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推行“民情流水线”联系服务群众
来源:新疆党建网 更新时间:2016-06-21

今年以来,新源县推进“民情流水线”联系服务群众,通过“采集、汇总、分送、处理、入档”等一系列衔接紧密的服务流程,为农牧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5周年。

多渠道采集民情,健全群众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定期下访、日常记录、网络汇集、热线接收”四位一体的民情收集体系。“一周一下访”即第一书记、联系党员干部必须每周一天到责任居民区采集民情。“一人一手册”即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必须人手一本民情采集册,在工作中随时收集民情。“一网一平台”即在全县范围内开通民情在线网站,作为展示、监督、拓宽“民情流水线”工作的主要平台,安排专人对网站进行民情信息收集、民情档案整理、民情办理进度公示。“一线一桥梁”即每个村队、社区开通一部民情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记录群众反映问题。畅通民情反映渠道,切实把“民情热线”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多门类细分民情,确保群众问题科学分送直达。建立“五四三门类”办理机制。群众反映问题经过村干部、社区干部梳理整理后,由民情速递员传递给民情受理员。速递员根据群众反馈具体需求细分为手续代办类、资金扶持类、治安纠纷类、技术服务类、政策帮扶类五大门类,根据服务能力权限将问题分解为村(居)自办、乡镇办理、县直部门办理、县领导协调解决四类,根据解决问题紧急程度和所需时间分为特急、紧急、普通三类,分门别类建立民情流水线服务电子档案并进行编号。建档后,立即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民情QQ群将群众所需办理的民情档案投送到民情受理员手里,进行办理。

多团队处理民情,群众问题办理高效快捷到位。充分吸纳社会志愿者、“第一书记”、“两代表一委员”、各单位党员代表等各业、各个部门人员组建民情受理员队伍。根据服务类别和个人特长组建医疗卫生、政策宣传、手续代办、资金帮扶等8个民情服务队,由各村(居)第一书记担任组长。每个服务队专设一名民情收发员,根据民情档案紧急程度、具体情况,由组长牵头、协同服务、联合解决。并将解决结果及时发回给民情速递员及时归档、销号。

多方位督查反馈,有效监督确保民情服务质量。建立“反馈、督查、表彰、通报”四结合机制,确保“民情流水线”服务扎实开展、取得实效。由民情在线网站管理员对民情办理进度、办理结果通过网站及时向当事人公开反馈、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由县委效能办、党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干部和当事人组建成民情服务督查组,定期对民情受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反馈给村(居)党组织。通过民情在线网群众对民情受理结果的满意度反馈,每年从全县范围内评选出“群众最满意民情服务队”、“群众最满意民情服务员”,并进行表彰。同时,根据民情档案显示,对民情受理不到位、不及时的民情服务组和民情受理员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