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CIO时代网 更新时间:2016-06-29

2016年6月26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贾兴东先生发表了题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杨学山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同行,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参加“第十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这里要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深圳市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思考。

首先介绍一下信息共享实践的情况。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迅猛,为我们政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手段。在电子商务、互联网运用方面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政府层面,我们以往封闭、被动、以满足政府内部业务管理需求为主的政府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特别是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政务”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突出问题。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感觉到必须要依靠信息共享。

深圳市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比较典型的是从2006年,创建示范市的时候,出台了电子政务发展“1+8”文件,包括《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当时以鼓励共享为主要原则,同时把信息资源分成:条件共享、无条件共享以及不能共享三类。然后进行了几个部门对这方面进行审核和推进。特别是到了2012年,我们把8个使用量最大的证照,要求必须通过信息共享获得,不得要求服务对象提供证明原件。同时启动人口、法人、房屋基础资源库建设。到了2013年,通过信息共享获得的电子证照扩大到15个。特别是在织网工程、商事制度改革、网上办事大厅、两免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4年规定凡是可以从共享平台获得的证照不得要求服务对象提供证明文件。

目前我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大概是这样的。从中间来看,底层是基础库,还有主题库,像证照库这是使用最多的。这是信息资源库。往上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再往上就是各种各样的业务应用。实际上共享应用这部分通过实体大厅、互联网、手机App、微信等渠道来满足。

我们这里主要讲共享管理制度和标准及规范。特别是制度这块,深圳还是有些特色的。同时还有一个是政务信息共享绩效评估,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觉得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原来是“暂行办法”,去年修订之后正式发布。其中强调了政务信息所有权。各部门采集的政务信息所有有权归政府所有,管理权归采集部门,其它部门均有使用权。还有一个信息共享基本原则。“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共享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简单的为共享而共享。有些区里特别希望把市里的库全部搬过去,其实不是为了应用,而是说他的大数据有多少条。我们这里还是强调在应用中共享。

  共享管理办法里面的要点:一是率先建立信息共享负面清单机制。不能共享的提出明确理由,我们要审核。二是强调共享的目的是应用,要求各单位对现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中与本办法不相适应的条款进行修订,消除信息共享的制度障碍。三是明确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全市“共建共用”模式。四是明确信息提供方、使用方、技术支撑方的责任,确保信息共享的质量和安全。最后是强调了加强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应用,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深圳市信息共享绩效评估指标。我们对各部门和对各个区绩效考评里面设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其他创新为加分项,主要考核各单位利用信息共享开展同城办、数据开放、就近办理、主动服务和一站式服务等创新服务情况。

通过绩效评估我们这里有几个要点:一是以效果为导向;二是以实用为原则;三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根据每年信息共享工作的推进情况,针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实时调整考评指标和要求。循序渐进解决痛点问题。四是全部可量化的客观指标,不是主观的。我们很多都是采集办事指南里有没有可能已经共享的,不需要提供证照的还依然在提供。如果还要求提供那就扣分。

通过这些做法我们这几年深圳市信息共享工作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是跨部门信息共享成效明显。在需要利用其他部门信息开展业务办理的546项事项中已实现信息共享、取消原件提交401项,跨部门共享业务实现率达到73%。二是同城通办等创新服务事项大幅增多。2015年就达到175项。三是打破行政壁垒开展多部门协同应用取得突破。四是利用微信等多渠道便民服务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像我们20个部门开通了23个App应用、27个微信公众号和15个政务微博。

2015年,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方面达到了617项。其中一站式办理有32项,同城通办有100多项,就近办理是27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是120项,主动服务的是325项。

目前看基于信息共享开展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我们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以及相关部委的肯定。因为我们是国家唯一的一个政务信息共享的试点城市,目前对我们各方面进展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二个方面,与大家探讨一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去年我市进行换届,在党代会的马兴瑞书记的报告里面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之后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我们也提出了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去年在网信办相关专家的评审中获得了通过。目前我们全市成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马兴瑞书记亲自挂帅,现在企业联盟也已经成立,专家组等等正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也在稳步推行中。这是一个大致的进展情况,从中我们有几点思考和一些重要的建设内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方面,我们提出了的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里,包括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关注焦点、系统特征、技术支撑方面,与以往有了大变化。目标是立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发展重点来看,是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从关注焦点来看,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感受和体验。系统特征主要是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的复杂巨系统。技术支撑主要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综合应用。

发展愿景,从政府角度是建立科学决策。现代化治理从企业角度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就是所愿即所见、所想即所得。对于城市来说,就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发展愿景。也充分考虑的深圳所面临的瓶颈,比如说土地空间严重不足、能源水资源约束,环境承载力约束,人口密度大、城市承载压力大,公共服务不均衡,均等化有待提升。我们在工作方案里头针对这些瓶颈也提出了一些思路。下一步的建设内容要点主要就是围绕服务、治理、创新、低碳、融合、安全六个方面。在服务方面是围绕市民需求,推进全程全时的民生服务。包括互联网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方方面面的服务。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推进互联网+条件下的政府网格化、扁平化管理,实现政府应用大数据支撑宏观决策。三是强调融合创新,争创信息经济发展新优势。特别是针对深圳来看,这几年的总体发展受益于我们IT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实际上我们提出了“十三五”信息经济是我们主要的发展目标,新的动力。这里面包括创业创新、互联网+制造、两化融合、智慧产业等等内容。四是优化资源管理,打造低碳绿色的宜居环境。尤其是像生态环保、水资源管理,规划国土体系,节能方面监测体系以及智慧交通,这些都是建设的重点。五是加强集约共享,搭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包括泛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指挥化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泛在的信息网络,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六是突出自主可控,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这里面包括了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创新安全的保障模式,包括确保基础网络等工控系统安全,鼓励和扶持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研发。以上是六个方面,包括将近30项工作内容,是我们最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思考和主要的工作任务。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同时也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于深圳市在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