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龙陵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圆滿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60.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1312元、财政总收入8.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亿元,年均增长13%、11.6%、20.9%、24.8%,全县经济总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位由“十一五”末的71位上升至第69位,增速跃升至第18位,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成绩在全省排名由2011年的94位上升至第39位,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为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县拉滿弓、使全力、勇进位,挂档提速抓好重点工作。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巩固提升粮、蔗、“两烟”、核挑、茶叶、畜牧等产业,加快发展褚橙、车厘子、龙陵黄山羊、中华蜜蜂等特色产业及石斛、重楼、茯苓、龙胆草、胡蜂等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打造褚橙、石斛、中药材、车厘子、优质甘蔗、林下养殖、龙陵黄山羊7个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流转土地千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高原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农特产品加工集散地,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3亿元,增加值达38.2亿元。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速云南宏龙动力科技公司日产300万ah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项目、2万辆电动客车生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及保山龙陵硅基产业园建设,争取硅基项目早日落地,推动多晶硅、单晶硅和硅基电子材料等系列产品研发。提升石斛、茶叶、褚橙、龙陵黄山羊、胡蜂等产业,全面构建以硅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把龙陵打造成清洁载能工业、新材料加工、生物医药、珠宝玉石加工基地和天然气利用试验示范区,入园企业达60户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推进全域旅游,重点培植发展乡村游、民俗游、休闲养生等业态,做强做精黄龙玉产业,加快培植发展翡翠、玛瑙等珠宝玉石产业。依托龙陵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等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旅游文化骨干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策划拍摄松山抗战系列影视剧,打造龙陵旅游文化品牌。抓紧策划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实施一批旅游文化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养一批旅游文化人才,全面提升龙陵旅游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推进“五网”建设。加快推进县乡道改造和农村通达畅通工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二级公路为干线、县乡村组公路为支线的综合交通网。开工建设勐堆、大硝河、板场河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水利网,力争县城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以上。全面构建绿色生态低碳的能源保障网,推进腾龙桥一级、公养河四级水电站建设,统筹开发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推进“三网”融合和电子政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到2020年,实现全县121个村、社区通光纤、4g全覆盖,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争取建设1个一类通用机场、2个直升机场。
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战略,全方位推进与周边区域合作,将龙陵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保芒瑞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支点。本报通讯员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