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要换火车头!服务业新政已出炉
来源:大江网 更新时间:2016-06-13
核心阅读

从30%到41%以上,在“爬坡过坎”的大背景下,河南服务业逆势而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为了让“火车头”实现更好更快的前进,多项政策保驾护航。此番出台的《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聚焦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包括开通中欧班列新线路,支持中原银行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等多项重点任务,更提出2016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达41%以上的目标,河南经济结构“三一二”向“三二一”的转变又进一步,“一栋楼税收超过一个县”实例的增多,也成为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的一个缩影。

开通中欧班列郑州至土耳其至卢森堡新线路,支持中原银行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支持郑州、洛阳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6河南省服务业该往哪儿使劲儿,这次都划上重点了!

日前,《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今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以上。

从两年前占比不足30%到如今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以说,我省服务业妥妥滴实现弯道超车,在经济“爬坡过坎”中逆袭!

河南经济发展要换火车头!服务业新政已出炉

那么,服务业逆袭,对整个河南经济贡献有多大呢?举个例子——

“一栋楼创造的税收超过一个县”?这不是传说!据悉,郑州市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大厦集聚的57家电商小微企业,去年税收一举突破5亿元,超过了我省许多县全年的税收总额。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我省服务业就已经达成了41%的目标。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服务业同比增长10.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1%提高至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由23.5%上升至50.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河南经济发展要换火车头!服务业新政已出炉

其中,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入驻68家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264家金融机构,仅金融业就占到了商务区产值的半壁江山。内乡县不足2公里的特色商业区,引来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135户商户,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近9亿元,吸纳就业近9000人。

逆袭速度背后,自然少不了各类政策的保驾护航。

比如,2014年5月,《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意见》出台,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提出要把“两区”打造成为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同年9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出台,又从土地、财政、税收、行政审批等方面赋予了“两区”服务业发展众多优惠政策。

此次出台《方案》,就是要围绕亮点,突出重点领域的提质增效,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方案》聚焦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下达13项重点任务——

开通中欧班列郑州至土耳其至卢森堡新线路,支持中原银行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支持郑州、洛阳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涵盖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推动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沿黄生态旅游区发展,支持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建设新闻岛和全媒体数据中心等采编平台……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涵盖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推动生活消费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发展。

……

以下为文件原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

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16〕6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3日

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工作部署,为推动我省服务业提速增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态势,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生活性服务与民生消费相互促进,着力壮大载体平台、增强项目支撑、优化政策环境,不断创造新供给、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形成新消费,推动服务业发展扩规模、优结构、提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二)主要目标。——规模总量壮大。201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增长17%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以上。——内部结构优化。物流、金融、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200亿元、2000亿元、1400亿元,分别增长9%、11%、19%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000亿元;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600亿元,分别增长11%、12%。——载体功能提升。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00亿元,建成60个人力资源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平台,形成9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争取新增10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发展壮大一批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知识产权、养老健康等服务业特色园区。二、重点任务(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核心,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技术智力支撑,加快生产、供应、服务环节间的融合互动,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1.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强化郑州国际物流枢纽和通道功能,完善区域分拨和城乡配送网络,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动与制造、商贸联动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加快物流中心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推动郑州航空港陆空联运发展,深入实施卢森堡—郑州“双枢纽”战略,推动卢森堡货航航空物流基地一期等项目尽快落地,开通郑欧班列经土耳其至卢森堡新线路。加快建设菜鸟国际转运中心、国际快递物流港、顺丰航空快件集散中心、唯品会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开建郑州机场北货运区一期工程,拓展航线航班,力争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超过21家,开通货运航线35条,货邮吞吐量增长15%以上。加快提升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建成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推进“郑欧商城”B2B(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业务贸易平台建设,实施郑欧班列南线开行计划,拓展郑州—海港班列—日韩地区的铁海联运业务,力争全年开行200班以上。(郑州市政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民航办、郑州海关负责)——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支持物流园区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率先在郑州航空港国际物流园、郑州国际物流园等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推广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标准化载具、甩挂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力争全年完成5—8家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开展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作,支持以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骨干,建立全省物流园区联盟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园区之间资源共享、标准互认和信息互通。(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负责)——加强区域分拨和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完善物流节点网络。加强物流节点城市出省通道和分拨中心建设,提升区域物流枢纽功能,增强跨省物流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安阳物流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深入推进郑州国家共同配送试点和洛阳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开辟城市配送专用线路,建设社区、机关、学校等智能快件箱等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和邮政“三农”服务站建设。争取2016年全省快递业务量超过8.5亿件,增长65%以上。(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供销社负责)——支持发展供应链物流,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依托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与生产制造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区中园”,完善仓储配送设施和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建设郑州双汇物流配送中心、南阳(内乡)煤炭物流园区、济源市集装箱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推广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选择条件成熟和基础较好的城市,鼓励通过行业协会或核心企业,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行业上下游的信息协同效率。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或设立专业物流公司,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和第四方物流服务。制定实施降低物流成本政策措施,提升物流综合效率、效益。(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2.信息服务业。抓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开展试点示范,强化应用普及,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和扩大信息服务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河南电子口岸推广应用,实施洛阳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安阳国家区域工业电子商务等试点方案,加快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培育我省十优电子商务平台、特色电子商务平台等本土品牌,强化实训式、公司式等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新增一批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委、邮政管理局、供销社负责)——强化信息技术服务。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O2O(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加强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应用示范,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和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加快申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点在交通物流、农业粮食等领域实施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推动中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奇虎360数据中心等建设,建成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一期、中原数据基地二期,打造国家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制定电子政务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方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政务云平台上运行。加快建设河南工业云、豫教云等行业云平台。持续推进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宽带中原”建设,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实施郑州直联点提升工程,争取郑州成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试点。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3000万个,省际出口带宽突破10000G(兆),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97%以上。(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3.金融业。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加快金融功能区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壮大“金融豫军”。支持中原银行加快网点布局,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并争取年内获批。深入推进中原证券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加快实现A股回归。积极支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力争全年挂牌和展示企业达到1000家,积极争取新三板推荐业务试点资格。加快组建民营银行、金融消费公司和中原寿险公司,支持省级投融资公司研究设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争取郑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双汇集团财务公司尽快开业运营。加快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步伐,力争全年再有50家县级农信社组建农商行或达到组建标准。(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负责)——强化金融集聚。支持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推动龙湖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建设,加快中原信托大厦、方正金融中心、平安金融中心、中交建整体开发等项目实施。推进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及中介机构,引进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20强企业1家,新增证券分公司1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5家。(郑州市政府负责)——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农业、金融、文化、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优质企业上市,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到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和定向融资,争取40%的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推动中原银行、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焦作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突破。完成铁路、互联网+、知识产权、“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并运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及私募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加大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对接方式,开展主办银行试点。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和知识产权金融。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争全年新增融资规模超过6600亿元。(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知识产权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负责)4.科技服务业。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拉长科技服务链条,推动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支持成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设众创孵化空间和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团队、创新型项目和知名研发机构。深入实施省级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全覆盖工程,规划一批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中科院河南合作平台建设,争取中科院在豫设立分院级研发机构。(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负责)——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全面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郑州、洛阳、焦作高新区科技服务业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区申报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负责)5.商务服务。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专业生产服务,推动集聚集群发展,提升商务服务整体水平。——加强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广告业集聚发展,加快中原广告园区二期建设,积极开展省级广告产业园区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建设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省工商局负责)——推动会展业提速发展。建立会展业信息登记制度,加快郑州航空港区绿地会展城等重大设施建设,支持更多品牌展会列入商务部引导支持目录,持续提升郑州区域性会展中心地位。(省商务厅负责)——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推动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郑州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发展,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制定《河南省专利代理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省知识产权局负责)——支持中介和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引导会计、法律、管理咨询、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向服务业“两区”集聚,培育一批高端商务中介服务集群。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分别负责)6.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发展,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的全过程服务。——加快检验检测认证基地建设。加快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和新乡、许昌等市检验检测基地建设,新建中低压输配电设备、玉石金银饰品等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提升食品农产品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功能。(省质监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科技厅负责)——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研究制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意见,加快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龙头企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我省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技术机构组建技术合作联盟。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省质监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科技厅负责)7.服务外包。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业务,全面开拓离岸、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出台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服务外包示范工程,推动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支持郑州、洛阳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开展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工作。(省商务厅负责)——深化外包业务合作。积极拓展离岸、在岸外包业务,支持企业开拓境外业务市场和完善营销网络,面向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举办专题招商、项目对接等活动。强化与上海、北京、广州等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加快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郑州、洛阳分中心建设,支持高等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省商务厅负责)8.节能环保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体系,开展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示范,大力发展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开展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服务。重点推动能源、产业集聚区、城市公共环境等领域环保服务发展。鼓励大型电力、煤化、冶金、建材企业整合内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安装运营等业务,组建专业化服务公司。积极探索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模式。(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支持第三方节能环保机构发展。全面落实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制定政府采购节能环保第三方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探索节能效益分享、节能量保证、能源费用托管等节能改造模式。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和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支持建设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发展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体系。开展以旧换再(再制造产品)试点,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改造或新建5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平台,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负责)(二)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优化供给、创新业态、提升服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发展。1.旅游业。突出“老家河南”旅游形象,推动旅游线路精品化、产品多元化和服务智慧化,激发和扩大旅游消费。——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动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加快开封御河水系、郑州生态廊道、鹤壁淇河生态旅游区等环城游憩带建设。推动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沿黄生态旅游区发展,强化龙头景区带动,加快嵩县白云山旅游度假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创建1家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以上5A级景区。支持郑州、济源等10个市(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省旅游局负责)——扩大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山地运动、水上娱乐、温泉滑雪等业态,加快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建成林州航空运动生态旅游区。提升文化体验功能,开发根亲、功夫、古都等产品,加快中国禅武文化研修、云台山文化旅游展演等项目建设。开发健康养生旅游线路,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支持红色旅游发展,争取更多景区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省旅游局、教育厅、中医管理局负责)——推进特色旅游村镇发展。结合历史文化、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朱仙镇、荆紫关镇等古镇整体开发。依托知名旅游景区,加快嵖岈山温泉小镇、灵山禅养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扶持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养生山吧等旅游项目。加强对272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和业务培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培育一批旅游创业就业村。(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扶贫办负责)——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河南旅游新媒体平台建设,利用微博、微信、手机APP(应用软件)等开展精准营销。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改造,推动5A级景区、4星级以上酒店、出境游旅行社实现智慧化管理。完善自驾车营地、标识标牌、安全救援等配套设施和强化服务,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专项行动,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297座。完成我省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方案备案程序并尽快启动实施。(省旅游局、国税局、财政厅、商务厅、郑州海关等负责)2.文化产业。坚持创意引领,加快跨界融合,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文化+”行动,落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加快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争取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凤凰卫视等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扶持郑州创客空间、黑石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发展,培育一批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电广传媒等文化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省文改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旅游局、文投公司负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出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加快商丘归德府城、洛阳大唐古镇、浚县古城等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开发创新,支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基地,培育壮大禹州钧瓷、洛阳牡丹瓷等特色产业。(省文改办、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培育新媒体新业态。落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完成省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控股集团组建,支持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建设新闻岛和全媒体数据中心等采编平台,启动华夏文明数字图书馆、中原文献出版工程等建设。加快奥斯卡电影院线升级改造,全年新增影城6家。落实支持电影业发展政策措施,完成《清明上河》等10部重点影视和演艺节目制作。(省文改办、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出台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意见,编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办好嵩山论坛年会、郑州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增强航空港卫视、中国非洲电影频道等对外媒体传播平台影响力。鼓励组建演艺院线联盟,培育水秀、象剧场、功夫诗·九卷等龙头演艺品牌,支持《武林风》等栏目走国际化路线。(省文改办、商务厅、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3.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等重点领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做精做专健康养生服务。加快健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发展一批第三方专业体检中心、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培育一批中医药医疗保健机构、企业和品牌。推动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区域性健康养生基地。加快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省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加快拓展体育健身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面向社会开展体育健身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的建设运营。发展一批体育健身机构和组织,支持开展体育健身培训、咨询、体质测定等服务。力争全年新建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个、全民健身路径600个。(省体育局负责)4.养老服务业。加快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养老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医疗保健、家庭服务、娱乐健身、老年大学等配套功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快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推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建设,扩大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范围,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开工建设一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力争全年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引导形成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相衔接的服务模式。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合作,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化。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方将部分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医护型养老机构,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加快推进洛阳、漯河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负责)5.商贸服务业。加快流通体制创新、新型业态培育,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鼓励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扩大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展“豫货通天下”对接活动,提高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方式。大力推动吃住行娱等生活服务在线化,加快团购式、体验式、上门式、配送式等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融合发展。(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发展。鼓励传统商业加快向主题型、体验式、智慧化商业中心转型,支持发展买手制百货、品牌集成店、会员制商店、个人定制商店等新型业态。制定餐饮住宿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和行业标准,加快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省商务厅负责)——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积极申建中国(河南)商贸流通综合改革试验区。优化城乡市场流通网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便民菜店等建设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城市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外迁。鼓励在城乡社区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负责)三、载体建设(一)提升服务业“两区”支撑带动能力。以提升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生活服务功能为重点,优化规划布局、突出招强引优、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服务业“两区”提质扩容增效发展。——集聚发展主导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推动有序发展,加快培育业态先进、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服务业集群。省辖市商务中心区要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推动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县(市)商务中心区要加快提升专业化服务功能,围绕特色商品集散和区域制造业提质创新,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等专业服务。特色商业区要突出专业化和特色化,依托资源优势集中培育1—3个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产品交易等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形成9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两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推动业态模式创新。服务业“两区”增量部分注重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存量部分注重提升功能、提高品味。探索发展平台型经济、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推动传统商业经营业态多样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店铺商品品牌化。将服务业“两区”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制定完善企业孵化、办公设施、配套服务等扶持政策,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仓储库房等资源,推动创客空间、众创咖啡等集聚发展,力争全年培育10个优质众创空间示范服务业“两区”。支持各地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选择性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和总部型项目,提升服务业“两区”整体发展水平。(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增强建管运营能力。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园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纳入服务业“两区”。坚持建设和运营并重,提高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开发商自有物业比重,通过固化平台以商招商,有效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完善准入机制,突出主导产业占比,控制业态配比。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服务业“两区”通过委托管理、机构套合等多种方式加强运营管理。鼓励制定实施楼宇服务社区化等标准。支持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00个,入驻服务业企业达到1.5万家,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办负责)(二)支持服务业专业园区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科学布局、集聚集约,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等,建设提升一批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服务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加快优化布局和整合资源,在物流节点城市、交通枢纽节点、大宗货物集散地等区域,建设和改造一批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智能化、标准化改造提升,启动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全年新增示范物流园区10家左右。(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创意设计园区。利用传统商业街区、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传媒、设计策划、动漫游戏、时尚消费创意等企业和人才集聚,搭建技术支持、交易展示、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等建设,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示范园区。全年新增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家。(省文化厅、知识产权局负责)——电子商务园区。鼓励在优势产业突出、市场需求旺盛、电子商务基础好的区域建设特色电子商务园区,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和技术服务平台,吸引电商、信息软件、快递仓储、交易结算等关联企业入驻发展。重点推动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郑东新区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等重点园区发展,探索推行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建设模式。全年新增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0家。(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健康养老产业园。依托生态环境、医疗资源等优势,在城市、近郊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以旅游休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娱乐健身等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养老服务企业集团,吸引房地产、金融保险、医疗养生、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投资,开发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建设首批省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省民政厅负责)四、推进措施(一)强化政策支撑。围绕服务业关键领域发展和业态模式创新,开展重点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市场准入、金融信贷、财政税费、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抓好国家和省已出台政策落实,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细化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方案,建立台账制度,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认真执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专项工作方案,落实普惠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公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降低服务业企业融资、制度性交易、人工、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推进创新开放。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各类专项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积极申请开展“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结合国家和我省重大投资洽谈活动,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中推介签约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三)加快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完善省100户服务业领军企业的对口联络协调和运行监测机制,运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人才引进等,鼓励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建立完善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实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抓好1000个投资规模超亿元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分包、项目台账和进度季报三项制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审批、土地、环评、规划、建设资金等关键环节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按期投产达效。(四)加强督导考评。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全省服务业发展指导协调和统筹推进,及时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重点工作督导和通报。加快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两区”、百户领军企业、电子商务等统计制度,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