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增速放缓,配套电网建设落后,新能源发电在“三北”地区面临较严重的弃风(光)限电问题。
近日,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三峡新能源”)总会计师兼总法律顾问赵国庆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行业困境,该公司结合新能源行业特点,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以降成本为核心,通过制定成本定额和加强考核降低电站运营成本,加大融资创新力度和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
降低负债率去杠杆保证现金流
赵国庆介绍说,受国家政策影响,自2013年8月以后并网发电的项目尚未取得财政补贴电费,部分项目甚至出现贷款本息无法按期支付现象,整个新能源行业面临较大现金流问题。为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三峡新能源主要从推动公司股改和加强资金内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去杠杆,保证企业现金流。
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三峡新能源积极推动公司股份制改造,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目前控股子公司已登陆新三板,正准备主板IPO;此外,公司还加大了直接债务融资比例,代替部分传统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并积极开拓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展融资渠道。
为保证资金回流,公司高度重视电费回收工作,建立了电费申领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电费回收工作例会,加强指导协调,做到应收尽收。
“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资金内部管理。”赵国庆告诉记者,三峡新能源从加强预算和资金计划的管理入手,提高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和融资进度的匹配性,对预算和资金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压缩沉淀资金。通过建立内部资金池,不断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回收闲置分散的沉淀资 金并充分利用,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预警机制,防范资金风险。针对部分新能源项目可能出现的由于限电和补贴电费回收导致的还本付息问题,提前做好资金补充预案,通过再融资或资金池予以解决,避免出现信用违约。
加强信息化管理挖掘数据价值
在经济下行期,三峡新能源积极开展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不断创新补短板,挖掘数据价值。
公司通过加强电站运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赵国庆表示,三峡新能源建立了运行网络,连接全国各地新能源电站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司综合运营监控指挥系统,首批区域集控中心已经顺利投入运行,向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司还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电站运行管理之中,切实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提升了电力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顺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公司积极筹划,参与相关省区竞价交易、大用户直供等创新方式,力争增发电量,减少弃电损失。
公司还建立了项目基础数据库,搜集电站建设、运营相关数据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充分挖掘项目数据价值,制定风电和光伏项目实施成本定额,提高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控制水平;为项目评价奠定基础,提供决策支持。
搭建管理会计框架体系
据赵国庆介绍,为适应经济转型和企业的升级改造,三峡新能源高度重视公司财务的内部管理职能,由原来较为单一的财务会计逐步向管理会计转型,不断灌输全体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理念,进一步加强财务人才培养和财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区域性财务集中管控。
三峡新能源总部搭建了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建立了财务管理支持体系,为公司发展提供业务支撑和决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的经济可行性评价和并购项目在税收、融资、财务风险等方面尽职调查,提出专业意见供决策;二是参与市场营销激励机制建设,参加制定相关考核指标,并强化过程管理;三是推进财政部、国资委“会计强国”战略实施,通过管理会计手段“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着手开展建立公司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建设,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制定成本费用标准体系,探索适用的成本考核模式;加强财务集中管控力度,建立内部资金池,统一协调融资和现金流管控,降低融资成本。
赵国庆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财务部门要研判经济形势,紧跟行业动态,根据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制定财务战略,并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变革,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具体说,就是以公司战略和财务战略为纲领,在融资、并购等方面积极配合和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同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从财务指标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搜集相关数据,依据预警模型分析处理,有效做好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