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世界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也是欧盟国家中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德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也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德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将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并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笔者主要搜集了2013-2014年间有关德国教育信息化的文献资料,在整理、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德国教育信息化2013-2014年的发展报告,并提出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推行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举措
德国教育行政上历来具有地方分权的传统,联邦政府很少直接干预各州的教育事务,而是通过各州教育部长会议协调各州之间的教育政策。但在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德国政府却一反常态,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干预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早在1996年12月,德国议会就率先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全面规范互联网的法案——《联邦德国多媒体法》,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加大了联邦行政干涉的力度;1999年德国政府提出了“21世纪信息社会创新和就业行动计划”,政府为此提供数亿马克的资助经费;2001年德国境内所有的中小学都基本接入了互联网。此外,德国还曾提出了中小学网络学习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并付诸实施。为此,德国政府曾积极与企业界合作,并提供800亿马克用于中小学学生课本电子化和学习网络化。到2006年止,德国1000万中小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学习,此举使德国中小学网络学习一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由此可见,德国政府历来对本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重视,近两年来,德国更是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早在2010年德国联邦政府就面向未来五年发布了《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其中明确提出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的建设。在2013-2014年间,德国又先后通过《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和新的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并将2014科学年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数字化社会”。
1.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
2010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由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编制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详细规划了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相关研究项目,以实现在2015年达到“数字化德国”的目标。
《信息与通讯战略》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推广应用信息通讯技术强化德国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②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信息通讯网络设施;③通过融合新媒体技术,在未来网络中保护用户个人权利;④开展信息通讯技术领域技术研发,支持相关研发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⑤开展面向强化新媒体应用的各类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⑥解决信息通讯技术发展面临的来自社会领域的挑战,如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健康、交通、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其中,教育行业方面,战略明确指出需加强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增强教育工作人员及学生使用新媒介的能力。此外,还再次明确提出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以满足未来需要的要求。
2.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
2014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目的是在变革中推动“网络普及”、“网络安全”及“数字经济发展”这三个重要进程,使德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强国”。该议程共分为七个领域,不仅考虑到了数字化对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影响,还包括数字化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明确指出,当前的德国教育系统需要培养出具备良好媒体素养、能够达到数字化环境和知识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才,具体规划有以下几点:①为了培养出适应数字化社会的人才,德国联邦政府将联手各州及教育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使用数字媒体的机会和多方面的支持,并不断开发数字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育质量。②为了充分迎接数字化行动带来的多方面挑战,教育部门及机构需要充分分析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运用适合的数字媒体工具助力于培训活动。③在名为“职业教育及培训中的数字媒体”项目背景下,职业教育领域也需加大对数字媒体工具的使用。此外,数字大学论坛(Hochschul-forum Digitalisierung)也需重视起在大学教育中的数字化进程,并起草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3.德国2014科学年主题:数字化社会
据《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4期的资讯报道,德国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会确定一个科学主题,围绕该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德国2014科学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数字化社会”,民众和专家共同探讨因特网的未来以及数字化社会对知识获取、生活方式和交际沟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高科技新战略
2014年10月,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新的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加快推动“创新设想”到“具体创新成果”的实现,提升德国经济增长和居民富裕水平。按照此战略计划,德国联邦政府在2014年内共支出110亿欧元的科研经费。本届政府在任期内还将新增30亿欧元的投入,重点资助包括数字化、健康、能源、可持续发展、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
以上规划均明确表现出了德国政府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视,不过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在视频播客中表示她认为数字化是对学校最大的挑战。随着数字化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已经成为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如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体的使用、私人权利的保护等。至于以何种形式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计划,将由各联邦州自行决定。
报道中还称,对德国教师而言,诸多生活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有电脑有网络的环境中,然而较为年长的教师完全不同,他们需要更高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化变革。因此,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进修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中投入500万欧元(约合3838万元人民币),与各州一道加强对教师的数字化培训,以资金投入作为教师培训的保障。
ICT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支持
数字化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德国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对信息通讯设施进行大力建设,另一方面也高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建设与监控
(1)网络建设
2009年2月,德国就曾公布了“宽带战略”的主要目标和举措,力图将德国宽带网扩充成高速、富有竞争力的网络。在2010年出台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中,德国再次提出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以满足未来需求。为进一步满足数字化需求、建设必不可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在2014年出台的《2014—2017年数字议程》中,德国计划于2018年前在全国普及高速宽带。
在政策的不断强化下,近年来,德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1998年,德国互联网使用者仅为1400万人,只有15%的学校接入互联网;而到2009年,根据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等机构发布的《数字德国监控报告》,德国家庭互联网接入普及率达到了79.1%、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84.1%、大众无线电话普及率为130.9%。截至2012年底,德国在100个城市建设了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4G),这大大提高了居民上网的速度。
(2)网络监控
德国政府一方面在大力建设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应对由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
据2013年《中国教育报》报道,2012年德国计算机犯罪的案件数为8.7871万起,相比2011年上升了3.4%;约有96%的德国中小企业都曾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仅2011年就有超过39%的德国中小企业遭受网络攻击。2014年5月19日,德国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波茨坦会议召开。250多位来自德国政治、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与会,重点讨论了德国的网络安全现状、网络安全在工业4.0、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也通过研究予以资助,以保护德国的IT设施和系统。为了促进网络安全研究,德国开始着手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从2010年夏季学期开始,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就设立了信息技术安全领域的理学硕士学位,从业者也可以通过参加该校高级安全研究中心的课程,获得信息技术安全领域证书。
同时,德联邦教科部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柏林和德累斯顿两大数据研究中心。柏林的研究中心由柏林工业大学负责;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负责可扩展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研究中心。这两个项目总共获得约1000万欧元的资助。
除了在大学成立研究中心以外,德国多州的教育部还在中小学严抓网络安全,不少州甚至限制社交网络在中小学校的使用。据2013年第18期《世界教育信息》上的资讯报道,德国多个州教育部纷纷出台措施限制教师和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交流,其中石荷州和巴伐利亚州早已明令禁止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其他州则在不断推出限制措施。巴符州曾出台了《在中小学使用社交网络指南》,明令禁止中小学教师与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根据该指南,巴符州严禁教师在社交网络上聊天、建立学习群组或搜寻存储个人数据。该《指南》还规定,社交网络只允许在课堂演示时使用,用于讲解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潜在的危险。不过,学校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做形象展示。
由此可见,德国一方面在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将网络安全问题提上了新的认识高度,无论是从开设机构进行研究还是明令禁止使用网络,都表明了德国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视。
2.平板电脑教学计划
当前,平板电脑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普及,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创新。据德国《汉堡晚报》2013年1月8日报道,德国汉堡库德克勒柏文理中学(Kurt-Kroeber-Gymnasium)启动“苹果平板电脑(iPad)教学计划”,旨在配给11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二年级)学生每人一部平板电脑,供其在课堂及课后使用。该计划由汉堡库德克勒柏文理中学与汉堡教师培育和学校发展研究机构、汉堡大学合作开展。学生可利用平板电脑的所有教育功能,如制作影片式的家庭作业、使用最新的应用程序学习词汇、下载电子书、重复观看课堂内容、访问虚拟教室、传送作业、公开作业、参与讨论等。2014年,该计划由汉堡大学和布莱梅信息管理研究机构进行了成效评估。
技术应用于教学和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举措
在大力建设信息技术设施的基础上,不少德国教育机构、学校已经开始有规划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改进学生学习。
1.远程教育
德国远程教育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德国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发源地。除了有健全的法律法案为远程教育保质保量外,德国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也极大地推动了该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早在2001年,德国就已实现了大部分学校免费上网的目标。目前,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德国远程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虚拟教育、移动学习已成为德国远程教育的新起点。德国远程大学在远程教学技术的应用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把移动学习作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一个重点,还充分考虑使用一些免费的大众化的社交工具、信息推送工具来实现简便的学习支持服务。
近年来,随着MOOC的发展热潮,德国于2013年10月在柏林也正式推出了免费的MOOC平台——Iversity,这个平台在欧洲居领先地位,被视为欧洲的Coursera。同时,据德国驻华大使馆网站2014年7月2日报道,德国大型在线教学平台Iversity于2014年10月中旬开设第一批慕课课程。课程种类非常广泛,包括医学、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物理、法律、设计原理等,并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的学生。Iversity与主流美国平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该平台不仅与学校及企业合作,还常与个别的教授合作。
除了建立免费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平台Iversity外,德国还为不同职业群体人员建立了专门的E-learning平台,旨在为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课程。早在2000年,贝特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Stiftung)和ekz图书馆服务公司(ekz.biblio-theks service GmbH)就合作为德国图书馆员建立了名为BIBWEB的E-learning平台,该平台旨在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网络学习课程,提升图书馆员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图书馆员可以在这个平台选修由3个系列组成的进阶式互联网知识课程模块,课程结束后可取得结业证书。目前已有数千位德国图书馆专业人员参与到该平台的E-learning课程中,BIBWEB课程有效解决了德国和波兰公共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2.移动学习
英国学者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曾在文章中介绍德国的移动学习现状,德国开放大学(位于哈根的Fernuniversitat)强调在德国大学中随着移动设备分布的增加,目前教育专家学者正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称为校园的应用程序)来管理学习课程,学生可以通过iTunesU来获得移动学习的内容。并且早在2011年,里德林根大学就已经开始实施完整的移动学习MBA课程。
3.数字教材
早在2011年年底德国教育出版商协会就曾发出倡议,商讨建立共同的数字教材平台。2012年2月14日,德国教育出版商联盟在汉诺威的德国国际教育展上正式发布了统一的数字教材平台。该平台是德国官方唯一的数字教材平台。目前占德国教材市场80% 份额的27家教材出版社参加了这一平台项目,他们把图书产品的PDF版(部分带交互功能)上传到这个平台上。数字教材平台启动时提供了500余种教材,覆盖40门课程,涉及全德国3000多个教学计划。数字书架主要服务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数字教材上做笔记、插入阅读书签、标记课文等。
然而,尽管德国已经创建了统一的数字教材平台,数字教材目前在德国并不普及,它的推广目前还有不少障碍。首先是硬件设施。目前,只有不到10%的中小学教室配备终端设备。如果要完全使用数字教材,家长需为每一位孩子配备终端设备,这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因此难以实现。其次,数字教材的使用对网络的依赖性很高,但目前德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是无法做到无线网络覆盖的,因此使用起来也较为困难。第三,教师的操作能力尚未达到能够自如使用数字教材的能力。部分教师对传统教材较为青睐,对数字教材仍持有疑惑甚至抵制,如果想实现数字教材的广泛应用,还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了解数字教材的特点,并自如使用。再者,数字教材尚没有突破传统纸质教材的结构,大部分数字教材只是纸质教材的PDF版,交互功能还不够强大。因此总体来说,目前数字教材在德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尽管如此,德国教育出版商联盟仍在进行不断努力,升级数字教材平台的功能,使之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操作性,能够以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导向,为更多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出版商也纷纷向数字化转型。
运用ICT增强教师能力方面的举措
除了将信息通讯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ICT同样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5月4日报道,德国联合高等教育会议,即德国科学联席会于2013年4月末召开,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代表共同发表了一份声明,该声明称,自2013-2015年,政府每年将额外增加22亿欧元(约合29亿美元)用以投资高等教育和教师培训。德国政府采取新措施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包括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具备满足残疾学生需要的能力。德国政府还启动了“教师培训质量行动”计划,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欧元用于教师培训,直至2023年结束,以此来配合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除了政府对教师培训加大了重视以外,在前文中提到的数字教材计划,教育出版商不仅向学校销售教材,还为学校提供各类技术服务,为教师提供各类专业培训。目前,由联邦州组织的教师培训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教育出版社承担起教师培训任务。出版社每年在各类教育展、专业教学大会上以及学校里举办6000多场培训,由出版社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使用新媒体。
运用ICT提高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
运用ICT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还能够提高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
2013年,在德国联邦教研部与洪堡基金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科学基金会、弗朗霍夫协会、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等九大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的联合倡议下,德国学者国际网络(German Academic International Network/GAIN)在美国成立,旨在通过为在美的德国学者提供信息,吸引他们回国服务。德国学者国际网络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向在美国工作的德国学者介绍德国政府的科学政策,并提供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岗位信息,以帮助他们加强与国内学者的学术联系,举办学术研讨会,同时帮助更多青年学者设计未来的学术生涯发展等。目前,该网络已成为大西洋两岸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以及北美德国学者的交流论坛。据悉,德国共有约7000名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工作,4500名学者已在该网络登记注册,覆盖率达65%。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国际化的交流和共享。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研究的新热点。智库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建设数据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校信息系统”与联邦教育部、各州教育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研究机构联合建立的“科学大都会”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自1948年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数据,全面反映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轨迹。任何个人和科研机构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数据,现已成为研究德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库。
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德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发展教育信息化带来众多启示。
1.从政策上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蔚为重要。能否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社会多方面要求的人才,与一个国家是否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德国深切地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联邦政府出台的宏观战略规划,还是民间举办的科学年活动主题,都无不体现出联邦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宏观规划就像是指挥棒,只有深切意识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规划进发展战略中,教育工作者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德国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上升,高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而在我国,由于东西部、城乡间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化程度也因此有所不同。虽然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但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不仅没有网络,连常见的电视、计算机等都较为欠缺,更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因此,为了平衡地区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我国需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3.社会多方面共同发力促进教育信息化
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其独特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企业与教育部门能够共同发力,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理论上的帮助,更能为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和技术支持。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场所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其他机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施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开展教育活动。本文曾提到过德国为图书管理员建立了网络培训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管理技术,并取得证书,提高工作技能。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活动常常难以展开,运用网络平台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与此同时,相关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开发一系列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并以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励学习者坚持学习。(作者单位,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