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税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纳税服务工作有机融合,在全省率先启用智能办税机器人,为纳税人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办税指引、涉税咨询和事项办理等服务,开拓了纳税服务的新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群众,值得肯定。
日前,珠海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推出的全省首个智能办税机器人“税小能”,在高新区纳税人服务大厅上岗。该机器人不仅具有“看、听、说、理解”等能力,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触摸交互、移动互联、现场走动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办税服务。
智能办税机器人能量巨大,它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而且还颇为新奇,堪称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当今社会,群众对政府部门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政务服务的关注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些民生、服务领域,人们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简便、更低廉的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各级机关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做到高效、透明、便民,让群众无需进门、不看脸色,就能办成、办好事情。
良好的政务环境,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成功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珠海紧紧围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转作风、提效能”,构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扩展12345热线平台服务功能,加强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升行政透明度和便民服务效能,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在全省政务环境满意度排名中名列第一位,赢得了上级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今年以来,随着营改增税制转换,纳税人到窗口代开发票、开具纳税证明和信用等级证书的数量明显增加。珠海税务部门面对这一新形势和新变化,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纳税服务工作有机融合,在全省率先启用智能办税机器人,为纳税人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办税指引、涉税咨询和事项办理等服务,开拓了纳税服务的新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群众,值得肯定。
希望珠海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和自助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政府部门,能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真正实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以更多改革实效满足群众的便利需求。( 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