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法院:信息化让“老赖”无处藏身
来源: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6-06-23


本报记者白永林报道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严格查询对象、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查控程序、严格审批管理,实行“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银行业查询,进行远程指挥系统的联调,依托信息化让“老赖”无处藏身。目前,商业银行查询次数212192次,控制金额47306多万元,扣划6273多万元,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2015年11月30日,市中院完成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以省法院执行管理系统为核心,互通互联,安装对接可视指挥调度系统,配备了执行指挥车及无线单兵设备,通过4G接收前端音视频信息,执行指挥中心对执行现场的远程指挥,具备从省院到各市中院、基层法院的三级远程执行指挥能力,实现与上级法院的音视频对接,标志着我市法院执行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

“总对总”即全国法院网络查控系统,是最高法院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对接,能便捷查询、冻结被执行人在全国各大银行的存款。2015年9月30日,我市建成具备专人、专机、专门场所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安装安全管理及防病毒类软件,禁止“违规非法外联、移动介质交叉使用、安装与执行查控工作无关的应用软件”。市中院“总对总”系统对被执行人在23家银行的全国开户信息及余额进行查询,可直接冻结和扣划,提升了执行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执行人员工作压力。

“点对点”即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是省法院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省内各大商业银行对接,能便捷查询被执行人在省内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信息。2015年,我市法院系统积极与辖区不动产登记部门沟通协调,完成与不动产登记部门网络互通互联,快速便捷、可查可控任务。2016年,省法院将与国税、地税、保险等部门建设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土地、房产、工商、车辆、边控、税务、保险及身份信息的查控,基本解决被执行人财产查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