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吴谦 谢晓东)近年来,陇南市西和县法院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重点抓管理,突出抓质效,努力实现审判工作提档进位的总体目标要求,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判质效的突破口,不断强化管理意识,细化管理措施,形成了以案件信息数据一体化、管理体系多元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目标科学化为特色的审判管理模式,强有力地提升了审判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审判质效整体水平。
以强化组织为依托 努力提高审管保障
西和县法院把加强审判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超前谋划,率先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由3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负责审判质效态势分析、案件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将审判管理的主要责任落实到院长、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各庭庭长,形成上下一体、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整合法院内部管理资源,政工科、监察室、办公室、立案庭各尽其职,分工协同参与审判管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审判管理大格局。
以信息化为载体 努力提高审判效率
西和县法院抢抓三大平台建设机遇,加强硬件建设,建成科技法庭2个,数字化会议室1个,实现了信息化全覆盖。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于审判管理工作,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手段,2013年,安装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聘请了清华紫光专家对全体人员进行网上办案操作培训,根据案件各个步骤的特点,将立案、分案、排期、延期、中止、结案、归档等工作环节全部由审管办在系统中管理,实行审限跟踪,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超限办案。在法定审限内由计算机预警显示、催办督办,强化审限管理,努力缩短结案时间,加强均衡结案管理,合理分配办案时间。所有案件管理信息一目了然,裁判文书纠错、文书隐名处理、文书公开等应用系统操作得心应手,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评查为手段 努力提高案件质量
一是定期进行案件质量评查。通过软件平台上的案件质量评查系统,评查小组每个月对上月审结的案件逐一进行评查,形成“月评查、月通报、季排名”工作模式。规定一年内评查不合格的案件超过结案数5%的,取消部门和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审管办每月制作审判管理通报,每季度进行审判绩效排名,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错案责任追究。根据《西和县法院错案责任追究办法》,按照“错案”、“差案”、“无过错”三个档次,对更审改判案件、信访案件,确定案件承办人的责任。
三是突出裁判文书评查。从2012年开始,我院要求所有裁判文书的电子文稿都由审管办上传到院局域网,每年评查两次,每次评出10份优秀裁判文书和最差裁判文书,并以通报的形式在局域网裁判文书评比栏公示,让审判人员对照先进找差距,提高了裁判文书制作的质量和水平。
以考核为措施 努力提高审判管理绩效
依托审判管理软件以及流程管理软件和结案效率统计表,通过人工收集和系统生成数据的方式进行计算汇总,定期对各业务部门及法官个人完成指标情况进行同期对比,跟踪分析,查找原因,及时通报,督促指导各业务庭法官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合理分配时间,实现均衡结案。同时,将审判质效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和法官执法档案,作为各业务庭和每一名法官评先评优、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审判管理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推进了审判管理工作整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