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4年的教育信息化市场还只能用“持续升温”来形容的话,2005年则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热点”了。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2005至2007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的绝对增加额将达到150亿。
但是与热火朝天的投入相对照,在教育行业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行业门槛不高,应用水平偏低。有关专家分析这个现象时认为,一般来说学校的设备采购价格不高,因此厂商在竞标时往往更愿意凸现自身的价格优势,而忽视了产品服务等软性条件,甚至在机器性能、外观等方面打折扣。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整体成本得到了控制,但应用效果和水平却一直在低位徘徊。那么,这种低门槛带来的低层次竞争又如何解决?
应用门槛有多高?
尽管教育信息化市场一直是各大IT厂商关注的焦点,但是低门槛导致了该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和低质服务。不但教育用户得不到适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保障,也极大地挫伤了厂商对教育市场投入的积极性。长期同质化的竞争,使“应用”和“服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笔记本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IT设备市场,近年来一直受到教育行业的青睐,但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低门槛的一个典型。
目前很多主流厂商针对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的焦点只有一个——价格。可是从当前很多校园的特供机来看,仅仅是入门的水准,更不要说轻、薄和其他应用功能了。而事实上,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其教学、管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不但需要好的产品,更需要相应的服务配合。没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支撑,很难想象能够满足一流的教学要求。
服务方案将成主流
教育行业信息化开展较早,已经步入由大规模建设向整合功能、提升应用水平过渡的阶段,未来更加符合教育实际需求的应用和服务方案将成为主流。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更看好能够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和实施模式的厂商,希望生产厂商能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教育的门槛不应该这么低,教师和学生也不是中低端产品的倾销对象。
基于这种情况,有一些厂家开始致力于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寻找适合中国市场的教育信息化模式。比如富士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开设的模拟教室,就很好地开拓了平板电脑在大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进程。
另外,还可以考虑将国外的一些经验带进中国。在新加坡的一些学校,像用来打造“未来教室”的“在校免费使用,毕业月供还钱”等弹性策略,并以平板电脑、无线网络和电子墨水等技术来辅助的教学活动就很受欢迎。在“未来教室”中将是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只要查看学生的登记记录,就可以知道哪个学生缺课,缺了几堂课。老师就能立刻用电子邮件把课程内容寄给缺课的学生。此外,老师在课堂提问时,每个学生只要在平板电脑上做答即可,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不是由哪个被点名的学生来回答。这种“未来教室”在新加坡的推广非常成功,目前也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内教育机构的兴趣。
富士通个人电脑亚太区业务拓展经理陈爱玲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育硬件环境在逐步完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整合,能力得到了初步的提升。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种信息化解决方案已经让教育信息化主管感到无所适从,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逐步认识到自身对信息化设备的需求,但市场供应却跟不上这种需求的发展。”
针对教育行业目前成本与质量的矛盾问题,有些厂商提出了本土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教育机构的不同要求,调整机器的性能、配置和服务,以便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早先那些套用的、放在哪儿都可以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代正在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