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区用“互联网+”推动政务“效能革命”
来源:楚天快报 更新时间:2016-06-06

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政务工作进入“秒时代”
高新区用“互联网+”推动政务“效能革命”
 

图为:高新区服务东风办工作人员,汽车试车场三期项目秘书王婉斐正在编写工作日志
图为: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图为:技术开发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高新区三大信息系统后台开发设计

记者祝兆林 通讯员陈茜肖阳

    互联网,让你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距离千里能隔屏会友,衣食住行均可通过网络完成,方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襄阳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襄阳高新区充分借力“互联网+”,运用微信群里现场办公,将服务效率由以前的“按天算”变成了“按秒计”,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用网络信息替市民跑腿。通过多种类的问政渠道,解民生诉求。今年9月,高新区斥资3000万元打造的政务信息共享系统、信用信息系统、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系统三大数据平台将上线运行,三大平台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把各部门的关于居民、企业等信息互通共享,用“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政务工作的“效能革命”。

微信群里现场办公服务效率“按秒计”
    “试车场已将管委会先行建设承诺函商报上级单位和东风招标办,围墙设计已完成,启动围墙招标工作。”“土地分局今天下午到省国土资源厅专程督促试车场土地审批,力争在本周内将土地出让缴款单开出来。”
    这是在高新区东风试车场项目微信群里的一段对话。这个群是上月13日高新区专门为了服务东风试车场项目而建的,群里成员为市区领导、相关部门以及项目方负责人。项目秘书每天早晚通报一次项目进展、代办事项、问题落实等情况。各部门以及项目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随时碰到问题,随时在群里反馈,推动着事项及时解决
    用微信群推进项目建设已成为高新区政务工作的常态。在高新区,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一个项目建一个微信群,现在已有十几个这样的微信群。各部门和项目方每天汇总,以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及时发布项目进展,提出需协调处理的问题,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办公,推动项目服务进入“秒时代”。
    5月8日,国能电池公司与襄阳高新区签署协议,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7亿安时的动力电池项目。项目落地后,该项目微信群就建立起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项目方负责人全部入群。项目推进中碰到的土地、规划、环保、水电路气等各类问题,一旦在微信群中提出,就会有人解答,并提出实施意见;时间过久没有解决的,市区领导直接过问,省去了往返跑腿、反复打电话和集中开会研究的时间。
    在微信群的推动下,国能项目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备案、项目立项和公司注册等工作;不到20天的时间里,项目进度达到了以前两三个月的水平,再次刷新了高新区项目建设速度。
    上周,微信群里反映,国能等几个项目投产之后需用供电专线,对此问题,副市长王忠运当即安排市供电公司来到高新区。当日下午,高新区组织市供电公司、区规划分局、建设局、项目办、汽车园办等单位负责人召开碰头会,摸清了各项目供电现状及中远期用电计划,并初步确立了供电改造方案。次日,市供电公司及时到项目现场查看。
    高新区项目办主任刘永红说,自从有了微信群后,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以前许多需要拟文层层审批的事项,现在在网上直接提出来,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有时候晚上10点多,大家还在群里协调项目”。

信息代替市民跑路审批“指尖上”解决
    项目落地后,高新区通过微信群缩短办事程序。落地前则利用大数据服务,打造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指尖上”的审批,让信息“代替”群众跑路。
    上周,一家企业准备新成立经营办公设备的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张一打开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进入公司设立登记在线申报的页面。在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提交公司章程、租赁合同、身份证等各项资料后,很快电脑上显示,她的这一事项已进入待预审状态。30分钟后,当张一赶到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时,公司的营业执照已经出来了。“网上审批十分快,非常便捷,只用跑一趟就够了。”张一说。
    能让张一节省时间,其背后是高新区围绕网络环境“一体化政府”的要求,打造的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当她还在来的路上时,她递交的审批事项已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网上启动了。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工作人员刘波云介绍,当市民的材料在网上一提交,我们在平台上就可以看到,我们对她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她出证。
    借助大数据,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对清单外的工业项目,实行“联合审批”制度、试行“承诺审批”制度;推行“免证照办证”,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手续,依托“互联网+”,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
    审批环节更透明、更高效,让市场主体更活跃、更繁荣。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802件,办结率100%;新增注册工商企业730家,注册资本32.3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7个,投资额超过196亿元。
    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周宏林表示,所有的审批项目企业和办事群众均可从网上申报,审批全部过程按照审批权限都在网上完成,数据多跑腿,群众就能少出门,让行政审批在“指尖上”完成。

政务工作网上进行公文办理“穿越时空”
    送来送往的公文,层层审批的流程……是阻碍政务提速的关键。高新区全面采用OA办公系统,将机关发文、收文等公文(除涉密文件)运转流程全部转移到网上,并根据不同公文制定不同的办理流程……借力网络,高新区正向无纸化办公过渡,最大限度压缩公文流转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此举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而且扩展了办公时空,公文处理不再受“8小时”和“办公室”限制,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处理文件,不会因出差、出国而耽误。一份文件扫描上网后,相关负责人先签,然后再将文件发送给相关处室,整个过程5分钟之内就可搞定。
    公文办理由人工“送来送去”,变成了网上“点来点去”。“万一出差在外,关联手机还能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处理紧急文件。”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公文档案科科长李云霞说,网上传送文件非常便捷,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系统内没有抓《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的内容,部署没有哦?”“上月党组专题研究部署了……”近日,高新区纪工委例行督查各地上个月主体责任纪实工作,发现某单位内容填写不完整,随即电话提醒。
    高新区“主体责任电子台账纪实系统”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任务分解为8个板块。每项工作都必须添加印证资料附件,比如文件、方案、会议记录、上级批示扫描件、会议或活动照片、宣传报道、工作总结等。“系统就像一双监督的眼睛。”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江朝喜说,纪实系统与干部的“工作日志”相互印证,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要落实责任。压实了主体责任,也为纪检机关落实监督责任营造了良好氛围。
    此外,在高新区,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企业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000多人每天都能收到一条“高新区政务信息手机报”报道。该手机报是由高新区政务中心承办的资讯平台,发布内容涵盖区内负责人动态、各单位工作动态、经济动态、科技创新、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每天下班时间推送1次。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手机报累计发送61期,信息量多达780条。

打开网络问政渠道民生诉求足不出户
    “我的孩子能否在三十四中入学?”近日,一市民在高新区网站群众来信平台留言。“您的来件已经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您也可以直接致电高新区教育科进行咨询,咨询电话0710-3755692。”次日,这封群众来信得到了及时处理反馈。
    为快速回应民众诉求,高新区积极优化升级网络问政平台系统,细化出在线办事、主任信箱、来信反馈、问题汇编等问政栏目。据统计,一季度仅高新区门户网站就整理群众来信80多件,回复处置市政府网站群众来信20件,市政府网群众来信的回复率达到100%,区网站的回复率在95%以上。
    此外,高新区注册了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微博等自媒体账号。目前,高新区每天在各类自媒体中发布信息达20余条,粉丝数量达到37万多人。
    2016年5月,襄阳高新区微信公众号“襄阳高新频道”重新开发上线,增设聚焦高新、查询、网上办事等三个栏目,用户可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直接点击栏目下方子菜单,便可直接进行网络问政,零距离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互动。
    同时,高新区积极与专业的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全方位关注高新区网络舆情,建立快速处置通道,及时处理民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据统计,近一周内,该平台就捕获相关信息40000多条。今年以来,12条涉及民生方面的重要投诉及问题都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
    除了自身平台建设,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认真办理襄阳市热线调度中心转来的“热线工单”,围绕“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的服务宗旨,始终把落实群众诉求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群众满意率作为第一标准,努力抓热点、解疑点、破难点,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今年1至5月,该区行政审批局共接到襄阳市热线调度中心转来的《襄阳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工单》1760件次,其中求助1285件,投诉197件,咨询236件,建议26件,表扬16件,限时办结率达98.75%,总办结率达98.82%。

大数据整合各类信息云平台破除信息孤岛
    微信、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以及各种网络问政渠道都是单独的信息主体,要让审批、监管和执法环节实现信息互通,必须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高新区以先行先试改革为契机,依托华为云计算中心,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政务信息共享系统、信用信息系统、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系统三大数据平台,把身份户籍、社保、婚育、纳税等与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攸关的基础信息,企业、组织机构的登记、资质、信用信息,及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中积累的信息,通过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将实现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确保高新区电子政务应用的广泛融合,为推进高新区先行先试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信用信息平台以公共信用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将逐步实现高新区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信用信息体系核心优势,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创造示范。
    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信息平台推动各领域监管和执法信息的有效归集、对接共享和开发应用,实现监管、执法业务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发挥部门合力,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实现“宽进严管”。“今年9月,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平台、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将上线运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孔祥云介绍说,届时,所有部门将实现数据共享,在审批、监管和执法环节实现信息互通,围绕市场主体,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