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成都大数据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6-06-14

我市推进大数据建设,建立全市基础数据统一平台 本报资料图片
 
市民体验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走进百姓生活 本报资料图片
近几年来,“大数据”的热潮席卷全球,这一新兴词汇和其背后包含的丰富涵义,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之一。事实上,当国内的大数据概念方兴未艾之时,拥有良好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的成都已率先着手,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已经在成都诸多政府机构与企业中留下了它们的印迹。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产业在成都的发展态势如何?成都布局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又在哪里?本期《成都经济观察》将带您走入《新经济·新动力》系列报道的开篇,听一听专家与业界如何看待成都的大数据产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催生战略新兴企业,创造出崭新的经济增量。

【特约观察】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寇纲:

发展大数据 成都优势明显

“大数据有望充分发挥其价值,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受其影响。”寇纲表示,“大数据时代的出现,简单说来就是海量数据和完美计算能力的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而大数据计算技术完美地解决了海量数据的收集、存储、计算、分析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从简单的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上升到基于海量数据的针对性分析。大数据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方法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因大数据而受益。”

对普通市民而言,大数据对生活的改变则表现于方方面面。“例如,浏览网页时,你会发现网页广告会推送你最近想买的某些物品,会推送你喜欢的明星新闻,会根据你的兴趣推送你喜欢的小说,这就是大数据在起作用。大数据帮助电商公司向用户推荐商品和服务,帮助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商品购买时期、商家和最优惠价格;大数据帮助社交网站提供更准确的好友推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企业招聘信息,向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游戏以及适合购买的商品。”除此之外,在寇纲看来,“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政府实现政务公开,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帮助城市预防犯罪,提升应急能力,实现智慧交通;使得金融交易的效率不断提升,支付电子化、信用数字化不断升级。这些都是大数据对于普通百姓生活产生的变化。”

大数据的机遇之下,成都目前又处于何种状态,有何发展优势?寇纲认为,成都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有未来发展的区位优势。其次,成都政府对于大数据发展非常重视。2015年,成都设立了全国第三个大数据管理局;国家信息中心首个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也落户成都;各个高校,包括西南财大更是相继成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政界、学界、业界一齐发力,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盘棋,有效整合数据资源,组织推动数据应用的发展。”寇纲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大数据应用都在发展初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只比我们略早,但总体来看,大数据应用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国的起点和水平相差不多。“成都有条件、有机会抓住当前的有利契机,改变我国长期处于信息产业链末端的不利局面,在大数据发展应用上占领战略制高点。”

“基于大数据的众多优势,成都未来应该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信用体系和信用市场。”在成都大数据发展应该注意的要素上,寇纲向记者表示,成都市市场主体已经开始重视信用消费、增加信用需求、注重信用管理活动, 信用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有些方面,信用缺失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例如,近年来随着网络团购的火爆,信用投诉案例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制约了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建立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而大数据可以基于全局的观点,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创造性地提出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商业机构在战略与策略层面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和决策支撑。据寇纲透露,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正在与成都发改委合作,准备对培育和规范成都市信用服务市场进行对策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清洗和梳理分析,客观分析企业或个人的对内和对外以及在过去和现在的各类活动的全部信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做出最全面、客观和及时的信用评价,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和业务开拓提供证明,助推个人创业发展。“希望成都可以利用电商、社交、金融交易等广泛的数据来源,开启‘大数据征信’的崭新时代。”

【记者观察】

“大数据”的成都 正向我们走来

如果说之前的大数据产业仅仅是一个设想中的未来,在经过了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后,成都的大数据未来已经到来。

2015年,继广州、沈阳之后,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三个大数据管理局;截至2015年底,成都市电子政务应用已集中部署7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的150项应用,形成了统一的成都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截至今年2月,成都市在全国建立首家以公民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综合平台,归集沉淀17个部门涉及的69类645项公民信息数据4.2亿条,已率先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今年5月底,四川大数据发展研究会成立,6月5日,成都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产业研究院挂牌。目前,成都先后与微软、中兴通讯、成都工投集团、勤智数码、国信安、广州云润、成电医星、康芬戴斯、电子科大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公司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全国初步形成影响。

不仅如此,今年7月,2016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也将在蓉召开,此次会议是国内首个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议题的大会,各路产业界的大佬也将集聚成都,在这里唱响大数据的强音。不可否认,从传统企业的转型到新创公司的成长,大数据产业在成都已渐成燎原之势,而在政、学、产的共同努力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成都市大力推动大数据与产业和公共服务的融合,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会得以充分开发,将有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孕育出更多的创新创业标杆,眼前的与未来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大数据的成都,正步伐矫健地向我们走来。

【企业故事】

故事1

崇信公司:有基础 有优势 有信心 成都大数据公司已开花结果

大数据的风口之下如何乘势而上?在加强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与规划之外,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成立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四川省首家国有独资企业——成都崇信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据公司董事长陈刚介绍,崇信大数据于2015年5月成立,主要立足于数据的归集沉淀、清洗规范、共享开放、交易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梳理、采集和基础库入库工作,推进并不断扩展市域政务信息基础数据库领域和资源,协调经济社会数据资源的组织管理,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大数据研究、开发和应用。”

2015年6月,崇信公司与中兴软创、成都信息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4000万元合资设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中兴智慧成都有限公司,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打造IT资源保障;与成都勤智数码公司共同出资2800万元合资设立大数据共享和运营公司——成都勤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着力做好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和开发应用,实现数据驱动创新创业。公司成立一年多来,主要实施崇州市民一卡通“智惠卡”项目、大数据共享和运营中心项目、党政机关“云桌面”办公项目、综合执法智慧服务平台、公务员考核系统等。

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给市民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以崇信公司牵头推进的崇州市民一卡通“智惠卡”项目为例,据陈刚介绍,该卡是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IC卡),目前正逐步在全市推广使用,已实现持卡在市内公交刷卡便利支付功能,卡片已在全市销售,“通过这张卡可以汇集乘客的乘坐信息,就能分析出哪个点、哪个时间段客流量大,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结果来调整公交车辆的安排,既能便利群众出行,也能提高公交车的收益。下一步,公司将通过开展‘市民一卡通’项目,把居民健康卡、医保卡、金融IC卡、天府通卡集为一体。”

一年多来的丰厚收获,也让陈刚对于成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强的信心,“目前成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物联网、旅游、智慧城市等项目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假以时日,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成都市大数据项目必将得到飞速地发展。”在陈刚看来,成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型数据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与此同时,智能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两化融合等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也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启动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政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利用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

陈刚认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成都有基础、有优势,“抓住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机遇,成都市应当极力抢占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桥头堡,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优势,促进大数据相关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突破中西部城市的地理局限,在产业合理转化的过程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故事2

明珠家具:大数据让传统产业 找到更多创新突破点

时至今日,大数据早已不是玄之又玄的高科技概念,而是真正能够被企业运用的超强“法宝”。谈到大数据对于传统企业的助力,明珠家具总裁王建斌深有感触:“变革转型、二次创业,技术进步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新技术怎样改变我们的行业,对我们每天都是一个挑战。拥抱技术变革有风险,但不拥抱技术变革风险更大。”

作为成都本土知名的家居企业,明珠家具在全国已有1500多个家居零售门店,面对新一代消费者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挑战,明珠家具也开始了积极转型。在王建斌看来,互联网化的智能手机为先导的科技“创新”,已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进而深刻地改变商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商业模式也必须创新与变化,“只有与时俱进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已日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的经营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新需求。为此,王建斌也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与使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新技术,“面对消费者与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我们企业的转型方向是从传统的‘卖家具’到 ‘为消费者提供全屋家居解决方案’。”

王建斌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积累,明珠家具已经建立起一个拥有2000多万消费者数据的客户系统,“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将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合并同类项’,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库,就可以通过方案库提供对应的个性化方案出来。方案也可以快速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甚至到店VR体验等方式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快速修正。”

在消费者初步形成了方案后,面对大量个性化产品需求,又该如何协调产业链资源完成交付?王建斌告诉记者,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的制造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节奏。唯有创新,通过产业互联网链接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智能制造的升级提升产品线柔性,最终走向大规模定制模式。而为了完成这一转型,明珠家具已开始打造产业电子交易云平台与供应链协作云平台,将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货商、中间的家具工厂、下游的零售商/电商到最后的消费者等关键节点一一联通。

记者了解到,明珠家具目前已经联合SAP,IBM等公司建立了上游原材料电子交易云平台,下游零售商ERP与设计协同云平台,联合德国豪迈、舒乐等公司逐步引入了家具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云平台。而针对下游上门配送安装等服务领域的机会,其还设立了一家家居上门服务云平台的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切入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和技术平台的搭建在几年前就已经逐步开始了,回过头来看过去几年,技术引领变革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甜头。”通过主动拥抱大数据与技术的转型,明珠家具近年来在业绩上也获得了突飞猛进。据王建斌介绍,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其成品库存下降了2个亿,交期下降了40%,资金周转率提升了100%,“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几年来,我们的人均产值已经提升了近3倍。坚持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大数据让传统家具产业找到更多创新的突破点,也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业界声音】

大数据的发展,首先是技术环境的建设;其次是人才环境建设;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数据流通创造价值,实现开放和交易。站在国家战略的方向,从GDP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看到中部西部的开放特别是航空和陆上,尤其是铁路的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大数据发展也要主动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靠近。

——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成都数之联科技集团CEO周涛

我们到成都发展的原因很多,除了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大数据产业环境,规划思路清晰,政策措施有力,数据资源丰富,网络四通八达。

——微软川渝区总经理唐多

目前成都在金融工程、物联网、旅游、智慧城市等项目的大数据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假以时日,加上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成都市大数据项目必将得到飞速地发展。

——第五维国际孵化器创始人赵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研究显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将节约60%的研发时间,节省40%的研发经费,信息大数据导航,让“双创”不再迷茫。

——成都中知慧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荔

 记者 马玉宝 实习记者 李艳玲 采写 谢明刚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