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阳市委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见
(2016年7月11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贵阳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现就我市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是贵阳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是贵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目标,应按三个阶段时序稳步推进。
到2018年,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初步奠定,块数据城市框架初具雏形。
——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城市最重要的价值导向。
——大数据产业实现初步集聚,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围绕城市发展的大数据聚、通、用链条初步形成,大数据在产业发展、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等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基本覆盖。
——建成全光网城市,实现城域公共免费WiFi全覆盖。
——大数据创新能力初步显现,大数据引领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力争在大数据发展的理论、立法、标准、治理、产业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到2020年,基本建成块数据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
——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动力系统基本形成。
——基本构建起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数据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和全服务链基本形成。
——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成为大数据金融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大数据创新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牢固确立。
——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领军型大数据企业,建成一批国家级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基本形成大数据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发展辐射带动效应凸现,中心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到2030年,力争迈入全国创新型中心城市行列。
——创新驱动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成为大数据创新要素重要集聚地。
——成为大数据原创技术应用创新重要策源地。
二、总体布局
未来五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大数据战略行动为载体,围绕“一个核心、三大任务、四大支撑、五大保障”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发展格局。
一个核心就是把贵阳打造成块数据城市,实现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城市各类数据汇聚融合、开放共享,数据成为城市创新发展要素并得到广泛应用。
三大任务就是全力推进大数据商用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大数据政用创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全力推进大数据民用创新,改善民生服务水平。
四大支撑就是重点夯实科技、人才、金融和安全支撑,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在贵阳加快集聚,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
五大保障就是从培育创新环境、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法规标准、完善评价考核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三、主要任务
(一)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重点培育发展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加工与分析、数据流通和交易、大数据安全等业态。以贵州获批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为契机,重点推动个性化、定制化、第三方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在地数据中心企业为全国提供数据存储和灾备服务,成为国家重要数据内容聚集地。大力建设多门类的贵阳市大数据加工处理基地,逐步形成数据产品精加工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易标准和规范,加快完善交易核心系统,强化有效监管,做大做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贵阳云计算资源交易中心,逐步将贵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和结算地。建设大数据安全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以大数据安全为特色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
2.加快发展大数据关联业态。重点发展知识外包、流程外包、生产外包等服务外包和电子信息关键部件、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等业态。建成一批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基地,打造一批产城一体的服务外包综合产业园,支持企业建设第六代云呼叫平台。以液晶面板、服务器为突破口,构建从研发、芯片、电子元器件、重要零部件到智能端产品的产业链;支持企业发展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机电等,形成民用新兴智能终端配套能力。
3.全面发展大数据衍生业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智能制造等业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区域产业规划,逐步建成一批覆盖城乡的电商产业集聚园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推进农村电商、社区电商、跨境电商加快发展。依托贵州金融城、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等建设,推进传统金融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建设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市场,大力发展以数据资产交易为核心的抵押、担保、评估等大数据金融业务,探索数据资产进入企业负债表路径。以全面开展“大数据+制造”为基础,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制造全流程、产品营销全环节的大数据应用,打造“贵阳智造”新品牌。利用大数据大力培育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气象、智慧地理信息等新业态,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
4.以大数据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推动金融、商贸流通、生活服务等服务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业态。实施“大数据+传统产业”改造计划,加快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谋划布局贵阳工业互联网,研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深化军工企业与大数据协同应用,支持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推进农业数字化综合应用示范,实施“大数据+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实现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增加三次产业有效供给,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率,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二)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推进“数据铁笼”权力监督大数据应用创新。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加快实现权力运行监督的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和融合化。全面推开“数据铁笼”工程,建立市级统一的数据铁笼可视化监测、分析、考核平台,实现对“数据铁笼”运行的动态监督和管理。打造“数据铁笼+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加快建设和推广应用“党建红云”,推动形成利用大数据规范、约束、提醒党员行为和自流程化管理基层组织的模式。
2.推进政府管理效能大数据应用创新。建设国有资产综合监管服务云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制度和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国有资产监管数据模型,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资产增值;完善和提升大数据综合治税平台,率先在全国形成拥有大规模第三方数据来源的大数据综合治税工作新格局。依托金税系统,加强风险监控平台建设,加快研发、建设和运用网络发票、自助办税服务终端等项目;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大数据应用创新,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依托贵州省城市空间决策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基地建设,为以空间规划为核心的“多规合一”提供平台支撑。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充分发挥城市空间决策大数据应用创新的调控、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加快构建市级基础地理信息统一平台。运用大数据强化水、电、气、交通保障,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
3.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大数据应用创新。建立统一的经济运行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统一采集和利用机制,重点强化区域发展、城乡统筹、产业发展、重大改革任务推进等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炼。建设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实现信息融合和关联分析,为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综合研判、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下转2版)
(上接1版)
4.推进市场监测监管大数据应用创新。运用大数据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网站自律、社会监督、信息披露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启动实施大数据市场服务与监管项目,推动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理程序。建立多部门网上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网上审批大数据资源库,实现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
5.推进信用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建立全市信用信息平台,积极整合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协助完善贵州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共享信用信息。支持互联网企业利用信用信息平台管控风险。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产品,提供信用评估服务,加强征信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
(三)以大数据改善民生服务水平
1.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应用。实施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工程,建设各部门统一的扶贫数据库,推动全市扶贫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以大数据分析实现扶贫对象识别、措施到户、项目安排、资金管理、退出机制等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推进农村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畅通“点对点”精准帮扶渠道。推动精准扶贫云和国土资源数据相结合,精准掌握和调度大扶贫等重点工程。
2.推进社会建设大数据应用。加快“社会和云”建设,整合社区互联网信息系统,建设社区网格综合数据库,建成社区区域无线覆盖网络和服务物联网,打造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集成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治理数据,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加快建设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全面覆盖公共安全各业务流程风险节点、控制节点。在公共安全、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禁毒、流动人口管理等领域开展一批大数据应用试点,推动形成示范。
3.推进惠民服务大数据应用。实施“数据民生”工程,搭建“大数据民生”综合平台,构建以社会信用、民生指数为核心的民生服务管理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建设民生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民生服务块数据资源池,培育民生服务新业态,推动民生服务数据的融合共享。推动民生服务领域政府数据开放,加快整合与惠民服务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数据资源,搭建民生服务应用开发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利用数据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加快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搭建贵阳大数据文化云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设施,加快文化大数据生产和传播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依托贵州省文化大数据创新研究基地建设,推进贵阳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时尚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加快推进养老、劳动就业、消费维权等领域大数据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4.推进生态环保大数据应用。加快环保信息化、林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污染源监管等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平台,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实现生态数据交换共享,提供生态分析数据服务,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实施“大数据+”绿色生态专项行动计划,建立绿色环保服务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绿色化。
四、支撑体系
(一)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加快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设大数据公共技术与测试实验平台和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一站一台”、“一部一院”、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贵阳)基地等平台作用,引导建设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工业设计中心。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大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政府、国有企业对本地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比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提升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社会大数据治理与安全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进大数据存储与平台、加工与挖掘、分析与应用、融合与共享、交易与监管、云计算与安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加快形成具有块数据特色的大数据研发应用体系。争取建立一批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申报和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一批大数据核心、基础和关键性技术,形成大数据引领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4.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一批研发服务机构、科技孵化器或众创空间、技术转移机构、专利代办机构等,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服务体系、功能完备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协同规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咨询专业化服务能力、科学技术普及社会化服务能力和综合科技服务能力。探索政府授权委托科技社团,履行市域科技规划、咨询、评价、交流、奖励以及职称评定等社会服务职能的机制。
(二)人才支撑
1.优化人才发展制度。制定实施贵阳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我市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突出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招商引资指导目录,整合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资源和工作力量,吸引人才创业兴业。
2.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实施大数据“十百千万”人才和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重点培养中高级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加强大数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培训,加强各级干部队伍大数据培训,合理打造大数据人才梯队。充分利用“筑巢引凤计划”“黔归人才计划”,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活动、数博会等载体,构建起平台揽才、赴外招才、活动引才、项目聚才的立体引才网络,加快聚集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产业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使用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研究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的政策措施,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三)金融支撑
1.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把金融业作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加速发展,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完善支持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小贷、科技担保等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科技企业融资损失补偿机制。依托贵阳市科技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等平台,加快研究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制定转贷基金、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等管理办法,发展科技保险,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发展产业基金,丰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2.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创新创业热情。完善创投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支持企业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基金的作用,推进创新创业。
3.推进股权众筹融资服务创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增强股权众筹融资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加快贵阳众筹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大力争取国家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城市,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手段建立数控金融平台,在充分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投资适当性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众筹金融的规范发展。
(四)安全支撑
1.加强大数据安全技术保障。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建立贵阳市网络与大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推进建设大数据安全平台、大数据交易数据脱敏系统和大数据隐私保护系统等,解决无线WiFi接入、块数据集聚、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和应用等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数据安全监管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加强数据中心业务持续与灾备中心建设,提高容灾服务能力。
2.加强大数据安全运营监管。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网络信息安全的督导抽查,加强政府信息系统、重点行业领域及重要时期网站监测与预警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做好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突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交换,利用大数据动态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安全响应处置机制,提升网络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数据主权,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
3.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制度。围绕数据安全风险,加强相关立法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监督。加快制定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个人隐私等领域的大数据安全规章制度,探索大数据领域数据隐私、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监管。探索建设首个大数据安全靶场,在攻防演练、能力测试、产品测试和人才教育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安全保障经验。
五、保障机制
(一)培育创新环境
进一步认清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先天优势、先发优势、先行优势,坚定创新自信,真正让创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成为贵阳的精神基因。积极倡导“敢抢先机、敢为人先、敢于容错”的创新风尚,弘扬具有贵阳特色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凝聚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及人民群众创新发展共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扩大开放合作
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生态化、专业化”的要求,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技术推广、流通交易、区域合作等支撑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开放平台,以平台促开放,以开放聚资源,把人才、技术、企业、资金等创新要素“引进来”,让具有贵阳特色的大数据模式、技术、应用、标准、企业等“走出去”,加快构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新格局。
(三)深化体制改革
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数据开放倒逼政府“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试错容错机制。全面推进痛客行动计划,激发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围绕大数据“聚通用”、法制化标准化、管理体制等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四)健全法规标准
研究制定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条例,明确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范围、目录、程序、权责和使用。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探索制定数据权益保护、大数据安全与管理等地方立法。制定数据采集、交换共享与应用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大数据指数和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贵阳市地方大数据关键共性标准,参与编制国家大数据交易标准。
(五)完善评价考核
建立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研究建立以创新力、引领性、开放度为重点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业绩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定期开展督查,强化监测评价,确保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