚民众申报办理数据流、社区治理情况数据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数据流为主要内容的政务服务大数据。二是以采集城乡居民人口年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为基础,汇聚居民申报政府部门办事、社区办事、生活信息和服务的延伸信息,形成以人为基础的个人大数据。三是汇聚社区事业单位、企业法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发展、变化、服务社会情况等数据流,形成社会发展变革主要情况的大数据。这些数据流将随着平台的健全和利用逐步形成,实现大数据的沉淀和积累,并对民生政策和服务分析决策及社会治理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健全工作体制。建立了市、县(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民政大数据应用发展工作体系。市级建立民政大数据应用发展中心,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应用和分析。县(市、区)设立调控中心,承担市级中心下达任务的完成、县(市、区)工作的协调等任务,镇(街道)、社区分别设管理员和办事员,负责数据的收集和平台工作具体任务的完成。体系的建立,为大数据的形成和平台的健康运行提供了保障。
开展分析应用。当前,数据的“采集”包括人口基数和居民数据信息,平台的进口、出口数据以及社区业务的相关数据;“应用”包括社区业务的应用、社区管理的应用以及行政治理的应用。“分析”包括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在横向和纵向的比对,低保、救助、养老、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数据及指数的比对等。当前,平台已设置52项分析指标,其中,数量指标32项,质量指标20项。可用于政府分析决策的38项,用于反映民生民情的14项。同时,市民政大数据应用发展中心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聘请社会学、民政民生研究领域、信息化研究特别是大数据研究领域领先人物,组成德州市民生大数据应用发展顾问团,对平台民生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发展进行研究开发和指导。通过对民生大数据库的有效采集和科学应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为社会治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更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