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获2016移动政务影响力榜“十佳城市”
来源:成都晚报 更新时间:2016-06-21

昨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6移动政务峰会”在京举行。此次峰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探讨用好互联网这个新平台、新途径、新渠道,推进移动政务建设,服务群众。

记者从市网信办获悉,在本次峰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移动政务影响力榜单》的总榜和各专项榜单,成都市获得2016移动政务影响力榜“十佳城市”奖项。

推动移动政务建设,探索政务信息发布与公共服务的创新,成都已基本建成市级部门、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覆盖政务微博矩阵体系,加速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及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信息服务。

移动政务影响力榜“十佳城市” 显示成都创新的勇气实力“注重媒体化的表达,唱响政务宣传‘主旋律’和移动政务‘流行曲’。”这是此次峰会主办方对成都在推动移动政务工作方面给予的评价。推动移动政务,成都不仅建立了各级信息平台,还通过平台联通群众,将政府的服务快速便捷地送到群众身边。

结合成都实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成都快速跟进移动互联网新趋势,积极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建立起基于移动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及时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上,成都发布、微成都等政务新媒体,不断推出引人关注的新方式,新产品。“充分显示了成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勇气和实力。”

一直关注成都移动政务建设的西南交通大学传播系主任蒋宁平说,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成都的政务服务与移动新媒体相结合,既促进了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方便广大市民,更有助于提升用户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媒体碎片化信息导致的用户流失。他表示,成都的这些创新实践是“移动互联网+媒体+政务”的典范,这次能够荣膺“移动政务影响力十佳城市”,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四级政务微博矩阵体系 打造移动时代民情热线

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成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目前,我市以“成都发布”、“成都服务”和“微成都”为龙头,推进并开通政务微博账号5000余个,基本建成市级部门、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覆盖、安全通畅、协调联动的政务微博矩阵体系,在总量和覆盖面上处于全国前列。

其中,市级部门开通政务微信公共账号40余个,覆盖有效听众90余万人。除“成都发布”微博粉丝已突破600万,粉丝数超过100万的政务微博有3个,超过10万的政务微博24个,粉丝数1万以上的政务微博28个。在市级部门政务微信中,听众数万人以上的约占总数37%。在区(市)县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中,听众数万人以上的约占总数57%,其中由都江堰市网信办运营的账号“遇见都江堰”听众数超过13万。2015年底,全市还开通了区(市)县政府民生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务微信账号,初步实现政务微信全覆盖。

这意味着只要你到了成都,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以及专用电话等互联网平台,享受到咨询、办事、建议、投诉等多种政务服务。

而按照《成都市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B2G、R2G”工作方案》,我市力争在2016年底前,取得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新突破;在2017年底前,构建起数据一体共享、业务一体协同、服务一体集成、监督一体开展的线上线下创新融合政务服务体系。

移动政务加速融入生活 畅通服务群众新渠道“移动政务服务,应该说就是一个网上群众路线的核心体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教授认为,移动政务服务在优化政府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便利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成都市民正充分享受“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了解成都政务,享受诸多利民惠民的在线服务。目前,成都市建设的全程网上审批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在电脑上从报送资料到审批结束整个过程不需往返现场,5个步骤就能轻松搞定。计量检定员小李对这个过程深有体会,他解释,只需要在四川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中心办理一个CA证书,用这个“身份证”在全程网上审批平台上注册和登录就可以了。“进入平台点击‘申请办理’,按要求提交身份证、证件照、技术资料等电子材料。”几天后,即可在网上查询结果,带齐申请材料到成都市政务服务窗口查验后就取到了证件。

不仅如此,移动政务更加深入生活,在细微处提供便捷服务。2015年上半年,仅“微成都”微信平台就推出了便民实用功能性菜单栏,囊括交通违法查询、医院挂号预约、出入境签证预约等延伸服务。

多方式多平台联动 形成立体化宣传引导格局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我市积极开发新传播技术、新媒体产品,通过多方式、多平台联动,多形态梯次传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引导格局,传递成都声音、传播正能量。

链接资源,互动传播。“成都发布”和锦江区、崇州市等6个区(市)县党政客户端上线运行,与“新华社”总客户端互联互通,成为我市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又一主要窗口。同时,还建立与人民网、新华网、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等中央、省级媒体以及腾讯、新浪等商业网站的合作机制,合作策划网宣专题和重点报道,拓宽网络宣传渠道,有效扩大网络宣传覆盖面。
主动适应移动舆论场生态环境,创新制作适合在移动端传播的H5产品《成都中轴线》《为什么王健林、马云、雷军的朋友圈都在聊成都?》《全球创交“琅琊榜”“双创”传说看成都》,微视频《汤姆猫犀利吐槽非法投资四川话版》,图文网评《看过来,成都稳增长那些招》等新媒体作品共100余件,深获网民好评,有效引导舆论。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及社会热点问题,我市网信部门组织《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 再助成都发展国际范》《成都一声“巨响”亮出网络进步“脚印”》等优秀网评文章200余篇,积极定调网络舆论。开设“金沙辣评”网评专栏,集纳推广优秀网评文章。开通“众议苑”微信公号,主动引导网络热点事件。成都日报记者 华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